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訓練基地的導演大廳,數十臺計算機聯網實地顯示戰場情況。
現代化大型訓練基地,為各軍兵種進行聯合戰役和合同戰術訓練,提供了全時空的舞臺。初春,乍暖還寒,一支支裝甲機械化部隊隆隆奔馳而來,廣袤的荒原上 「戰火」燃起;盛夏,炎熱條件下的摩步師(旅)山地進攻等「戰鬥」在酷暑中進行;秋天,陸空一體聯合「作戰」高潮迭起,空中殲擊機、轟炸機和直升機編隊穿雲破霧,實施攻擊、佈雷、干擾、偵察、地面火炮怒吼,戰車突擊,導彈飛騰,空地匯成斑斕紛呈的火力屏障;就連過去訓練冬休期的隆冬季節,也能看到一隊隊金戈鐵馬向基地千里機動開進,把冰雪覆蓋的訓練場攪得熱氣騰騰。
1999年下半年該基地投入使用以來,已先後有幾十個師(旅),數十萬官兵在這兒經受「戰火」洗禮,從這裡走向「戰場」;一大批軍、師、旅、團指揮員練指揮、練謀略,「加鋼淬火」;新編摩步旅訓法戰法研究、機械化師在「多維戰場」環境下對抗演練等上千項科技練兵成果得到論證檢驗:「攻擊突擊、奪控要點」 等數百個機關報戰法訓法誕生,
目前,這個基地已實現了組訓方式由部隊自導自演、自訓自評,嚮導、演分離,訓、考分離轉變;基地職能由階段性保障訓練,向全年度滿負荷組訓轉變;成績評定由「紅勝藍敗」向科學評估和公正裁決轉變;科技練兵成果由試驗論證向形成整體作戰能力轉變。
多年前,美國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哈維沙漠興建了一個訓練場佔地達2250多平方公里的「未來戰場實驗室」--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美國本土部隊每隔18個月便到此輪訓一遍,「感受戰場環境和氣氛」,學習打仗。在海灣戰爭中出盡風頭的美軍第24機械化師就曾在歐文堡經受七次以上「輪戰」。美軍官兵戰後大發感慨:「(海灣)戰爭中遇到的情況,在歐文堡都遇到過了。」之後,蘇聯的西伯利亞、英國的普格瓦斯等眾多的訓練中心和大型現代化訓練基地相繼建成。
圖:陸軍裝甲部隊
「多維」近實戰環境
該基地複雜逼真、千變萬化、「多維」立體的近似實戰的戰場環境,對我軍傳統的訓練觀念、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嚴峻挑戰和帶來了巨大衝擊,一場深刻的變革由此展開,部隊「在演習中學會打仗」逐步成為現實,演習開始跨越式發展並緊緊踏著現代戰爭的節拍前進。
記者在該基地的導演大廳的大屏幕上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某摩步師剛一離開營區,基地「藍軍」航空兵便突然實施遠程「精確打擊」,該師幾十臺坦克遭重創,這突然「襲擊」,一下子搞「懵」了師指揮員。其實,現代戰爭已難分清前方與後方,遠程、精確打擊凸現,開戰即全時空,全方位「四面開花」打。以往的部隊演習都是按照開進、展開、攻擊、轉移的老套路進行,第一次遇上不分時間地點、也不知從哪個方向就展開「戰鬥」的一出營門就挨「打」的演習,哪能不亂陣腳?
高度警戒的「紅軍」判明情況後,重整旗鼓,給裝備穿上「隱身衣」,悄悄向預定地域開進,不知不覺中又闖入「藍軍」特種偵察分隊設置的「地面感測區域」,瞬間又引來「藍軍」航空兵和武裝直升機致命打擊,人員「傷亡」慘重。這個師使出了渾身解數,才從被動中解脫出來,還有一支部隊在進入基地的當天晚上,就被 「藍軍」特種作戰分隊偷襲,「搗毀」了指揮所。
難題遠不止這些,即使指揮員在複雜多變的態勢中每次都能正確判斷敵情、及時定下戰鬥決心,但在基地「藍軍」電磁毀傷下將戰鬥命令傳下去,也並非容易。更何況加裝了激光射擊模擬裝置的武器裝備,一旦被對方擊中,便會冒出彩煙,手中激光武器即自動閉鎖,再也無法殺傷對方,逼著你退出戰鬥,使對抗難度陡增。
在基地參加學習使參演部隊明白了一個道理:現代戰爭正擴展為「陸、海、空、天、電」五維戰場。任何一個目標都可能遭受來自任何一個方面的襲擊,任何一個方向都可能成為作戰空間,一次戰鬥可能就是一次戰爭,首戰可能就是決戰,只有針對現代戰爭這一「千變萬化」的鮮明特點演習,才能在「防不勝防」中練強「應變」本領,才不會稀裡糊塗吃「敗仗」。
圖:紅軍」偵察分隊通過高性能數字化情報分析系統,實時掌握戰場情況。
「藍軍」為適應對抗訓練需求而生。「藍軍」到底什麼樣?高技術兵器怎麼用?在戰場上對「紅軍」造成何種程度威脅?這在不少官兵腦海中依然模糊。必須培養一支形象神似的「藍軍」,如今,該基地建立的戰場模擬系統,終於使官兵的願望變成了現實。系統採用
