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川粵京軍人上訪維權實錄

2005年4月11日,由北京、天津、重慶、大連、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廣東、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省、市、自治區的陸、海、空、武警、二炮的復員軍官、復員軍官家屬子女、已故復員軍官遺屬等1600多人到軍委信訪局上訪。

一、維權上訪活動經過

參加維權上訪活動的代表們4月6日至 10日分別從各地集結北京,4月11日凌晨4時從各居住地出發,6時30分陸續到達軍委信訪局,7時整提前進入上訪位置。在軍委信訪局門前,全體代表排成 10路縱隊,換上軍服,佩帶象徵一生永久榮譽的軍銜、軍功章、榮譽獎章等。7時20分把復員軍官千人代表維權上訪報告呈送軍委信訪局。上午9時將上訪人員的名單填寫完畢,送交接談人員待談。由於復員軍官要求接見的首長遲遲沒有來,故接談一直拖延至夜21時50分結束,前後持續約兩個半小時。

12 日凌晨1時國務院李副秘書長、總政治部孫副主任及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對全體復員軍官講話。12時凌晨3時30分按照聯合接談人員的要求,鑒於在現場已堅持了 20多個小時,不少同志身體已不能再堅持,故全體代表安全撤離軍委信訪局,轉移至豐臺體育館。上訪過程中,全體代表目標明確,態度堅決。現場歌聲飛揚,口號宏亮。代表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少代表克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痛苦,頑強的堅持到底。還有的代表在出發地就被截了回去,身體不佳,住進醫院,幾經周折仍堅持趕到北京。有的地區代表手術後還沒有康復就積極參加維權上訪活動。不少有病的復員軍官派其家屬子女前往表達意願,還有已故復員軍官遺屬帶著失去親人的悲痛積極參與維權上訪活動,一直堅持到最後,自始至終無一人私自離隊。從上午8時開始,北京市陸續派出大批公安警察維持秩序,120救護車現場待命。

全國陸、海、空、武警、二炮復員軍官及其家屬子女和已故復員軍官遺屬代表18名,通過接談人員向中共中央,國院、中央軍委匯報了(93)政聯字1號文件的錯誤問題;復員軍官的幹部地位、生活待遇問題;提出歸還復員軍官幹部地位的強烈要求;回顧維權上訪五年來的艱難歷程,表達復員軍官不恢復幹部地位決不罷休的決心。

答覆情況:1、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復員幹部歷來十分關心,對你們的上訪十分重視。2、大家提出的問題政策性很強,國家各個相關部門研究要有個過程,我們保證三個月內答覆你們。

二、此次維權上訪的意義

此次上訪活動是全國復員軍官維權上訪活動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其人數之多、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復員軍官在自發狀態下排除了部隊和各級政府的圍追堵截,從四面八方如此迅速地聚集起來1600多人,表明瞭維權上訪活動已在廣大復員軍官中形成高度共識,表明瞭全體復員軍官為維護權益而奮鬥的堅強決心。此次上訪活動,所有代表面對數倍與己的軍警表現出了極大的冷靜,以靜制動,始終自覺堅持克制、守法、文明、講理、無畏。

另外,在相持過程中,聯合接訪組為了盡早達到平息上訪活動的目的,出臺了三條意見,對上訪代表施加壓力。一是認為上訪地點在軍事機關門前不妥;二是認為離開部隊不應著軍裝、帶軍銜;三是代表涉嫌「串聯」。代表們認為三條意見均站不住腳。一是:我們上訪找的是軍委信訪局,而不是總政辦事機關。另外,「9.9」上訪時,總政幹部部張副部長明確表示,這裡是解決復員軍官問題的地方;二是:軍銜是軍官終身所有,佩帶標誌不違法,至今沒有任何復員軍官見到過不准著軍服、帶軍銜的任何規定;三是:「串聯」之說純屬捏造。為了維護正當權益,復員軍官依法上訪,思想是高度統一的、行動是高度一致的、隊伍是高度團結的。正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驟」。另外,代表們無需串聯,都代表各自利益和所在地戰友的委託,聞訊蜂擁而來。

