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觀察:中俄聯合軍演 北極熊又愛又怕
「中俄聯合軍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做給美國看。」《華盛頓觀察》週刊 2005年第30期李焰報導,美利堅大學俄羅斯分校(American University in Moscow)校長愛德華.洛讚斯蓋(Edward Lozansky)在接受專訪時說,「其所牽扯到的臺灣問題完全是因為美國可能介入而引起的連鎖反應。俄羅斯不滿美國的民主輸出。經歷了半個世紀冷戰鐵幕的北極熊仍然擔心意識形態的入侵。」2005年夏天,亞太軍事的重頭戲當數中俄 「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事演習了。從8月18日∼25 日,兩國將在俄羅斯的海參崴和中國的山東半島及其附近海域出動1萬名軍人進行操練。屆時,俄軍將展示包括俄太平洋艦隊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大型反潛艦、1艘大型登陸艦、1艘驅逐艦和海軍陸戰隊的1個連,17架遠程軍用運輸機和殲擊機,普斯科夫第76空降兵師的1個連等先進裝備。
「對前蘇聯和俄羅斯的軍事進行了大量研究之後,你很難相信俄軍是真心誠意地參加這次演習。」堪薩斯州立大學俄羅斯問題專家,戴爾.赫斯伯靈(Dale Herspring)表達了俄羅斯人的矛盾心理,「從個人的角度講,大部分俄羅斯人都表達出對中國人的恐懼和蔑視(disdain)。他們在想:『我想把武器賣給你(中國人),但我擔心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把這些武器用在我身上?』但從專業角度講,聯合軍演是一個機會。俄羅斯軍方自從1992年以來就很少進行軍演了。因此,這是個好消息。」
軍演的意義有多大?
「中國和俄羅斯是兩個相鄰的主權國家,當然能自由地發展互利的戰略關係,包括舉行軍事演習。」洛讚斯蓋說,「但同樣明顯的是,這種親密的關係讓華盛頓感到緊張,擔心中國巨大的經濟實力加上俄羅斯的能源優勢,會對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地緣利益造成強大的威脅。」
然而,普林斯頓大學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吉爾伯特.羅茲曼(Gilbert Rozman)教授並不以這些假設介懷:「中俄聯合軍演是一項無言的聲明:兩國的關係非常好,並日益成為緊密的夥伴。有人討論過軍演的地點,認為中國或許想深入南海,對臺灣造成某些威懾。但實際上,俄羅斯對此不感興趣。也有人覺得聯合軍演是針對中亞的『示威』,但是我看不出這層含義。軍演對兩國關係的象徵性意義更大。」
「中俄『戰略夥伴』的說法從九年前就有了,目前只是關係日益緊密而已。」羅茲曼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你很難將二者的關係用一個特定的『級別』來衡量,我也不認為二者在近期會用『盟友』 互稱。但相比於中美關係,中俄之間是更加真實的戰略關係。事實上,中美從來沒有發展出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
行伍出身的赫斯伯靈是退役的美國海軍上校,90年代他曾旅居莫斯科做職業外交官。他從軍事角度分析說:「說到軍演,我曾經親身參加過俄羅斯幾次類似的演習。我覺得西方媒體對此的渲染遠遠超過軍演本身。這一次,中俄雙方都派出了精銳部隊,竭盡全力要做出出色表現。但當它全部結束時,它會更像美俄之間進行的軍演。美俄曾在堪薩斯州的萊利基地(Fort Riley)進行過軍事演習。它成功了嗎?我們的確從俄羅斯人身上學到了一些,他們也學到了我們的一些東西。但是演習結束後,雙方並沒有達到結成『政治婚姻』的地步。最多也就說,雙方的理解增進了。」
不平衡的中俄關係
8月9日,在俄羅斯新任駐華大使拉佐夫啟程前,普京在總統官邸會見了他,並叮囑說,俄駐華使館應將注意力首先放在發展兩國經貿關係上。相反,中方似乎更看中與俄羅斯交往的戰略意義。尤其在軍演中,中國想得到數架戰略轟炸機,正式進入俄、美、英、法組成的戰略航空兵成員國精英俱樂部,大幅提高空軍實力和戰略進攻能力。
「我的印象是,雙方的關係是一場『便利婚姻』。 赫斯伯靈說,「雙方都需要對方。莫斯科對中俄的經濟關係非常感興趣,而中國更在意的是戰略合作。雙邊關係中的確存在這樣的不平衡。」
他舉例說:「作為鄰國,中國對俄羅斯人來說是發展邊界貿易重要的一環。俄羅斯日常消費品供給渠道並不暢通,而在邊境上,他們卻可以從中國人那裡得到。幾年前,我在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俄羅斯城市)的時候,我在街上聽到的中國話和俄語一樣多。」