虛擬與實擬相結合的方式,由模擬敵軍部隊、戰場模擬設施和互動式作戰指揮訓練模擬系統組成。模擬敵軍部隊由軍區指定的裝甲旅(團)並配屬若干精銳分隊擔任,按照強敵的作戰原則和特點組織訓練,為演習部隊提供了逼真的對抗實體;戰場模擬設施利用激光交戰模擬器材、聲光煙顯示器材、工事障礙模擬器材和遙控靶標,結合演習情況構筑的縱橫交錯的戰壕塹壕、星羅棋布的明碉暗堡、一道又一道的鐵絲網和一片片密匝匝的地雷陣,為部隊營造了近似實戰的戰場環境;此外,依托分布互動式作戰指揮訓練模擬系統和基他信息基礎設施,建立模擬訓練網,使基地能在「網上」組織「紅」「藍」雙方首長機關對抗訓練,為實兵演習打下堅實基礎。
據悉,美國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之所以名揚世界,就在於那裡有一支活生生的戰場模擬系統。冷戰年代,那裡的模擬敵軍部隊,是個一式的蘇軍武器裝備,按蘇軍作戰原則和方法進行訓練,甚至連作息和就餐也和蘇軍一樣的「蘇軍機步團」。
圖:「紅軍」炮兵部隊對目標地域實施火力覆蓋。
基地領導告訴記者,「藍軍」如果一擊就潰,一打就敗,演習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勝利,而如果讓這種「勝利」長期籠罩我們的訓練,只能拉大與先進國家軍隊訓練質量的距離。實踐證明,在對抗訓練中,「紅軍」戰鬥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場模擬的質量,只有培養出凶殘、狡悍、善變和心狠手辣的「藍軍」,只有營造出逼真的戰場環境,才能逼著「紅軍」在受挫中找差距,在失利中求振作,在一場場殘酷的廝殺中提高綜合作戰能力。
輔助評估系統
該基地建立的輔助評估系統,使長期以來的評估演習難的問題成為歷史。該系統根據我軍新一代作戰條令、訓練大綱和《軍事訓練成績評定標準》,運用計算機樹型結構理論,建立了輔助評估模型,可將導調監控系統採集到的文電信息、定位信息、圖像信息和語言信息等進行自動化處理,對演習各階段的情況進行伴隨評估,對指揮員指揮決策或主要戰鬥行動進行重點評估,對演習總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為及時、全面、客觀的評價演習質量提供依據。
一次基地組織網上作業,多次組織實兵演練的某師長受領任務後,立即組織參謀人員,精心擬就出一份作戰計畫。沒想到,這份作戰計畫剛一輸入計算機,網上自動評估系統馬上就亮出了「紅牌」:加強的兩個航空兵團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聯合作戰的意識不夠強。師長連忙召集「諸葛亮會」將方案一推再推,人人急得滿頭大汗,直到第三次上報時,中間幾處不顯眼的紕漏仍未逃過導演們的挑剔的眼睛。
實兵演習階段,評估更是絲絲入扣。導演部通過數十套固定或移動攝像、微波、激光設備和配置在各個戰鬥要素中的數十部遠程衛星定位儀組成的立體監控系統,實時監視著演習部隊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個部位的戰鬥情況,把「戰場」上的蛛絲馬跡顯示在導演大廳的大屏幕上。同時,導演部不斷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發出敵情通報,「藍軍」無人偵察機頻繁在「紅軍」上空偵察,空中鳥瞰「戰場」的圖像實時在導演大廳屏幕上展現。
圖:等待出擊的「紅軍」裝甲部隊。
不怕「砸鍋」,讓演習最大限度地貼近實戰,敢碰未來作戰最棘手的難題,這是基地組織演習的獨到之處。如今,在這裡所有的演習科目不再「彩排」,實彈射擊全部代替了「假爆」,訓練兵單位常常打「敗仗」,以往那種凡演習出場科目項項「成功」,那種不見炮兵出膛卻見目標「開花」被摧毀等形式主義的東西,再也沒了。實兵、實裝、實彈、實爆演習確實十分危險。
導調監控系統是改變「演習=演戲」的利器。它是導調指揮、衛星定位報告、圖像傳輸等若干分系統的高度集成,以最先進的計算機網路、多媒體、無線數據網 (無線蜂窩通信、寬頻微波傳輸)和顯示控制等技術為基礎,以有關軟體為支撐,可實時將演習部隊各和戰要素的地理位置和行動狀態信息,傳遞到中央處理機,顯示在電子地圖上;通過固定攝像點和移動攝像車,進行定點監控和跟隨監控、區域監控和全景監控,實時將演習現場景況清晰地傳輸到導演大廳;採用電話交換與介面技術,與使用各種通信器材的指揮對象通話。由18塊大型顯示器組成的導演大廳的大屏幕牆,可對各種畫面進行軟切換,能根據需要全方位、分層次、有重點地瞭解掌握部隊行動態勢和景況,並對演習變化了的情況進行態勢分析,迅速生成新的導高方案,具有控制演習進程、綜合演習信息、干預演習行動、提示導調作業和文圖自動生成等功能,從而實現對演習部隊導調監控。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亞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