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日之爭:誰制定遊戲規則?

 2005-10-08 01: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跨越歐亞大陸,日本與德國的地位曾非常相似,因為都是二戰戰敗國;而如今,日本更像英國:在亞洲,卻不神似亞洲,同時與美國保持著甚至比鄰國更緊密的關係;未來的幾十年,日本的野心應更似法國:槓桿亞洲的力量為其在國際事務上獲得更多的發言權,同時防止被強大的鄰國擠壓。但是,亞洲畢竟不是歐洲,只因歐洲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的潛在遊戲規則制定者。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中國的崛起不但在改變日本的地緣戰略,日本的政治也在隨之改變。

確鑿的事實是,導致日本未來不樂觀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而不是目前中國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對日本已經形成了真正的威脅。雖然,中國的國防預算以每年 12.6%的速度擴張,但其軍事力量並不如日本憲法上被限制的自衛隊先進。中國軍事上不斷加強使中國可以威脅臺灣,甚至更遠,這讓日本很頭痛。但這不只是日本的問題,亞洲其他國家也對中國的崛起非常懷疑。

亞洲各國對中國龐大的市場非常痴迷,但並不依賴。1999至2004年間,據法商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提供的數據,在亞洲各國中,韓國與中國保持最緊密的經貿聯繫,但中國仍然只佔韓國進口總值的10%,出口的14%。

中國對日本在經濟上並不構成明顯的威脅。相反,兩大經濟體互補性非常明顯:日本的優勢在電子品、工程技術和汽車工業這樣上游的行業;而中國的優勢在於下游具有低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加工製造業。

而韓國頂尖的跨國公司對日本構成的競爭壓力要遠大於中國:電子產業的三星公司、能源工業的浦項鋼鐵(POSCO)和汽車船舶製造業的現代;而在高科技上,中國對日本構成的威脅還不及義大利。但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對日本經濟上的影響還不足以使其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真正的威脅不在目前,而在未來。如果中國的經濟、地區影響力和軍事實力仍然以目前的速度狂飆,在未來的25年,中國將有能力對整個亞洲地區形成威懾力。當威懾力形成時,其他亞洲的國家將因為害怕更糟的情況出現而不得不放棄對中國的不信任與其結好。屆時,中國將有能力成為亞洲地區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從能源、貿易、投資、環境到地區安全。

這將在大大打擊日本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對日本的國家利益形成真正的破壞,因為日本的野心就是成為亞洲地區一系列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而屆時,兩國幾千年歷史的戲劇將重演:日本或與中國發生衝突,或臣服。這正是日本最為懼怕的,即便是戰爭,日本歷史上從未面對過真正強大的中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應對中國潛在的強勢,日本政治開始右傾。甚至日本最左翼的報紙朝日新聞對北韓和中國開始顯露出敵對的傾向。而最近中日在東中國海上的能源之爭對日本的決心是一大考驗:如果日本在春曉油田問題上讓步,中國的擴張會就此停止嗎?中國對能源的飢渴之能使其更加貪婪,因此一個明確的界線必須被劃定。

「小泉首相自上任後一直堅守支持美國,並加強美日關係的政策,同時倡議『東亞共同體』以加強日本與此地區國家在安全和經濟領域上的合作。」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田中明彥說道,「這兩項政策也就是日本安全戰略的兩大支柱。」

雖然日本民間對小泉的右傾政策感到不安,但日本社會的主流民意的確逐漸向右傾斜,日本人確實對於其在亞洲長期以來不曾被威脅、質疑的領導地位如今卻遭逢中國的挑戰感到不安。

美國外交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在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座談上,中日間爭論的領土問題其實並沒有太大價值,就算是東海的油田恐怕也沒有豐富儲油。除了臺灣問題之外,中日之間其實並沒有實力平衡的問題,真正會使兩國關係惡化的關鍵因素,還是在於「歷史問題和民族主義興起」的作用。

很多日本人認為,中國政府利用歷史問題來激發民間對日本的仇恨,以達到轉移中國國內矛盾的目的。

日本的官員認為,為了遏制中國在戰略上的擴張,必須加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因為反過來中國也會受經濟發展需要的牽制而在外交軍事的擴張上相對謹慎。同時,日本也積極在亞洲發展與印度的戰略關係,以制衡中國。

正如英國與法國和德國的關係,作為離岸國家的日本必須力圖保持與陸地強權的獨立性。同時,與英國相似的是,日本同樣希望能夠對亞洲的發展走向上即遊戲規則的形成構成足夠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日本必須在中國足夠強大之前對其形成制衡力,這就是日本政治上必須改變的根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