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向WTO狀告:中國汽車零件進口稅具歧視性

亞洲時報David M Lenard撰文/3月30日,歐盟與美國就中國向進口汽車零件徵收高額關稅的問題,同時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了申訴。它們指責中國藉此保護其國內的汽車零件產業,並稱這與其對世貿組織所作的承諾相悖。分析人士稱,歐美聯合向WTO投訴中國,非同尋常。

上述舉動是歐盟與美國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施加壓力的一步。在向WTO進行申訴前,歐盟剛剛決定從4月7日起將對中國產的皮鞋徵收20%的懲罰性關稅。

在商務部長古鐵雷斯(Carlos Gutierrez)宣布將轉變美國對華貿易政策重心,參議院推遲了原定於3月月底進行的《舒默-格雷厄姆法案》(Schumer-Graham bill)表決後,美國也做出了向WTO申訴的決定。這份由民主黨參議員查理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和共和黨參議員琳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起草的法案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否則將遭到美國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強徵27.5%關稅的報復;不過,他們表示,若中國匯率制度沒有進一步改進,他們最遲將於今年9月底再次提請參議院進行投票。

美國的這個舉動,令不少觀察家不解。他們認為,這將導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4月訪美行程中出現不友好的氣氛。此外,歐盟與美國在汽車零件問題上能取得一致,實屬罕見,因為在超過330件的WTO申訴中,雙方經常唱對臺戲。

這是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後的第二次遭到申訴。2004年3月18日,美國正式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指控中國在半導體生產方面實行的稅收政策使美國半導體出口商「處於非公平競爭的地位」。同年7月14日,中美在日內瓦正式簽署「中美關於中國積體電路增值稅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宣布取消退稅政策,中美半導體稅收政策爭端終於得到解決。

今年1月,美國政府威脅將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從而迫使中國取消了向原產於美國、泰國、南韓和臺灣地區的進口未漂白牛皮紙板(kraft linerboard,一種用於製造包裝紙箱的材料)徵收的反傾銷稅。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牛皮紙板在2004年超過1.32億美元,令中國成為美國廠商的第二大市場。 在汽車零件問題上,快速解決牛皮紙板爭議的那一幕也幾乎上演。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波特曼(Robert Portman)表示,美方就此問題已與中國交涉超過一年,甚至在做出向WTO申訴的決定前依然與中國駐美大使進行最後的磋商。

在正式宣布向WTO申訴時,波特曼說:「作為一個成熟的貿易夥伴,中國應對其行為負責,承擔因而帶來的後果。中國進口汽車零件的法規,違背了它對WTO的承諾。雖然我們就此問題多次懇請中國給予關注,但問題卻依然存在。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向WTO提起申訴,能有助於問題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

「正如美中貿易政策所規定,若對話將無法取得進展,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採取法律手段。同時,美國也將同我們的貿易夥伴一道合作,共同推進中國市場和貿易的開放,敦促其承擔其應有責任。而今天的決定(向WTO申訴),顯然也是出於同樣目的。」波特曼進一步指出,美國將與歐盟通力協作,以解決彼此與中國的汽車零件爭議。

當被問及緣何此時向WTO申訴時,他說:「這其中沒有任何政治含義。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樂,這個決定合情合理,而非咄咄逼人。」

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強調更希望通過談判來解決該爭端。「磋商有助於我們弄清法律問題,因而我個人仍傾向於通過對話,來尋找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這次申訴,主要涉及到中國對進口汽車零件的徵稅幅度(視進口零件在整車價格中的比例變化而不同)。汽車零件的最低進口關稅為10-14%,而整車的關稅為28%,在幾年前還要更高。實行此種稅收制度,就是為鼓勵外國企業來中國本土發展汽車工業。

在該政策的刺激下,中國的汽車產量迅猛增長。不過,這項稅收政策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為獲得較低的關稅優惠,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外國汽車製造商紛紛開始進口汽車零件,然後組裝成整車。這樣,中國政府發展其國內汽車零件產業的目的受到挫折,而北京視該產業為其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去年4月,中國出臺了《構成整車特徵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以期促使合資企業提高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逐漸減少對進口零部件的依賴。汽車零件進口商需要向海關提供一份進口零件及價值的詳細報告;一直享受零部件進口關稅優惠待遇的進口組裝車,將不能再以散件名義進口而變相逃稅。而且,一旦中國認定「進口零部件的價格總和達到該車型整車總價格的60%及以上的」,將直接按整車徵收關稅。

問題是,該政策違背了WTO規定。美方認為,美國產的汽車零件在中國被徵收高關稅,因而在採購時遭遇「歧視」,並稱這與1994年關貿總協定(GATT)的第二條與第三條相衝突,更違反了中國加入世貿前與美國達成的協議。

