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俗話說,天下黃河富寧夏,內蒙河套在其中。河套地區土壤肥沃,灌溉系統發達,適於種植小麥、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農業區。
河套地區是指黃河「幾」字彎和其周邊流域,在清代屬鄂爾多斯諸旗,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至民國為綏遠省,今屬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首府東勝市,生態環境大不如前,境內許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狀態。
而且黃河上中游持續乾旱,出現歷史上罕見的枯水形勢。寧蒙河套灌區千百年來自流排灌,取水便利,生活耕作在這裡的農民從未因農田缺水而犯愁。最近幾年來黃河上游生態退化加劇,導致乾旱少雨,天然來水持續減少,據水文氣象部門測定,近期黃河上游主流和支流來水量比多年平均值減少最多達到50%,致使三四月份龍羊峽和劉家峽水庫無水可蓄,給四五月份寧蒙灌區春灌大量用水帶來了嚴重的困難。
並且河套地區原有的優勢遭到極大的破壞。陰山北部廣大的平坦地區,沙漠化嚴重;南面的黃河泥沙含量增多且水量不足。生態環境變得異常脆弱,使得昔日「外有陰山,東西千餘裡,草木茂盛,野獸出沒」的河套一去不復返了,成了沙塵暴頻繁的地區。
水土流失
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最嚴重是黃土高原。據有關資料顯示,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面積達45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70.9%,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而1500多年前的黃河中游也曾「臨廣澤而帶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正是人類掠奪性的開發掠去了植被,帶來了風沙,使水土流失把黃土高原刻畫得滿目瘡痍。
泥沙淤積下游河床,威脅黃河防洪安全。該區多年平均年輸入黃河的16億噸泥沙中,約有4億噸沉積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 8-10厘米。目前,黃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米,其中河南開封市黃河河床則高出市區13米,形成著名的「地上懸河」,直接威脅著下游兩岸民眾生命安全。
惡化了生態環境
水土流失破壞了原有植被,惡化了生態環境,加劇了土地和小氣候的乾旱程度以及其它自然災害的發生。據甘肅省18個縣連續44年的資料,旱年或大旱年17年,佔38.6%,其它災害年份19年,佔43.2%。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範圍的地表裸露,形成沙漠, 一遇大風,沙塵四起,形成沙塵暴。歷史上,由於地表植被破壞,形成沙漠,造成陝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迫搬遷。黃河壺口區上游不遠的地方,幾十年前還是一個很大很繁榮的碼頭。現在,河道因為水量太少,泥沙太多,早已經不能行船,碼頭往日的繁榮只殘留在上輩人的記憶之中。再加上近幾年兩岸的降水太少,附近的村民甚至顆粒無收,生活越來越困難,沒有辦法,周圍的村民只有搬走,去找有水的地方開荒地,圖生存。
- 關鍵字搜索:
- 黃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