附:廣州市省、市屬企業千餘名軍轉幹部集體上訪紀要

2005 年6月20日上午8時30分左右,廣東省政府門口西側站著數百名胸前別滿勛章的皓首長者;緊接著省府大門東側人行道上陸續集結700-800中、老年人,很快〈堅決執行中央關於企業軍轉幹部系列文件〉及〈強烈要求張德江書記、黃華華省長與軍轉幹部見面、對話〉的橫額向過往的市民發出軍轉幹部集體上訪信息。上千名廣州市省、市屬企業軍轉幹部,包括抗美援朝的老同志來到廣東省政府上訪,解決企業軍轉幹部生活困難問題。

廣州市政府對因企業改制、轉型、破產、倒閉等原因致使軍官轉業到企業的幹部下崗、失業,成為無收入、無醫保、無住房的「四無」人員的殘狀,不聞不問,對參加過抗美援潮、抗美援越戰爭早年退休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餘元的老同志醫療、養老金的述求不理不睬,對2004年10月到2005年3月的四次集體W訪不復不答,激起軍轉幹部的無比憤怒,自發集體到省府上訪,要求張德江書記、黃華華省長接見和對話。這是廣州市人數最多的一次軍轉幹部集體上訪。

廣州市3000多參加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及上千名市屬企業已退休處、局級的軍轉幹部,他們的退休金90%不達廣東省平均基本養老金水平。失業、下崗的企業軍轉幹部兩年失業救濟金領完了就再無固定收入,妻離子散有之,修單車的有之,在60平米的家裡塔個工作臺接些工廠不接的鉗工散活,每月只能掙400多元。除去水電煤氣費,每月吃肉不能超過4兩,這是一個老紅軍的後代,參加過自衛反擊站的軍轉幹部。不少人因常年駐守邊防、海島、高山、叢林,常年高強度訓練、值勤,渾身傷痛、積勞成疾,可他們沒有醫療費。少小離家、為國戍邊到了40-50歲的今天還沒有自己的住房。孩子上大學了,學費還在四處籌措中……。他們當中有參加上甘嶺戰役戰士,有為中國領土、領海航測、航拍,抗災救援的空軍飛行員,有參加過「8.6」海戰麥賢德所在的「海上英雄艇」的艇長。可是政府有關部門說他們不是功臣。軍轉辦的官員說廣州沒有生活困難的軍轉幹部。而我們手裡去拿著2000多生活困難的軍轉幹部簽名無處申述。現場的軍轉幹部們每人都有一肚子苦水,希望省政府領導人能傾聽他們的心聲。

自2004年10月起廣州軍轉幹部,以抗美援朝的老同志為主先後4次集體上訪,3月17日、3月18日連續兩天到市府、省府的上訪,終於使副市長瀋柏年接見了5名代表,但另人失望的是這位副市長居然沒有聽說有這麼個文件,代表憤怒的指責他瀆職、不作為。聽了代表們的發言、情況介紹後,這位副市長表態如確有這個文件一定盡快落實,大家有特殊困難的可以寫報告給人事局。然而,3個月過去了,答覆還是「在研究」。在次期間,不同的情況的軍事幹部還分7-8批次到省、市黨委、政府上訪,但各處信訪辦都一味推委、搪塞。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大家才冒著酷暑集體上訪,這是憤怒的爆發,這也是無奈的抗爭。

上午10左右廣東省人事廳趙廳長等來到信訪接待室,軍轉幹部派出5位代表(下稱代表),向接待人講述了退休老同志養老金低、醫療費低,交社會化管理後無人理的悲慘狀況;及市府蓄意歪曲中人發[2002]82號、中辦發[2003]29號文件精神,不但沒有預算在崗收入不到上年人均收入要補到的問題,而且根本不打算給下崗、失業的任何保障;去年在中央沒有文件的情況下給退休教工每人每月補貼1000元;今年按文件精神討論退休軍轉幹部補貼時卻提出要照顧其他群體、全體幹部等種種不公;市委書記林樹森完全不把軍轉幹部放在心上,他甚至在人大代表提出軍轉幹部生活困難,是否應該給予幫助的題案時當著所有代表說:「軍轉幹部看到企業有錢時都要去企業,現在沒錢了就來找我?!」使在場的代表無法就此問題再行討論。

