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頑皮的、無理的、搗蛋的、愛哭的、胡亂的動物──我在醫院的臨床諮詢中,常常聽見父母們用這樣的口吻解釋他們的孩子。那一刻,孩子彷彿成了只會「作怪」的鬼靈精。
孩子是什麼?我說是人!
必須你我花時間明白他們的內心悸動與身心發展的作品,沒有任何人可以一眼窺知孩子的人生脈絡。
因為是人,所以必定會有喜、怒、哀、樂;因為是人,所以哭、鬧、病、痛在所難免;因為是人,所以會隨著時間的變動而有所更迭。
嬰兒期的孩子,以「哭哭叫叫」與父母溝通。
三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懂得思想與思考。
十歲以後的孩子,期望父母能真正明白他的心。
嬰兒期的小朋友,我將他比方為「神農氏」,那個時候的孩子以摸、觸、咬、扭、打學習人生,以「哭哭叫叫」與父母溝通,這時的哭,意謂著痛、病、尿、餓等等多樣的意義。
哭,成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溝通秘法。這個時候的親子溝通,適合以「心」服人。
三歲以後的小朋友才慢慢進入「認知」的時期,孩子開始懂得思想與思考。這個時候應該用以「德」服人的方式溝通。
七歲以後是個改變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小孩逐漸明白,人的世界是個有溝才通
的世界,他會從日常生活中找著瞭解父母「內心城池」的方法,也期望父母能真正
明明白白他的心。這個階段可以以「理」服人。
比方說:
聆聽:我常說,中國的父母是一種非常不懂得「聽」的民族,所以老一輩的父母親經常會說:「囝仔人,有耳無嘴」,意謂著孩子不必多說。孩子不多說,父母自然不必多聽,有趣的是,一個不聽他人說話的人,如何能明白他人心中的所思所想。
聽,其實是人類的第三隻眼睛,像古代的「報馬子」一樣,專司刺探心靈底事。一個不懂得聽的父母,孩子會把他視為不同國度的老傢伙,以後,開心的時候,不會與你分享;悲傷的時候,不會找你分憂;挫折的時候,不會依你停泊;戀愛的時候,不會與你商量。
設身處地:那是一種站在別人立場思考的技術,西方的心理學家叫它「同理心」。溝通最重要的重點自然是,讓他人知道,你明白他的委屈與難處。
有時候,一句「你怎麼了?」或者「你好像很生氣?」或者,「一定有人惹了你」,就能讓孩子的心情「雨過天晴」,這個時候的他們,會突然發現你是全宇宙最最貼心的人。
鼓勵:如果有一天,你花了一千二百元去做一個自以為滿意的髮型,但在回家的路上碰著的那個朋友,卻稱它為「雞窩頭」,你會做何感想?將心比心,你不難明白其中的訣竅。
鼓勵,有時像極了「荒漠甘泉」,往往可以輕而易舉的開啟溝通的橋樑。別忘了,人都喜歡說好話的人。喝一點「蜜」說話,比口塗「砒霜」說話要好得多了。
表達關懷與愛:古代那種「你應知道」的想法,早就該拋棄了,沒有人可以「你不說,他就知道」,除非他學得探心術,或著擁有「特異功能」。所有的感覺,都必須經由你的口傳達給對方。
最後請你「偷取」孩子的流行訊息。
現代流行什麼?是你必須牢記在心的一句話:以前流行忍者龜的時候,你該多和他說說「烏龜」的事;流行龍貓的時候,何妨多說幾句「龍貓之語」;現在流行「恐龍」,你對「恐先生」又瞭解多少呢?
孩子喜歡和明白他們偶像是誰的人說話,你是嗎?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 關鍵字搜索:
- 親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