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俄羅斯龍捲風VS美國鋼雨 誰是世界火箭炮之王(組圖)

 2005-08-21 17: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龍捲風」與「鋼雨」分別是俄羅斯和美國最先進的多管火箭炮系統,同時也是世界多管火箭炮的佼佼者,如今已分別成為東西方各國多管火箭炮的標誌型產品。



  「鋼雨」是美國M270式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M270式多管火箭炮投入了戰場使用,當發射M26式雙用途子母彈戰鬥部火箭彈時,其火力和威力使伊拉克軍隊遭到重大傷亡並造成極大的精神震憾,為此,伊士兵稱其為可怕的「鋼雨」。該炮於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裝備國家數量巳增加到15個,現已成為北約部隊列裝的標準炮兵武器裝備,同時也代表了西方軍事強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水平。

  M270是一種高機動性、自主式火箭炮武器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既可發射火箭彈,又可發射陸軍戰術導彈。它採用自主式發射裝置,自動化程度高,機動性能好,可獨立遂行作戰任務。海灣戰爭後,美軍根據技術鑑定得知:到2003年,M270使用的微型電路將有92%不能使用,同時也根據該系統在戰爭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對其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其中主要改進包括火控系統和機械系統部分,此外,還對原來的發射車進行了升級,經過改進的M270被定名為 M270A1。

  改進後的「鋼雨」採用了改進型機械系統(ILMS)和改進型火控系統(IFCS),從而使其能夠發射多管火箭炮系列所有彈藥,改進型火控系統將嵌入式 GPS接收機融入改進型定位系統的線性可替換單元(LRU)中;用新的線性可替換單元替換原M270發射車中的穩定基準儀/定位系統等。M270A1的機械系統包括由車輛發動機驅動的純液壓系統,這可大大縮短該炮的瞄準和再裝填時間。2002年9月,美陸軍裝備了第一個M270A1多管火箭炮營,美計畫到 2011年將現有M270火箭炮全部換裝為M270A1。




  「龍捲風」是俄羅斯BM-30式300毫米火箭炮,也稱「旋風」,是呂前俄羅斯裝備的口徑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多管火箭炮系統。該炮1987年開始裝備部隊,曾在車臣戰爭中屢立戰功。除俄羅斯裝備外,另外還有科威特、阿聯首、印度等近10個國家購買此炮該炮的突出特點是射程遠,精度高、射彈覆蓋面積廣、威力大。整個系統由9A52型火箭炮、9T234-2彈藥補給裝填車、IKl23指揮車以及火箭彈組成。發射車採用MAZ-543M卡車底盤,具有全輪驅動能力和中央輪胎壓力調整系統,發動機功率高達525馬力,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能力。火箭彈上首次使用控制系統組臺,彈上裝配有補充發動機,為此火箭彈可在飛抵目標過程中進行飛行高度和方向的校正。由於採用初始段簡易慣性制導和自動修正技術,使火箭彈的散佈面積比無拉火箭彈減小了一半,射擊精度提高了一倍,彌補了以往火箭彈散佈大大的缺陷。



  「龍捲風」與「鋼雨」這兩種世界上最先進的多管火箭炮系統究竟誰更勝一籌,要從幾個方面進行比較。

  結構上,「鋼雨」佔優勢

  「龍捲風」採用管式定向器,共有12根發射管,配置在8輪的MAZ-543M型汽車底盤上,車體長達12.4米,高約3米。該炮整體結構較複雜,體大、笨重,戰鬥全重高達44噸,不便於戰略運輸。

  「鋼雨」發射車由履帶式底盤、發射箱和火控系統三大部分組成。發射車採用改進型M2「佈雷德利」戰車底盤防護能力好,機動性強,能夠保證火箭炮實施 「打了就跑」的戰術。新穎的整體結構發射裝置為集裝箱式發射箱,由兩個分別可裝6枚火箭彈或1枚陸軍戰術導彈的發射,存貯器組成,突破了傳統的彈藥裝填、存貯和保養的觀念,該炮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相對要輕得多,戰鬥全重只有24噸左右,比「龍捲風「輕了近一半,因此便於戰略空運。「鋼雨」的遙控發射裝置可以使炮手在遠離火炮的位置上發射,而「龍捲風」要在發射車的駕駛室內控制發射,也可用手持式操縱臺控制,但不如「鋼雨」方便、安全。另外,「鋼雨」發射,存貯器中的火箭彈在出廠前已檢測完畢,10年內無需任何保養,這點「龍捲風」只能甘拜下風。

