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迄今為止在地球上消失的幾座著名城市

A.龐培城

  龐培也是一位古羅馬政治及軍事家。

  龐培又譯做龐貝,義大利語Pompeï,是一座古羅馬的城市,位於那波利灣的岸邊(北緯40°45',東經14°29'),以紀念古羅馬政治及軍事家龐培。龐培於79年8月24日被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的火山灰覆蓋。

  城市歷史

  龐培於前600年左右在義大利沙諾河畔的一個小丘上建城。這個地方當時已經被希臘人和腓利基人作為良好的港口被使用。當時當地的希臘人非常強大。前5 世紀薩姆尼特人佔領龐培和它附近的地區。龐培的建築受到薩姆尼特人的影響非常深。薩姆尼特人還擴大了這座城市。前89年,羅馬當權者蘇拉的軍隊包圍龐培,前 80 年,羅馬佔領龐培,龐培成為羅馬的一個殖民地。由於龐培是一個良好的海港,而且位於交通要道亞必古道的附近,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一個興旺的商業城。 63年,一場劇烈的地震給龐培帶來了巨大的摧毀,但龐培很快就被重新建立起來了

  龐培的末日

  對龐培的末日最可信和最詳細的記錄來自羅馬學者小普林尼。在一封給羅馬歷史學家塔西圖的信中,他寫下了他的所見所聞:一朵形狀像松樹似的黑雲出現在火山口,過了一段時間,這朵黑雲沿著山坡滾下來,將周圍的一切都覆蓋了,包括附近的海面。

  小普林尼看到的黑雲是火山噴發出來的熾熱的氣體、灰塵和石塊。普林尼報導說,在火山噴發時,地面不斷地顫動,後來地震非常強烈。他寫到,灰塵如同厚厚的板塊一樣落下來,他所在的村莊必須被撤離。海面突然退回去了,然後又被一陣地震逼了回來。今天的地質學家將最後的這個現象稱為海嘯。他還說,太陽被灰塵遮掩,白天如同黑夜。

  他的叔叔,一位同樣著名的羅馬學者,老普林尼,在指揮一支艦隊救援難民時殉難。他是被地面的二氧化碳窒息死的。

  重見天日

  龐培被掩蓋在六米多深的火山灰下。它的名字和位置被人遺忘了。1599年,一個建築師在挖河的時候發現了龐培的遺蹟,但一直到150多年後,人們才真正開始挖掘這座古城。1738年,與龐培遭到同樣命運的古城赫庫蘭尼姆被發掘出來,1748年龐培也被重新發現。有人說,1599年那個建築師發現龐培時挖出了一些後來非常著名的色情的壁畫,當時的宗教觀念對這些色情藝術的控制非常嚴,因此他又悄悄地將它們掩蓋了。雖然這個傳說至今為止並未完全被證明,但後來的挖掘者的確報告說他們有時發現有的地方是被挖開過後來又被填上了。

  市內的中心廣場、許多房屋和一些別墅都被保存得非常好。在市外不遠的地方還發掘出一個旅館。

  龐培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其構造完全與當時向符的城市,它一點變化也沒有。今天許多義大利的城市的結構都已經被改變了。龐培的街道完全是棋盤似的縱橫交錯的,這是正宗的古羅馬的傳統。街面鋪有多邊形的石塊,它們完全是東西或南北走向的。

  1997年,龐貝考古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地震和火山的破壞

  近年的研究中的一個重點是研究被63年的地震破壞,後來又修復的建築物。先進的技術可以發現舊的,被破壞的,後來被新的圖畫覆蓋了的壁畫。這些建築物在震後10多年了還一直不斷地被修復,是因為後來的小地震給它們不斷地帶來了新的破壞。這些小地震是後來火山爆發的前兆。

  在發掘的初期,人們偶爾發現人體留下來的空洞。後來有人向這些空洞中注入石膏,其結果是一個個細節清晰的古龐培人的塑像。這些人不幸未能逃離這場災難。他們身前的最後一刻就這樣被保留下來了。甚至他們的恐懼都栩栩如生。

  歷史的一瞬

  龐培保存良好的壁畫向今天展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龐培為我們今天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歷史的一瞬。通過對龐培的挖掘,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瞭解到了許多1世紀羅馬人的生活情況。在火山爆發的那一刻,龐培是一座繁華興旺的城市。比如在一個鉅賈的房子的地面上寫著「錢,歡迎你。」(Salve, lucru)這句話可能是詼諧的意思,但它反映了當時商人的思想。在其他的房子裡,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關於當時的職業和等級的記錄,比如關於「洗衣店」 (Fullones)的東西。牆壁上塗鴉展示了拉丁俚語到底是怎樣的。

