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中共權威的機關報--人民日報突然發表評論員文章,疾呼維護社會穩定。令人不解的是,此時並非每年四月至六月的政治敏感期,或中共黨代會或全國人大會開幕前夕,為何突然高調提出社會穩定問題?
幾天後,即八月一日解放軍建軍七十八週年紀念日,解放軍報發表社論,要求全軍接受黨的絕對領導,將「接受黨的絕對領導」稱為「最重要的政治紀律」。社論強調,「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鼓吹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妄圖改變我軍的性質」。
八月十五日,新華社播發中央軍委向全軍頒布的《軍隊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補充規定》中的一部分。這個《補充條例》多達三十條,但惟一公開透露出的信息是:「對反對黨對軍隊紀對領導,參加危害國家、軍隊安全活動的,一律開除黨籍。對擅自成立軍隊條令規定以外的團體、組織,參與宗教、迷信活動,編造或者傳播、私藏有嚴重政治問題的信息,組織、參與或者支持社會上的遊行、示威、靜坐、請願、串聯上訪活動的行為,堅決予以嚴懲。」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實行大裁軍後,陸續有近百萬軍官轉業到地方,為安撫退役軍官、穩定軍隊,轉業待遇不斷提高,出現了鄧小平時期轉業待遇好過毛澤東時期,江澤民時期又優於鄧小平時期的局面。另外,一些原本被安置到國有企業的退役軍官,因企業破產或倒閉,這些人淪落到下崗或失業,基本生活失去保障。
為爭取生存權力,退役軍官用不同的方式暗中串聯、集會,到各大軍區、各級省政府,甚至解放軍的各總請願示威。由於這些受過軍事訓練的軍官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訴求既合理又明確,不僅在社會,而且在軍隊內部也廣獲同情和支持,因此他們在當局眼中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心頭大患。
在多起抗爭事件中,影響最大的是四月十一日清晨,一千六百多名來自各地的退役軍官,身穿沒有領章的舊軍裝,突然出現在總政治部辦公大樓門前。他們是三三兩兩「混入」總政大院內的,在辦公大樓前,這些人齊刷刷地脫去外衣,露出請願標語,一些人佩戴的軍功章在白底黑字的標語前,格外耀眼和引人注目。
一名請願者情緒激動地向圍觀者表示:「我們也是為國防建設作出過貢獻的人,流過血出過汗,現在生活在貧困??下,有誰管我們?!……」
面對趕來鎮壓的軍警,老軍人們手挽手,高唱《團結就是力量》,場面令人唏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抗爭,總政派人接收了請願信,同時也驚動中共最高層。
除此之外,瀋陽、濟南、廣州軍區大院門前也多次發生老軍人的請願行動。據說其中一次請願組織者之一竟是某軍區負責人的公子。對於試圖以接收請願信換取請願者離開,那名公子高喊:「不行,把電話接到胡辦(胡錦濤辦公室),我們要親自向總書記反映情況。」最終,有關方面接受了請願者的大部分訴求。
據悉,抗爭行動最為激烈的省份是山東、四川和湖南,因為那幾個省從軍者多,退役軍官比較集中。另外,由於東北三省經濟不景氣,許多退役軍官下崗失業,有的甚至領不到最低生活保障金,於是成為不穩定地區之一。
令當局感到頭痛的不僅是安置退役軍官不僅涉及許多歷史遺留問題,還有一個是各地政府的合作。
每年當局把安置退役軍人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各地必須完成。實際情況則是各地公務員和國有企業能夠提供的職位越來越少。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雖然大幅度提高退役軍人的待遇,而實實在在兌現承諾的卻是要地方政府撥出真金白銀。
二00一年,國家人事部和總政治部對軍轉幹部安置制度進行了改革,規定年過五十歲的師以上軍官不再轉業,由軍隊安排退休,自行消化,對五十歲以下的團職軍官的退役轉業採取「計畫安□」和「自主擇業」兩種方式。計畫安置基本上是沿用過去的政策,團級轉業軍官保留「幹部」身份到地方安置,如進入政府部門可免公務員考試,任職相當於副處級官員,而營級以下軍官則必須參加公務員統一考試,任職按科員待遇;而自主擇業的團級軍官可按照軍齡和職務在軍隊領取一次性的「補助費」之後,在地方按月領取「退役金」(也稱「終身俸」),但喪失「幹部」身份,自行在社會上謀生。
但是,上述新政策所涉及的團級轉業軍人的「終身俸」是由地方政府財政出錢,各省市須按當地相等職務的公務員退休金和生活指標制訂具體發放金額,故許多地方政府難以承受,引發軍人肇事。直至去年,一些省市才陸續對「終身俸」訂出發放標準,如河北省,每月約為二千五百元人民幣,廣州和深圳因生活指數高,約為四千元。
--《動向》月刊2005年9月號
- 關鍵字搜索:
- 且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