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但可戀愛 中國人婚戀觀變化令人瞠目

中國農曆丙戍狗年將至,據信,這是個成親迎新的好年頭。然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最近,海外媒體就中國正在出現的婚戀觀生變和離婚率走高的現象發表評論說,對金錢的渴望和對對方過高的期望值是導致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一家媒體說,就在不久以前,未婚同居在中國還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然而,在很短的時間裏,性和一夜情在這個依然非常保守的國家裡,呈現爆炸式的發展態勢。因特網也讓一切成為可能,從網上約會到裸聊,甚至還出現了網路專有的一些詞彙,比如 MBA,意思是「已婚但還可以戀愛」(MarriedBut Available )。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海等大城市,離婚率激增也就不足為奇了。

金錢和不切實際的期望導致高離婚率

新加坡《海峽時報》最近刊登一篇題為《上海式離婚》的文章說,由於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增大了,近年來,中國的離婚率猛增,從1980年的45萬對上升到了2003年的133萬對。上海可謂中國最具世界性、最開放的城市了,人們對於離婚這個以前忌諱的話題的態度也在改變。

女人們越來越敢於走出婚姻,這一趨勢在上海尤為明顯。2004年,上海60%以上的離婚案是由女方提出的,這個比例是全國平均數(30%)的兩倍還多。離婚案猛增,其中多數是20歲到30歲的年輕夫婦,這個年齡段的離婚案佔到2004年上海全部離婚案件的47%。

上海社科院的一份調查顯示, 2004年上海有2.7萬對夫婦離婚,這個數字達到了創記錄的高度,比2003年增長了38.9%。另據民政局稱,7.2%的夫婦結婚不到一年就離了婚。2004年,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幾乎佔到上海離婚夫婦人數的一半。

該報說,這些年輕夫婦是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的產物。一個25歲的辦公室男性工作人員說,小皇帝、小公主們,也就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都被父母寵壞了,根本沒有什麼責任感,也不知道怎樣與另一個同樣被寵壞的人共同生活」。

文章援引一個已結婚8年、30歲出頭的辦公室女職員說:「當上海女性認為丈夫不能滿足她們的期望時,就會選擇離婚。坦白地說,她們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了。」

婚戀觀變化之劇令人瞠目

美國一家媒體日前刊登這麼一則消息:一名廣告商、一名律師和一名靠經營汽車零部件發家的富商湊到了一起,剛剛離婚的富商正為找不到合適的結婚伴侶犯愁。登廣告吧,廣告商朋友半開玩笑地說。律師朋友則真的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徵婚廣告:億萬富翁尋覓處女新娘。

廣告吸引了600多名應徵者,照片和有關個人詳細情況的資料像雪片一樣飛來。最終富商從100名應徵者中精挑細選了20人面試,並選中了其中的一位,最終結為夫妻……..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3日發自上海的這則報導說,兩年前出現的這則征尋處女新娘的廣告帶動了一個小型產業的崛起:引來了成百上千據稱超級有錢的徵婚者和大批通常自稱處女並且希望遇上有錢人的年輕女性。

這使得人們圍繞中國迅速出現的社會變革,特別是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自從中國開始實施經濟改革以來,可能沒有哪個領域像談情說愛和結婚那樣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該報稱,幾百年來,中國人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西方式的浪漫在這裡基本上沒有存在的空間。共產黨執政之初,在婚姻大事上的做法有了改變,由領導決定誰和誰可以約會,誰和誰不能約會,甚至連居委會的負責人在這個問題上也有發言權。

一名參加億萬富翁徵婚應徵但最後未被選中的女性在網上就事論事地發表了評論, 眾多網友為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名應徵女性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保住童貞不就是為了賣個好價錢嗎?」

這引來許多網友的聲討,說她比妓女強不到哪兒去。一名網友寫道:「我是一名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也有著良好的外形,但是我憎惡這種事情。人的美應該是自內而外的,與是否是處女無關。這些女孩把自己像廉價商品那樣賣掉了。」

《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消息說,也有人取笑那些億萬富翁:「如果他們以為這樣可以找到純潔、真誠的女孩,那就錯了。」

然而,曾應徵過這類廣告的另外一名年輕女子王越認為自己的選擇並沒有錯,她說:「現在的情況和過去不同了,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她認為,感情可以在建立了肉體的關係後再慢慢培養。「養活自己很簡單。沒有男人,我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如果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能看得更遠,」她說。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青年文化問題專家楊先生認為,人們在愛情、性和婚姻上的這種困惑可能不會持續多長時間。

他說:「中國是一個處在轉型期的社會,在過去的20年裡,人們基本上一直在追求物質的東西。再過20年,我敢說不會有多少人只是因為錢就嫁給億萬富翁。當前,這似乎是一個新鮮的討論話題,可是不出10年,誰也不會再關注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