  火山爆發時龐培大約有兩萬人居民。大多數在他們的假日別墅中。通過對龐培的發掘考古學家們才瞭解到文獻中提到的當時的許多服務性行業到底是怎樣的,如食品商場(Macellum)、磨場(Pistrinum)、酒吧(Thermopolia)、小酒店(cauporioe)和劇院。

  2002年龐培的港口也被發現了。科學家們發現那裡也住人,他們住在類似於今天的威尼斯的運河上。對這裡的研究工作現在正在進行,新的結果正在不斷地被發現。

  B.樓蘭

  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蹟。樓蘭古城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遺蹟現狀

  樓蘭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佈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彫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1901年3 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亻去)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臺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樓蘭古城。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 「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裡,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文明

  歷史上的樓蘭國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編輯]

  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消聲匿跡。 水源改道?入侵?

  樓蘭古城的發現

  1900年,樓蘭古城被重新發現。有說法是新疆農民所發現,也有說法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所發現。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帶走。

  C.吳哥窟

  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柬埔寨暹粒市(Siem Reap)北5.5公里,是古時真臘國國都,中國古籍稱為祿勿、桑香佛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據說它所使用的石塊與埃及卓甫斯(Cheops)金字塔一樣多。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吳哥城有大小之區分。小吳哥(即吳哥窟)是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舉全國之勞力花了近30年時間,動用無數大象,平地興建的石窟。它是吳哥遺址中最雄偉壯麗的廟宇。

  大吳哥城(Angkor Thom)又名百塔城在吳哥窟北約2公里處,由闍耶跋摩三世(850年-877年)開始建造,到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在位1181年-1219年)完成。


  元成宗鐵穆爾在元貞二年(1296年)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周達觀和他的使團駐吳哥一年。回國後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真臘風土記》對吳哥窟有詳細的敘述。

  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吳哥窟被遺棄,直到400多年後的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毛歐(Henri Mouhot)為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這才使吳哥古蹟重見天日。

  D.亞特蘭蒂斯(Ατλαντις),又譯阿特蘭蒂斯

  一片傳說中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被稱作大西洲。到現時為止,還未有人能證實它的存在。最早的描述出現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文章裡。據他所言,亞特蘭蒂斯在他九千年前已被一場自然災難毀滅.

  傳說

  有關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始於古希臘的哲學之祖--柏拉圖。在柏拉圖最晚年的著作《克里特阿斯》和《提邁奧斯》兩本對話錄中都有提示。在柏拉圖的提示中,有這樣的話:在約公元前11500年之前,「赫喀琉斯的砥柱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對面,有一個很大的島,從那裡你們可以去其它的島嶼,那些島嶼的對面,就是海洋包圍著的一整塊陸地,這就是「亞特蘭蒂斯」王國。當時亞特蘭蒂斯正要與雅典展開一場大戰,沒想到亞特蘭蒂斯卻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災,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沒入海底,成為希臘人海路遠行的阻礙。傳說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塞冬。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這位少女並生了五對雙胞胎,於是波塞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個區,分別讓給十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亞特拉斯」,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王國。大陸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塞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此的關係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塞冬神殿中的母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賽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十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不幸的是,這些國家不久以後便開始出現腐化現象。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們的墮落,引發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王國便在一天一夜中沒入海底。在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故事中,還暗示柏拉圖時代以前的希臘,所使用的文字與柏拉圖時代的希臘文字不同。


  考證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神話,柏拉圖只不過借它比喻雅典社會的價值觀,但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找到,還它一個真面目。

  塞普勒斯說

  一名自稱神話學及古代研究專家的美國探險家羅伯特.薩馬斯特(Robert Sarmast),在其出版的書《發現亞特蘭蒂斯》中則認為有其事,並以柏拉圖的描述作為其研究的主要依據。

  他說柏拉圖提供了亞特蘭蒂斯的「具體線索」,當中45個線索顯示它位於塞普勒斯南部海域,並稱海洋影像圖顯示的塞普勒斯古代地貌與柏拉圖描述相符合。沙氏更說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圖曾提及過的地點,包括一個長方形平原,中間就是亞特蘭蒂斯城。

