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中國CEO人才荒 低層易找高層難求

中國號稱世界工廠,製造業發達,但有中國問題專家指,中國現在嚴重缺乏高層管理人才,面臨「工廠太多,人才太少」的困局。管理出現斷層,勢將阻礙中國拓展海外業務,侷限了中國企業未來在全球的發展。

  低層易找 高層難求

  大型光纖設備生產商美國飛博創公司總部設在加州,但主要運作都在中國,其總裁徐立就道出了良才難求的無奈。徐說,他花了3個月時間招聘一名營運副總裁,幾經艱辛才覓得一位合意的,對方卻在履新後3個月跳槽他去,結果他要在臺灣分部調動人才填補空缺。他感慨地說:「(在中國)請低層人才容易,但如果想找高層人士,便難得多。」

  未來15年需大量人才

  現時中國有大約2.5萬間國營企業、430萬間私人公司,但真正富經驗的行政人員太少。顧問公司McKinsey & Co.估計,中小型公司如果想在未來10至15年逐漸拓展海外業務,它們至少需要7.5萬個國際級的領袖。現時中國國內符合此條件的,只有約3,000至 5,000人。人事顧問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說:「外國及本地市場急速變化,一切事物比起兩年前複雜得多,市場上的人才沒有處理這種複雜性的經驗。」

  一個政府資助的調查顯示,5,000名行政總裁(CEO)和集團主席中,只有4成曾入讀大學,取得管理學位的更不足2成。開放改革以來,大量外資公司進駐中國,大部分都會聘用本地人才,以加快適應中國市場,令中國人才更加渴市。

  兩因素造成人才渴市

  有分析指,雖然私人企業現時已佔中國企業的1/3,但很多公司仍然十分守舊,依計畫經濟的老規矩辦事-由公司制定生產量,並非按需求彈性處理,毫無遠景可言。其二,歷史因素也不要忽視,文化大革命期間,一整代人的教育受摧毀,如非這場文化災難,今日中國這代人的教育水平不會如此低落。

  三大缺陷降低競爭力

  一、英語太差無法衝出中國。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致力將該電器品牌國際化,他在80年代初期經常騎著單車穿梭工廠和學校之間,只為修讀管理學課程。今日他已是60出頭,仍然好學不倦,只為學好英語。Mckinsey顧問德沃說,很多CEO對衝出中國也猶疑不決,因為他們只會說普通話。有時他們只得派遣年青一輩出訪,這些初出茅廬的行政人員,雖然外語流利,但欠缺運作業務的經驗。

  二、缺乏正統資料分析技巧。德沃說,很多中國行政人員缺乏正統的資料分析技巧,唯有倚重人脈關係和「本能」辦事。當他們去到外國搞生意,以往的一套便無用武之地。TCL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李東生是中國的成功領袖之一,他講述以往在美國和歐洲的經驗,指當外地經理在繪畫圖表時,也不太習慣。「當我們和中國行政人員開會的時候,他們會說一些事情是好是壞,我完全明白。但當和外國經理開會時,他們會說:『我們面臨1,000萬的金錢損失,這是解決方法……』,我不能判斷他們是否正確。」

  三、欠缺處理國際業務經驗。以北京為據點的零點研究集團創辦人袁岳也表示,他比以往要花更多的錢,培訓年青經理管理全球業務,他舉例說,中國人習慣以給回佣來拉客,他便要全面禁止。他說:「在處理國際業務方面,美國、歐洲、甚至印度的經理擁有更好的經驗。」

  由於人才短缺,覓得佳才者自然不肯輕易放手。化□品公司L'Oreal為了提高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差不多把7,000多份工作全都撥給本地人,還把新加坡的亞洲培訓中心移師上海,開辦導師計畫,給員工創造更美好的前景。  (美國《新聞週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