  射程與精度,「龍捲風」當仁不讓

  射程是火箭炮發展中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現代縱深作戰要求炮兵「先敵開火、遠戰殲敵」。如果火箭炮的射程低於30千米將難以在戰場上立足,這一點在 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已有定論。「龍捲風」素有「射遠冠軍」的美稱,早期的9K58殺傷子母彈型火箭彈最大射程為70千米,改進後的9K58- 2火箭彈因採用了新型發動機和改進的發射裝藥,使最大射程提高到了90千米以上。而「鋼雨」的M26式雙用途子母彈的射程僅為32千米,海灣戰爭後研製的 M261A式增程火箭彈的射程也只有45千米,威廉亚洲官网 研製的制導火箭彈的最大射程雖然也可達到70千米,但「龍捲風」已經到了90千米以上。因此,在射程上 「鋼雨」仍然遠不及「龍捲風」,




  現代戰爭強調的是精確打擊。遠程火箭炮除射程的優勢外,提高精確打擊能力也成為未來火箭炮發展的重中之重。「龍捲風」是世界上第一個在火箭彈上裝備控制系統的火箭炮。該炮採用初始段簡易慣性制導,並通過火箭彈自身姿態控制、彈體旋轉穩定和自動修正技術,提高了火箭彈的散佈精度。該炮在射程70千米時,可將偏差控制在射程的0.21%之內,密集度指標與傳統火箭炮相比提高了3倍,達1/300x1/300,接近普通身管火炮的精度,較好地解決7火箭炮射彈散佈大的致命弱點。最大射程上的偏差平均為橫向100~120米,縱向約為150米。據說,「龍捲風」火箭炮在最近一次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使用遠程無控火箭彈進行試射時,偏離目標僅10餘米。為了進步提高「龍捲風」的射擊精度,俄羅斯最近為「龍捲風」研製了該炮自己的目標探測/毀傷評估裝置--R-90無人偵察機--一種可由「龍捲風」火箭炮發射的無人偵察機。這種小型偵察機與普通無人機不同,它可像普通的火箭彈一樣由「龍捲風」發射,可直接穿過敵方的前沿防空網抵達目標區,防空武器難以攔截。這種偵察機抵達目標區域後自動進入盤旋,可測定出20-7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精確位置,並能在20分鐘內持續地向指揮中心傳送火力修正信息。通常在實施遠程射擊時先發射一枚R-90,隨後,「龍捲風」便根據R-90傳回的目標精確參數,以極為精確的火力席捲整個目標區域,

  美國為提高「鋼雨」的射擊精度,採用了GPS制導方式,其偏差為0.7%。海灣戰爭後,美國為了加大該火箭炮的射程而又不降低射擊精度,在研製增程火箭彈時通過改進彈體結構,減少了發射架晃動引起的誤差;修改射擊指揮系統,採用激光多普勒測風儀,可測量約100米高度的風速,校正射擊參數,可使發射誤差減少35%左右;為火箭彈安裝筒易控制及子彈藥末制導裝置,據說其射擊精度至少比早期的「鋼雨」提高了一倍,但與「龍捲風」相比,還是得自嘆弗如。




 火力,「龍捲風」更加猛烈

  就火箭炮而言,口徑越大,其威力也就越大。因為口徑大的火箭炮可以發射更重的火箭彈,戰鬥部也相應重得多。「龍捲風」與「鋼雨」雖然都是12管的火箭炮,但在口徑上卻相差很多。「龍捲風」為300毫米,而「鋼雨」只有227毫米。「龍捲風」可配用帶破片殺傷子彈藥的集束式火箭彈、帶可分離戰鬥部的殺傷爆破火箭彈和帶自動瞄準子彈藥的集束式火箭彈。其中破片殺傷集束式火箭彈彈重800千克,戰鬥部重280千克,內裝72枚直徑為65毫米的預制破片子彈藥。每枚子彈藥可產生用於殺傷人員的0.8克破片300個,能夠穿透10毫米輕型裝甲的4.5克破片100個。一門火箭炮一次齊射能拋出864枚子彈藥,可產生殺傷人員破片25.92萬個和攻擊輕型裝甲目標的破片8.64萬個,對有生力量的覆蓋面積為672000平方米,對輕型裝甲目標的覆蓋面積為 100000平方米。由於精度高、威力大,一門「龍捲風」一次發射就可摧毀敵人一個指揮中心,2-4門炮一次齊射可摧毀一個炮兵連,用10-16發彈可以消滅一個摩托化步兵連,這是當今任何一種火箭炮都無法比擬的。據俄羅斯軍事裝備科研部門最近透露,對「龍捲風」火箭炮進行改進後,其戰鬥力還能提高 20%。

