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偷渡潮能遏止嗎?

(BBC記者卡西亞尼3月28日報導)英國莫克姆灣慘案向我們揭示了非法移民進入英國的規模和為此付出的生命代價。但這一問題能得到實際解決嗎?

2000年6月,英國多佛港的警官們心情沈重地從一輛運送西紅柿的貨車車廂裡抬出58具中國非法移民的屍體,那是一幅他們永遠無法忘卻的畫面。

時隔不到四年,2004年2月,英國發生了第二大移民慘案,拾貝的中國人在凶險的莫克姆灣海灘遇漲潮喪生。

此類慘案的發生以及移民執法部無數次對工廠、餐館、酒店和農場進行的未引起關注的搜捕,其引火線是國際化有組織非法移民犯罪。

人口走私規模龐大,且不同國籍的涉案人員在各國採取不同的犯罪手段。

雖然已知有25萬華人已經正式成為英國社會的一部分,但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他們的同胞是通過藏在貨車車廂裡,偷渡到英國成為黑工的。

對勞工的需求

隱藏在中國非法移民活動背後的原因十分有意思。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非法勞工的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激增。

到1990年代,在英國出生的華人後裔已成為學校最優秀的學生群體之一,成績一貫優於其它種族兒童,並經常使白人兒童處於下風。

他們聽從父母的話,選擇讀大學,而不是去餐館打工,結果導致餐館業急需勞工,以填補因他們選擇了大學而留出的空缺。

在出現勞工需求增長的時候,恰逢前蘇聯解體後東西方通道開通的時機。

與此同時,在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的貧窮促使村民聯手,把他們的年青人送到國外打工以謀取共同利益。而藉此發財致富的想法在中國某些省份也是根深蒂固的。

隨著越來越多不同背景的中國人大量湧入西方國家,他們尋找的工作機會不再侷限於外賣店。

警方開始注意到"蛇頭"人口走私日趨猖獗;調查人員也意識到,蛇頭組織遠非一般簡單的犯罪團夥,而是一個分工明確、狡猾的跨國犯罪集團。

一些專家認為,蛇頭活動與其它性質的非法移民活動的區別在於,地方官員知道建立起這樣的網路會給當地帶來外匯,因此會提供一定程度的合作。

偷渡歷程

每個非法移民的具體偷渡方式當然是不同的。但一般來說,一個家庭或一組村民通常會選送一個人到國外,使其儘可能多地掙錢寄回家。

莫克姆灣遇難的拾貝勞工中有些給蛇頭交了1.5萬英鎊來到英國。英國有些非法移民則花費了超過3萬英鎊。據說把一個非法移民弄到美國也差不多這個數目。

通過陸路和航空秘密偷渡到歐洲有時需花費多達兩年的時間,途中有安全藏身處。

對蛇頭有一番研究的高級警官說,蛇頭們非常有商業頭腦,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他們會把偷渡分包給其他國籍的組織(比如亞歐邊境的土耳其走私販)。

但是他們必須把握的重要一環是到達後的安排。偷渡成功的非法移民由"招工頭"分配工作,有的可能是中餐館、血汗工廠,或者是在莫克姆灣拾貝。

但非法移民由招工頭"接手"後,他們的出國打工發財夢就變得與被綁架沒多大差別了。

許多沒有證件的非法移民很快發現,他們成了被敲詐勒索的對象─偷渡人販要麼抬高"路費",要麼威脅他們老家的親人。

對雇佣非法勞工的餐館、工廠和公司進行突擊搜查的警員有時會發現,一個房間裡居然住了40名非法勞工。

為了更好地控制這些工人,人販們經常會採用一些帶有羞辱人格的伎倆,例如不允許穿襪子和鞋子。

他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因是,他們打工所掙的收入對他們老家的生計至關重要:畢竟英國一個月的工資可能相當於貧困農村地區一年的收入。

歷史問題

非法移民體系看似簡單,但打擊起來十分困難。

非法移民幾乎不與任何政府部門打交道,甚至都不在英國全國醫療系統(NHS)登記;這就意味著,找到他們很困難,也無法確定他們的數量。

那麼,警方又該如何應對正備受剝削、但因害怕被驅逐出境而沒有一個非法勞工敢站出來的局面呢?

目前,警方調查的重點趨向於將偷渡集團視為大型商業公司,而不再將非法移民本身作為主要突破口。

也許這聽起來很奇怪,但卻基於簡單的道理。人口偷渡是一項滿足市場需求的犯罪活動。如果破壞了這個市場,這種生意就難做了。

做法是從其它薄弱環節入手─如負責跨國交易的經紀人,負責偷渡的人販,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那些準備僱用黑工的僱主。

而警方也正試圖加強與偷渡人員的老家親人的聯繫,讓他們明白,只有依靠警方的幫助才能打擊這種有組織的犯罪活動。

這一戰略中的另一要素是人們期待已久的"工頭核准局",該部門將於4月6日正式開始運作,不久將擁有合法權利處置使用非法勞工的單位。也許只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瞭解偷渡活動的真實規模。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有待解決:政府將如何安置這些非法勞工?官方政策是要拘捕和驅逐非法移民。但正如國會的一個委員會最近指出的,僅驅逐不包括黑工在內的未獲得庇護的申請者,就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

一些歐洲國家試圖通過赦免非法勞工來達到瓦解犯罪集團的目的。但同時他們也接受非法勞工在當地已落地生根、並為社會貢獻了微薄力量的現實。

雖然赦免可以讓非法勞工成為合法的納稅人,但赦免並不能確保遏制偷渡;而且,也沒有跡象表明,英國未來的政治體系會採用赦免的策略。(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