在全世界汽車產業一片蕭條,中國的汽車業卻「一支獨秀」的背景下,這個衝突更顯得意義重大。

福特與通用這兩位汽車巨頭令人尷尬的經營狀況(甚至有評論家擔心通用會破產),則是美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而歐洲同行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為了保住它們在中國汽車及汽車零件市場的份額,美國和歐盟決定採取強硬措施─向WTO申訴。

來自中國商務部的資料顯示,美國去年向中國出口了5.58億美元的汽車零件,比上年增長13%;整車出口幾乎翻了一番,達到了12,966套。歐盟的出口資料則顯示,歐盟2004年向中國輸出了總值為16億歐元(合19億美元)的汽車零件(含公共汽車和拖拉機)。

儘管歐美對中國的新政策表示不滿,扎根中國的西方汽車合資企業依然保持了增長勢頭。儘管去年10月在美國申請了破產保護,德爾福公司(Delphi Corp.,通用的前子公司,如今是美國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表示,隨著中國業務的不斷擴展,它在中國的採購額將擴大至10億美元。而法雷奧集團(Valeo SA,歐洲第三大汽車零件製造商)表示,它在中國的採購業務將增長至4.5億歐元。

來自德國斯圖加特的博世(Robert Bosch GmbH,世界最大的汽車零件製造商)去年11月宣布,2007年中國市場將有望為它創造30億美元的收益。同時,它將擴大僱員人數,以迎合日益增長的需求。它在中國已擁有20家工廠,還計畫在2007年前再投資6.5億歐元。

一般估計歐美汽車零件企業會因政府向WTO申訴而欣喜若狂;其實不然,這或許是因為這些企業已經在中國的汽車零件產業中有著相當的利益。

美國動力設備製造業協會(Motor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國際事務主管布萊恩•杜根(Brian Duggan)對《紐約時報》說:「制定合理的規則,非常重要。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都將是個大市場。因而,我們希望我們的貿易官員能處理好這場爭執。」

美全國製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副主席佛蘭克林•瓦格(Franklin Vargo)表示:「這是個好消息。布希政府之前宣布將引入新的對華貿易政策,這個決定表明它要動真格了。」

就在美國參議院決定推遲表決《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的同時,民主黨議員馬克斯•鮑克斯(Max Baucus)和共和黨議員查理斯•格拉斯力(Charles Grassley)向國會提交了《格萊斯利-鮑克斯法案》,要求美國財政部應增設一名助理部長,專門關注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國家的匯率問題。法案還要求,美國的貿易代表應擁有更多授權及新的應對工具去處理貿易方面的問題。

鮑克斯說:「我向來贊成美國貿易代表採取強硬措施。向WTO申訴,正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令人歡欣鼓舞的一步。我們在對華關係中的位置充滿風險,一部分是因為中國常不按規矩出牌。」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商務部對美國和歐盟把關於汽車零件的糾紛訴諸世貿組織的決定表示遺憾。商務部官方網站(www.mofcom.gov.cn)3月31日稱,「中方正在認真研究歐盟和美國的磋商請求」,但截止當天中午,此中文消息的英文版本仍未在其英文站點出現。

根據WTO處理貿易糾紛的作法,中國與歐盟、美國有著60天的磋商期。該爭議有望在此期間得到解決,因為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所在地)和華盛頓都表示希望在 WTO開始正式裁定前找到解決方案。一旦磋商未果的話,歐盟和美國將要求WTO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進行裁決。同時,另有報告稱,美國還打算單獨就中國猖獗的盜版產業向WTO提出申訴。

對汽車零件的爭議緊盯不放,正說明美國在貿易上對華施壓的重心已從人民幣匯率轉移至多種手段。

格拉斯力-鮑克斯法案,和古鐵雷斯在北京的講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國和美國是雙贏),也暗示了這種政策的轉變。但這些發展也非刻意編排,因為這涉及到了美國政府中的多個部門,而且它們的立場也時不時發生轉變。

其他如前面提到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申訴,可能很快也將提起。美中貿易爭議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模式:先是多輪談判讓人精疲力竭,最後彼此讓步,皆大歡喜。雙方去年達成的紡織品協定、人民幣實現升值正是美國多年施壓的結果。

在此次汽車零件爭議中,同樣結果有望出現。考慮到美國今年11月將舉行中期選舉和持續擴大的美中貿易赤字,華盛頓極有可能繼續向北京施壓。

而歐盟雖然不如美國強硬,但也出現了主張在對華貿易中採取強硬立場的明顯趨勢;歐盟對中國鞋子徵收高額關稅就是例證。歐盟對華貿易赤字遠不及美國,但這種局面很快就會改變。中國企業發覺歐洲不會像美國那樣頻頻採用保護性貿易措施,因而紛紛加大了對歐洲國家的出口貿易。但如果這種趨勢一直發展下去,歐盟對華貿易赤字將快速擴大,屆時歐盟也不得不向美國「取經」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