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校友發現神秘粒子:一舉登上百大科技榜

美國達拉斯德州大學物理系主任婁辛醜和博士研究員葉樹偉所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今年發現一種奇特且被找到機率很小的Y粒子(4260),他們也因此登上了《發現》(Discover)雜誌評選2005年百大科技排行榜。

葉樹偉博士於2004年首先提出在初態輻射過程尋找新粒子,並於2005年完成了這一發現。這種初態輻射方法是由婁辛醜教授於1999-2000年開發並驗證的新方法。2005年7月8日,應SLAC之邀,葉樹偉博士向高能物理界報告了這一新粒子的詳細發現過程。該報告吸引了SLAC的眾多著名物理學家,其中包括SLAC的奠基人及首任所長W. K. H. Panofsky教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Martin Perl教授。

據臺灣媒體報導,即將在下月出刊的《發現》雜誌,評選2005年科學排行榜中,以《神秘粒子震撼物理界》為題,形容婁辛醜和葉樹偉研究團隊的發現成果,並名列本年度百大科技排行榜第70名。

他們是從約一百倍以上以數十億計的電子和陽電子撞擊的結果,由美國德州國際實驗合作組(BABAR)在史丹福大學直線加速器中心的研究整合而成。

婁辛醜教授1979年進入科大近代物理系學習,1989年在美國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bany獲博士學位,一直從事高能物理研究,是著名BABAR粒子物理國際合作組重要成員。1994年到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任教,2004年任物理系主任。

這項發現於七月間發表在史丹福直線加速器中心刊物,引起物理界注目。據瞭解,目前物理學界對Y粒子是一個或兩個尚不清楚。但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和芮克特發現第一個粲偶素J/y;而今年發現的粒子Y(4260),也是粲偶素,因此引發許多物理學家濃厚的研究興趣。

粒子Y研究團隊的兩位傑出華裔研究人員都是中國科技大學校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