  「鋼雨」配備雙用途子母彈、反坦克佈雷彈、增程火箭彈和制導火箭彈。其中,雙用途子母彈彈重310千克,戰鬥部重159千克。戰鬥部內裝有644顆 M77型子彈,每顆子彈重230克,一門火箭炮齊射12枚火箭彈可發射7728枚子彈藥,覆蓋面積120000~240000平方米,僅為「龍捲風」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不過就穿甲能力來講,「鋼雨」要比「龍捲風」勝一籌。M77式子彈藥帶有小型聚能裝藥戰鬥部,可擊穿100毫米厚的裝甲板,能摧毀輕型裝甲車輛。

  自動化程度,「鋼雨」略勝一籌

  「龍捲風」和「鋼雨」火箭炮都具有極高的自動化程度。「龍捲風」火箭炮連配有1輛射擊指揮車,車上裝有「飼養籠」自動化射擊指揮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 1臺E-715-1.1數字式計算機、無線電通信設備、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裝置,可以接收、處理、儲存、顯示和發出指令,制定並給出集中攻擊和對敵各縱隊攻擊的火力計畫,可為一個連6門「龍捲風」火箭炮計算射擊諸元和氣象通報。




  改進型「鋼雨」配用的新型火控系統採用一種低成本火控面板,上面裝有視頻顯示器、全功能鍵盤和與彈載設備連通的10兆赫雙數據匯流排。可通過彈載慣性導航系統中的全球定位系統修正值和彈載氣象感測器的數據回饋,將風力修正量列入決定射擊諸元的考慮範圍。該炮採用全自動操作系統,穩定基準裝置能夠自動定位和穩定火箭炮,自動收放炮裝置代替了手動收放炮裝置。進入陣地後,火箭炮自動放列、自動調平、自動計算射擊諸元,並自動進行修正,大大縮短了火箭炮的射擊指揮和瞄準的反應時間。每門火箭炮配有3名操作手,發射和再裝填都可在車內進行,緊急情況下,一個人就能進行火箭炮的再裝填和發射。

  反應速度,各有千秋

    「鋼雨」配3名操作手,即炮長、駕駛員和炮手。「鋼雨」原型火箭炮的單炮反應時間為:待發狀態15分鐘,非待發狀態30分鐘。改進後的「鋼雨」由於採用純液壓系統,使火箭炮的瞄準時間由原來的93秒減少到20秒以內,並將再裝填時間縮短了45%,大幅度縮短了射擊任務的處理時間,進而縮短了全系統的反應時間。處於待發狀態時的反應時間縮短至5分鐘,由戰鬥狀態轉為行軍狀態僅為2分鐘。「龍捲風」比「鋼雨」多用了1名操作手,即駕駛員、操作員、裝填手和炮長,通常從行軍狀態轉為戰鬥狀態和從戰鬥狀態轉為行軍狀態的時間均為3分鐘。




  「龍捲風」一次齊射僅需要38秒,「鋼雨」則需要45秒;但由於「鋼雨」採用整體式發射箱,火箭彈在工廠就已封裝在發射箱內,因此在戰場上,一旦發射箱內的火箭彈發射完以後,只需換上另一個發射箱便可繼續發射,必要時可一人操作,裝填一次(12發)只需5分鐘。而「龍捲風」必須多人操作,一次再裝填 12發火箭彈需要20分鐘。

  機動性能,「鋼雨」更靈活

  由於多管火箭炮發射時容易暴露目標,故在發射後必須快速轉移陣地,以避免敵方反火力襲擊,因此,機動性對於多管火箭炮而言,極為重要。「龍捲風」火箭炮採用輪式越野車底盤,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650千米。「鋼雨」採用由M2步兵戰車改進而成的M993式高機動、輕型履帶式底盤。它的越野能力和機動性可以與M1坦克相媲美,最大公路速度為64千米/小時,越野速度為48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483千米,車上80%的部件為通用部件,便於戰場維修及後勤保障。雖然「鋼雨」的最大行程沒有「龍捲風」那麼遠,但由於「龍捲風」採用輪式底盤,越野性能要比「鋼雨」差些。另外,「鋼雨」的體積要比「龍捲風」小,重量也比「龍捲風」輕得多,因此戰略、戰術機動性都比「龍捲風」更加靈活。

  從整體上看,兩種多管火箭炮系統各有所長。究竟誰是「火箭炮之王」?讀者朋友們在比較之後,依據個人的喜好,或許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