對話快結束前接待人表示,上對話內容會向張德江書記、黃華華首長和分管的副省長匯報。同一組織工作組下去,檢查協同市裡完成好這項工作。下崗、失業的要納入市的保障,這個問題一定要按補充文件辦。

在對話進行的過程中,外面的軍轉幹部們不斷的高喊著張德江、黃華華的名字,希望省的最高領導能出來見大家,在3-4小時的苦等無望的情況下,在場的同志們忍不住呼喊出「林樹森下臺」的口號,來表達心中對這位不稱職市委書記的憤怒和鄙視。

軍轉幹部期盼著一個百分之百的落實中央文件的結果。

8.6萬四川企業軍轉幹部代表維權上訪省府紀實

自四川綿陽、南充、內江、廣元、廣安、達川、巴中、資陽、簡陽、德陽、遂寧、樂山、瀘州、宜賓、眉山等十七個市縣近300名落難待救的軍轉幹部,代表著分布在全省各個角落的86000餘名戰友的心,避開各類懷有敵意的監控視線,衝破重重阻力,克服各種困難,從四面八方按約定的時間、地點,於2004年10月 19日上午8時,雲集到省政府所在地──成都市督院街,齊心向省委、省政府述真情,討說法。

代表們在與省信訪接待辦人交涉中,一致要求分管川的軍轉幹部工作的省委副書記、副省長蔣巨峰,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李崇禧接訪對話。信訪辦通報上述領導不在,秘書長也在主持其它會議的情況下,人事廳楊主任,祝主任,省軍轉辦黃科長等代表省委、省政府在信訪接待處接待了來訪的軍轉幹部。但只是聽取匯報和蒐集上訪材,不是對話。

上午10時 30分下午3時30分,以舉手方式求得發言機會,各市代表認真履行著《憲法》和《黨章》賦予的權利,堅決要求以《國防法》、《軍官法》、《兵役法》及《軍官服役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準繩,以黨和國家建國以來所制定的關於軍隊轉業幹部一貫政策為依據,以中央四代集體領導關於軍轉幹部應享受的待遇的重要講話及批示為指導,堅決要求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對我們全川86000多名在企業工作過的軍轉幹部長期受到歧視和迫害的重大群體突出大案,進行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狂掃「政出多門」和「有令不行,無令不止」的嚴重弊端,貪污落實我們的「一個身份,兩個待遇」,還我們「均屬國家幹部」的本來面目,讓我們重新獲得政治地位的解放和經濟待遇的翻身。會場依法有序,發言鈧鏘有力,駁理入木三分,群體專注心齊,接訪虧乏術。

綿陽代表賴永茂發言:黨中央、國務院下發82號文兩年多、29號文一年餘、55號文一個季度多,國務院軍轉辦、總政軍轉辦、國家督查組於9月22日左右一來川調查瞭解軍轉幹部的解困問題,目前仍得不到解決,究竟是省裡的問題?還是中央的問題?關於老同志退休後的經濟待遇,應按耀邦、小平同志講話:1953年12月31日以前入朝的老同志應享受縣團級離休老幹部待遇。對下崗、失業、(解除勞動關係)的按55號文件統計口徑,以省平均工資標準落實其生活補助。最終要求落實「一個身份兩個待遇」。

