青藏高原成為新沙塵源區
中國科學家根據對40年來的氣象資料的分析發現,青藏高原已成為中國繼甘肅、陝西、新疆和內蒙古等四大沙塵暴發源地之後,新的沙塵暴發源地。據《華夏時報》報導,中國科學家根據對近40年來中國681個氣象站氣象實測資料綜合分析,青藏高原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沙塵暴發源地,此前中國四大沙塵暴源區分別為:甘肅河西走廊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內蒙古陰山北坡及渾善達克沙地毗鄰地區;以及蒙陝寧長城沿線。青藏高原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報導說,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的兩位專家發現,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青藏高原沙塵暴發生的中心在藏北和青海的長江、黃河發源地區,4月到6月之間,中心北移到中國北方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中、高層西風和高原季風是主要的沙塵製造者和搬運載體。青藏高原與中國北方戈壁沙漠一樣,是沙塵暴的發源地,在某個特定時期會成為中亞大陸最大的沙塵暴源區,也是全球最高效的沙塵遠程傳輸源。
統計表明:西藏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損失相當於1992年西藏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倍到2.8倍。西藏的氣象實測資料顯示: 2003年4月6日到9日,長江黃河源區出現大風沙天氣,其中位於阿尼瑪卿山脈和巴顏喀拉山脈之間的黃河源區出現了特強沙塵暴,沙塵暴高空風速最大達每小時252公里.
過去30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嚴重。據西藏氣象局統計分析,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西藏氣溫升幅約為0.9攝氏度,增長率每10年達到0.47攝氏度。氣溫上升導致青藏高原冰川和凍土加速退化。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一位科學家認為,冰川退縮,短期內使河流水量增加,一旦大部分冰川消亡,其下游河流就會逐漸乾涸,最終導致氣候乾燥、陸地荒漠化等生態災難。這位教授呼籲:「有亞洲『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其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應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2001年到2005年間,西藏那曲地區退化草地所佔比例同比上世紀80年代初大幅增加,沙化土地年平均擴展率達4%以上。目前,青藏高原荒漠化土地達到了50多萬平方公里,比上世紀70年代淨增近40000平方公里,增長率超過8%。
全世界有四大沙塵暴多發區,分別位於中亞、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亞。中國屬於中亞沙塵暴多發區的一部分。在中國北方地區分布有174萬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沙漠、戈壁是不可能被消滅的。但專家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在沙塵暴面前只能目前, 「坐以待斃」。人類可以通過防沙、治沙來增加適宜治理地區的地表植被的覆蓋,減少裸露沙地,以減少沙塵暴發生的頻率,降低災害損失。
(自由亞洲電臺)
- 關鍵字搜索:
-
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