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主體性經濟再臨新春

自從陳總統元旦文告拋出了「積極管理」的政策大方向後,整個臺灣的經濟展望頃刻間由陰霾轉向開闊,一月十二日股市衝上六千七百九十七點,創近二年的高峰。大年初一,陳總統再拋出「廢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的論調,新春大年初六股市亦應聲開出了紅盤,開啟了狗年的牛市行情。

統派媒體及分析師當然難掩其酸溜溜的感受,並以「矛盾看股市長紅」來表達其心情。可笑的是,他們還以「最可能的理由是陳總統以往類似的談話反反覆覆,海內外習以為常,不再嚴肅看待了」來做阿Q式的自我解脫。

其實,我國股市之由衰轉盛,若大家能拋棄「意識形態」,回歸臺灣主體之思維邏輯去推理,絕對可以觀察到,此次股市令人興奮之表現,是對政策正常化而自然的反應,且自去年第四季就已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循。去年四月五日,陳總統為因應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後的兩岸政經新形勢,邀集了府、院、黨會商,作出「兩岸經貿絕不能一味開放」的決定,七月二十六日在外國特派員記者會上亦重申「不能有效管理寧不西進」的決心。可見陳總統的元旦文告是經過長期思考後對國民的一種負責任的政策宣示,絕非「即興之作」,而有其深層的政策意涵。

事實證明,自從去年四月會商決議「不能一味開放」後,儘管金管會越俎代庖,力主「提高投資中國四十%上限」,經濟部積極評估高階製程的晶圓廠、封測廠登陸,交通部也興致勃勃推動直航,但這些開放計畫,吵歸吵,後來均未實現,臺灣經濟終於獲得了一段生聚養息的機會。結果,去年第四季後景氣即開始穩健回升,成長了五點二八%。

顯然臺灣過去經濟之問題,不是臺灣「自外於中國」,更不是沒有利用「崛起的中國市場」,而是過度的在意,過度的投資,過度的依存而失去了自我提升的良好時辰。過度的中國化,亦使產業延緩了國際化的進程。

此次國家之清醒,臺灣主體性經濟的再出航,當然深深讓統派學者坐立不安,這一點可以由近日來統派媒體不厭其煩對阿扁總統「積極管理」政策的攻訐看得出來。他們說:「扁政府執政下的朝野互鬥與國家機器空轉,以及兩岸政策故步自封,甚至繼續採取擴大嚴厲鎖國政策,是狗年景氣看好的隱憂。」並以此高度質疑,唱衰復甦中的臺灣經濟。他們似乎也正在透過在臺的美商團體,經由華盛頓來施壓臺灣,要求開放對中國之直航,目的就是要政府恢復過去「依附大中國經濟圈」的邊陲經濟路線。

欣慰的是,新任閣揆正式上任之後「走正道、做實事」,九天的農曆春節假期中已給外界「衝!衝!衝!」的深刻印象。維持與立法院之互動,改善與在野關係雖列為目標,但依六年之經驗,希望不大。現在蘇內閣首要任務是如何堅持投資臺灣之臺灣主體經濟路線,不要再被統派之言所誤導,不被親中勢力所威脅,以世界為伍,將已嚴重向中國傾斜的臺灣經濟拉回到海洋經濟的原有位階,完成人民對綠色政權之付託。

距二○○八年只剩二年時間,時間雖短,但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總統之元旦文告,積極管理對中國之投資,加碼臺灣,屆時臺灣經濟必將重現一片榮景,股市亦必能衝上另一高峰。

自由時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