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正體(繁體)字逐漸式微,簡體字已經處處佔上風,已成無法阻擋的時代趨勢,現在更進一步確立它唯一標準的權威地位。聯合國的宣布,更引起正體字擁護者的一陣恐慌。
簡繁之爭 非少數服從多數過去香港用正體字,九七回歸之後,大概不久也難逃「淪陷」命運,從此臺灣將成為無力挽狂瀾的正體字最後「保皇黨」。對中國來說,臺灣是推行漢字簡化的主要阻力,懷疑部分香港市民對簡體字不接受,是受到臺灣影響,批評臺灣反對簡體字,是把文字改革和政治問題混為一談,因此近十年來運用各種管道和力量,務必「除之而後快」。
中國政府特地請出現百歲的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為其背書,他表示:「用兩種字體是沒有必要的,簡體字的盛行證明簡化方向是對的,同時,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學中文的人愈來愈多,簡化字慢慢會變成中文唯一的標準。」
但實際上,學者專家持有不同看法,學術是實事求是,並非靠「大吃小」、「積非成是」、「少數服從多數」,就能解決問題。慕尼黑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譚克(Roderich Ptak)教授就對全面推行簡體字不敢茍同,他指出:「我們繫上雖然也有改寫成簡體字的古書,但『繁從簡』是不可能的,我要求漢學系學生繼續簡繁並用,掌握兩種字體,否則無法看古書原本,如何作學問?簡體字歷史只有幾十年,中華文化卻有幾千年歷史,漢學研究專題和項目的年代都是簡體字發明之前。」
不少簡體字根本違反造字原則,毫無邏輯規章,在譚克所長看來簡直是慘不忍睹,所以堅決反對中文簡體化。最理想的解決辦法是,讓政治歸政治、學術歸學術,兩岸專家就事論事坐下來談,找出折衷之道,能簡的簡,不能簡的或「簡得沒道理」的,還是讓它保持原貌,以免外人一頭霧水,到最後自己人也看不懂中國字,目前大陸文化斷層的問題很嚴重。
樂觀的譚克所長,對正體字翻身仍抱一線希望:「漢字簡化幾千年來一直在緩慢進行,德國現在不是實施新德文制度?幾年之後,發現不行,趕緊修正甚至走回頭路,或許簡繁(正)體字也會回歸到理性的道路。」
簡體字易學 正體字不易忘他又說:「況且,風水輪流轉,德國近來學拉丁文又熱門起來,或許,哪一天堅持用簡體字的人會覺悟,發現繁體字才是正統。」
簡體字真有那麼方便簡單嗎?許多學中文的德國學生透露個人經驗:「學簡體字一開始很高興,筆劃少好多,比正體字簡單省事,後來發現,其實討不到什麼便宜,因為容易搞混,很多字太相像,很多字明明是同一個字,意思卻風馬牛不相干,麵包、麵條的面,和臉面的面是同一個字」,指導教授告訴他,因為正體是像形文字,雖然較不容易學,但也比較不容易忘記。最後,這位德國學生質疑中國推行簡體字的官方說法,他不認為少幾撇筆劃就能省時省事,甚至達到減少文盲目的。
中時電子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譚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