  他的理論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時曾發生「洪水大災難」,令到地中海於現時直布羅陀海峽的地方連接大西洋。這個說法同柏拉圖說有個大洪水「吞沒」阿特蘭蒂斯島,以及聖經大洪水的說法相符合。其中,人們猜測亞特蘭蒂斯存在的理由時:全世界的金字塔建築源於亞特蘭蒂斯,是亞特蘭蒂斯毀滅後,亞特蘭蒂斯人將此文明傳播於世界的。

  克里特說

  另一個說法,認為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因為當地過去曾經發生大規模地震,使部分陸地下沉。

  直布羅陀說

  法國普羅旺斯大學地理學教授科林那.吉亞德(Collina-Girard)認為柏拉圖在書中描述的「亞特蘭蒂斯」位於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一帶。

  科林那研究了人類於19000年以前從歐洲向北非移民的歷史,認為在亞特蘭蒂斯大陸存在的時期,直布羅陀海峽有高於海平面的陸地存在,而亞特蘭蒂斯大陸就在今日的安達魯西亞(Andalusia)與摩洛哥之間。

  愛爾蘭說

  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於2004年出版的《地理學家眼中的亞特蘭蒂斯:勘探仙境之國》一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提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於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並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提斯沉沒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沉沒誇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E.特洛伊

  特洛伊(Τροία),古希臘時代小亞細亞(今土耳其位置)西北部的城邦,離達達尼爾海峽不遠,因十年特洛伊戰爭而聞名於世。


  偉大的詩人荷馬為這場戰爭創作了西方文學史最重要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據荷馬史詩,在這場戰爭中湧現了阿基里斯、奧德修斯、赫克托耳、帕里斯等許多英雄,而悲愴的是這一切不過起源於一隻金蘋果,一切不過是眾神的爭吵,最後結束於一隻木馬,一切也就是結束於眾神的一時和解。特洛伊城邦最後敗在希臘軍的木馬詭計之下,據考古研究,此城毀滅於公元前13世紀。公元1871年海因裡希.希里曼發現特洛伊城廢墟。

  F.統萬城

  統萬城是東晉時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的都城,遺址在靖邊縣東北約80公里處的無定河東北岸,俗稱為「白城子」,至宋代,城周圍為沙漠所覆蓋,遂成為廢墟。

  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設的最完整、最雄偉、最堅固的都城,統萬城是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至439年)匈奴首領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的都城,也是匈奴遺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晉安帝義照三年(407),赫連勃勃自稱天王大單于,建立大夏國。大夏鳳翔元年(413),赫連勃勃驅使十萬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建大夏國都,取統一天下,君臨萬方之意,將都城定名為統萬城。負責筑城的叱於阿利凶殘好殺,下令用蒸土筑城,待土干後,用鐵釘刺上檢驗,只要刺入一寸,即殺死筑城的民工,推倒再筑。筑城用的是粘土和石灰混合的「三合土」,故土色泛白且堅固,因而當地群眾俗稱「白城子」。古城由宮城、內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組成,宮城裡面還有一座赫連勃勃居住的皇城,內城則是各級官署和王侯貴族居所,外廓城是一般居民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統萬城的建城意義,赫連勃勃自言曰:「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故以統萬為名。」赫連勃勃建立夏國,稱帝統治19年。統萬城城池建造分內外雙城,實際上分為東城與西城,由外郭城、東城和酉城組成。從平面圖上看東城為主,西城為輔。東城730×500米,有四城門:南為朝宋門、東為招魂門、西為服涼門、北為平朔門。現在城垣遺址的高度從2米至10米不等。四城角各有墩樓,最高達30米,四城牆均有防禦性的馬面建築。這裡常出土箭鏃、銅幣、花方磚、「永隆」 瓦當、印章、佛像等。這個城的南城牆略向東北斜,城牆不是平直的。西城650×500米,西南城角有角樓殘土高31米,西城牆中間有一個折角牆。這兩座城都建有馬面,有的馬面之內,藏有木材等作為倉庫之用。全城規劃還表現出左祖右社,這是按漢人禮制的建城方針。宮殿樓閣,接連成片,角樓做得十分壯觀,飛檐俏麗。全城每條城牆都有馬面,而且此城的馬面建設非常密集。統萬城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之一,是研究大夏和西夏文化的重要文物資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