「我不認為俄羅斯真的把中俄經濟關係作為首要發展對象。」談到經濟,羅茲曼再一次提出了不同意見,「兩國在1997年時曾經將2000年的雙邊貿易額設在 200億美金,但事實是,這個目標並沒有實現。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遠遠大於進口,俄羅斯一直希望能減少貿易逆差,但是,它對於能源、武器和高科技工業產品 ──中國最想從俄羅斯得到的──不願意放手,反而是不得不從中國進口很多日常的輕工業產品。再加上俄羅斯政府的問題,兩國在經濟往來上並沒有那麼和諧。」
羅茲曼分析說:「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目前還不甚明朗。普京堅持東北沿海正在建立的石油管道要歸俄羅斯國有,無論是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投資,他都表現得非常謹慎。」
「俄羅斯無法譴責中國。除了能源,它並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出口給對方。」洛讚斯蓋爭辯道,「在中俄雙邊關係中,中國處於優勢地位。這是一個善於等待的國家 ──1000年的等待才換來「睡獅」的覺醒。因此,在與俄羅斯的關係中,中國不會做任何刺激性的動作。畢竟,中國在一天天強大,時間在它這一方;相反,日漸衰落的俄羅斯則要擔心中國的種種潛在威脅。」
「在預測兩國未來經濟關係的前景時,最重要的問題是,俄羅斯現在還沒有實行實效性的經濟改革,還懼怕外來的投資。」羅茲曼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要看中國現在參與俄羅斯很多項目的建設,有很多中國商人在俄羅斯做生意,兩國還計畫將雙邊貿易從 200億美元發展到600億,但這一切都不能本質上改變俄羅斯的經濟現狀,以及俄國政府對出口的種種限制。」
北極熊的矛盾心理
也許正是這樣的矛盾心理,讓俄羅斯人對中國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情節。來自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經濟往來、石油貿易以及地緣政治利益對北極熊而言,無疑都是好事,但是俄羅斯人也會不禁產生這樣的心理:我們是在餵飽自己的敵人。
「參加軍演是普京宏觀外交政策中的一環。」赫斯伯靈進一步解釋,「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作為俄羅斯武器的出口地是個有用的地方(起碼能保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的綜合活力)。其次,中國也是俄羅斯石油的主要國際市場。」
赫斯伯靈說:「普京希望能與北京發展和平的關係,同時向美國和歐洲發出一個信號──它們並不只是世界上的唯一主導力量(the only game in town)。如果華盛頓、巴黎、柏林和倫敦不給予莫斯科以足夠的重視的話,俄羅斯還有別的選擇,這是其過去曾經做過的。」
「中、美、俄三角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大棋局已經維持了很久,它隨著中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而日益變得微妙。」洛讚斯蓋回應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遊戲。俄羅斯必須權衡利弊,小心地計算出各種可能的假設,決定它如何和三角關係中的一邊進行接近,但又不影響與另一邊的平衡。」
他分析說:「最近,其它一些因素也在影響棋局的變動。首先是國際油價飛漲,以及中國希望它北大門的鄰居能解決其對石油的渴求。其次,俄羅斯的經濟仍然低彌,人口卻在日益減少。相反,來自中國的大批勞工是對俄羅斯人力資源的長期滲透。」
「雖然對於俄羅斯經濟發展來說,這絕對是好事。」洛讚斯蓋說,「但是當每個城市都有唐人街,都擠滿中國人時,俄國人不由得擔心:其『民族性』 (national identity)正在潛移默化地被改變。最近的民調顯示,70%的俄羅斯人害怕中國會不費一槍一彈就奪走俄羅斯的土地。」
羅茲曼也承認俄羅斯對中國有所顧忌,但卻說,「對於『餵飽你的敵人』這個說法,我認為俄羅斯在90年代後半期曾提過,但是現在,中國已經不是俄羅斯的敵人了。只能說,中國的崛起對俄羅斯是有衝擊的。」
然而,善於分析大棋局的洛讚斯蓋仍然希望,中美俄能像二戰中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一樣,三國最高級別的代表坐在一起,尋找一個互利的解決方案。
- 關鍵字搜索:
-
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