內江代表發言:強烈要求維護法律法規的尊嚴,還我們應享有的合法權益,要求恢復一個身份,落實兩個待遇。否則,不但目前重複上訪的局面改變不了,而會在適當時機,全川軍轉幹部將匯合全國的戰友,群集首都,直接向中央申訴。要求省委省政府按照黨中央文件,先解困,後落實政策。要求解決軍轉幹部的資金在使用上和兌現上,全省統一標準。增加透明度,吸納軍轉幹部代表參與監督和管理。要求按中央領導人的講話,兌現1953年12月31日前入朝老同志享受縣團級離休老幹部待遇。

樂山代表郭樹華髮言:我們不是來求官職名譽,只求恢復我們國家幹部身份,享受國家公務員同等職級(別)的經濟待遇。補發多年來拖欠的工資和保障我們退休前的工資,不要歪曲地把我們當一般職工對待。辦理和上繳我們養老保險金,並由社保轉為投保。辦理和上繳我們的醫療保險。眉山代表車會均(代表1100餘名軍轉幹部)發言。發言中引用了中央有關領導的重要講話,提出了落實身份前和落實身份後的具體操作要求。思維清晰,有根有據,政策界限清楚,較透徹地說明瞭問題,贏來熱情洋溢的贊同掌聲。在要求再次發言中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兩點建議:解決軍轉幹部生活困難問題不是沒有錢,而是看領導有沒有對軍轉幹部的認識和感情的深度,否則,在富也不行。就楊主任談到今年國慶節前中央已撥付到省的轉移資金1.5個億,省委、省政府意欲將此資金重點傾斜受災地區的軍轉幹部,我代表眉山市1100多名軍轉幹部表示堅決反對。因為,國家和省裡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都有各種救災和扶貧款項,不夠可由省裡籌集或向上申撥,還可向國際銀行申請貸款救助。軍轉幹部的生死吊命解困資金,中央三令五申:專款專用。省裡沒有權利挪用這個錢。如果省委省政府堅持這種指導思想,我們要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報告,並要求追溯省委書記和省長的責任。再次響起贊同掌聲的同時,在場的各地市代表也齊聲堅決反對省委、省政府的這一錯誤做法。

當時,楊主任十分尷尬地紅著臉當著在場的代表表態:你們說不傾斜就不傾斜。

遂寧代表王緒昌發言:今天我們上訪的目的是要求分管軍轉幹部問題的蔣巨峰副省長接訪對話,既然尤處長說領導不在,那下次來找他對話,我們將不見不走,而且規模大。解決軍轉幹部問題,我們手裡拿著從來沒有宣布作廢的有效文件依據。心裏揣著建國以來的一貫政策,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大刀闊斧地按55號文件統計口徑標準兌現落實。要求按「中央三代領導集體對軍隊轉業幹部的政策沒有變」,兌現一個身份兩個待遇政策。

德陽代表發言:正本清源,恢復我們是國家幹部的身份,享受地方同等級別待遇。我們的「兩個待遇」要求落實到位。我們不求奢望,只求公正、公平。要求按公務員落實醫療保險待遇。

南充代表發言:對南委辦發(2004)26號文件執行525元的標準既不符合中央兩個文規定原則,也不符合企業軍轉幹部「均屬國家幹部」的現實。提高解困補貼標準。要求兌現中央領導人耀邦、小平同志講話。即:1953年12月31日前入朝的老同志享受縣團級離休老幹部待遇。對未退休軍轉幹部應按55號文件規定的統計口徑,最低不得低於省職工平均工次標準,落實生活補貼待遇。最終體現一個身份,兩個待遇政策兌現。

廣元代表馬敬友發言:要求省委省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文件,先解困(制定全省統一解困標準)後落實政策。建議學習兄弟省(如山東、福建、河南、山西、黑龍江)的成功經驗,這是社會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絕不是中央有關不負責任的部門編造出的所謂攀比。要求省委、省政府按55號文件新老軍轉幹部的生活待遇。

由於時間關係,大家的發言基本說明瞭上訪的原因、目的及要求,於是省人事廳楊主任表示,今天,大家反映的問題,我們今天到會的各部門會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整理,以書面形式報省廳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家提到一個身份兩個待遇,我不予解答(他實際作不了主,因此,也就解答不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