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2點40左右,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三年級學生張乃健從學校中心教學樓13層的廁所跳樓自殺。
將近1個小時之後,有人在教學樓西北角的過道裡,發現了他的屍體。「他跳下去的窗
戶前放著一把椅子,好像是在那裡坐了一段時間才跳下去的。」中心教學樓值班的保安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如同其他關於學生自殺的新聞一樣,張乃健自殺的消息並沒有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映,甚至連同一學校的人,都很少知道。
幸運的獲救者
北京理工大學宣傳部部長賀亞蘭介紹,22歲的張乃健家在河北廊坊,2001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2002年3月因為學習成績原因降了一級。
「現在自殺的原因還在調查,他的同學和老師都沒有注意他自殺前是否有異常。」賀亞蘭說。
但也許就是這些沒有注意,才沒能在張乃健坐在窗台上或更早接受他人的勸導。北京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聶振偉老師說:「自殺是心理危機的強烈表現,這樣嚴重的心理危機肯定會有前期徵兆的,只不過往往被忽視。」
「就是因為前期的心理問題沒有及時解決,才發展到自殺。很多學生迴避心理問題,甚至有同學發現身邊的同學有心理問題時,還勸他『千萬別讓學校知道,知道了就要休學』。有意隱瞞,認為進行心理諮詢的人就是神經病,不正常。」聶振偉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張金金是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臨床專業8年制本碩博連讀生,2005年5月13日,她在媽媽面前從天橋上跳下來。據報導,她跳下前和媽媽發生爭吵,她想回學校,而她的媽媽卻給她買好了宜昌老家的機票,並強行把她拉到機場。
「她是獨生女,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但和父母缺乏溝通,對父母態度很粗暴,經常看到她摔掉父母打過來的電話。」
「她人際關係不太好,平時沒有要好的朋友,有什麼事情也沒有地方說。」張金金的室友在其死後才逐漸開始回憶她生前的狀況。
張金金2001年入學,因為精神抑鬱曾休學一年。張患有甲亢,這影響了學習成績,學習成績下降又加重了抑鬱。
北大醫學部宣傳部長姜輝說:「她的輔導員曾經帶她去看過心理醫生,當時勸了她好幾個小時,她才同意去的。」但是不幸並沒有最後避免。
與張乃健和張金金相比,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曉嵐很幸運,因為在她準備跳樓的時候,同學拉住了她伸向死神的手。
「我馬上拉著她,她拚命往下溜。我不知道當時怎麼會有那麼大力氣,把她從窗台上拖了下來。」娜娜(化名)是曉嵐最要好的同學,她幾天前就發現了曉嵐的異常。
跳樓事件後,她的導師帶她到專門治療精神疾病的北大第六附屬醫院,被醫生診斷為中度偏重的抑鬱症,被強制住院進行藥物治療,一個月後情況好轉才出院。曉嵐的母親還辭掉了工作來北京陪護。
「現在過得很開心。」已成為動漫編輯的曉嵐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但是,像曉嵐這樣幸運的人並不多。
自殺高危群體
社會壓力已攢到了臨界邊緣,幾乎每個領域都發生了精神變異事件,影視劇近幾年頻頻涉足心理問題,大學生自殺是其中一個突出的反映,心理危機波及普通大眾,已無可避免地成了社會熱門話題。可以說,繼農民、破產者、下崗工人、明星等自殺高危群體之後,大學生也加入了這個群體的行列。
不久前,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02級學生程小龍對大學生自殺狀況展開調查,他在北京聯合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發放了200張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6%的大學生曾經有過自殺念頭。
《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夏學鑾教授認為,現代社會中,人們面對的壓力日益增大,自殺行為不斷發生反映出我們社會關係的整合程度比較低。加之這一代人多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心理上的失衡就容易導致對身體的傷害,甚至是對生命的放棄。
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的高校教師普遍認為,越是名校,學生自殺的越多。首都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藺桂瑞教授說:「有的學生上了名牌大學後對自我的期望值比較高,他會想自己是全中國最棒的學校的學生,不能失敗,要比同齡人出眾,這樣壓力就會更大。」
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迫使許多高校都設立了心理諮詢中心,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北大、清華、北師大等名校都有比較完備的心理諮詢中心,但多數情況下,這些中心只是學校的擺設,很少有學生能真正走進這些地方傾訴自己的內心秘密,這既是傳統思維問題,認為進諮詢中心的人都是神經病,又是現實經費問題,完善的心理干預和治療機制並沒有在高校完全建立。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有5位工作人員,他們除了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還要負責管理、宣傳、財務等工作。由於經費和規模的限制,中心只能為本校的學生提供面對面的有限的心理諮詢。即使這樣,來這裡諮詢的學生也要提前預約。
「每年來這裡諮詢的約有1200人次,」聶老師說,「諮詢是免費的,而經費就是每年學校撥給的幾萬塊錢。」
但更多的學生對心理中心的作用表示懷疑,曉嵐也找過心理醫生,「好像沒什麼用,他們就是聽你說,沒有好辦法,中國的心理諮詢很不專業。」
社會自殺干預門診
很多人都有過心理危機,關鍵是能否在危機轉化成心理疾病之前盡早解決,這需要一些可以依賴的人和機構。老師和學校是承擔這一責任的不二人選。
然而,發生自殺事件的學校大多習慣於保持沉默,用一位老師的話說:「誰家出了這種傷心的事,也不願意大肆宣傳。」
5月23日,當《瞭望東方週刊》記者來到張金金生前的宿舍樓,樓管員說:「我打電話到她們宿舍,我讓她下來接你。」 管理員不知道這個學生已經死了一個星期。
針對程小龍的自殺調查,聯合大學的一位老師說,北京市某領導曾經給學校打過電話,表示這樣的調查數據報出來影響不好,學校領導於是找程小龍「進行了親切交談」。
面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以及由此造成的嚴重後果,我們的學校和政府管理部門沉默的太多,做事的太少,顧及名聲的太多,考慮學生成長的太少。四年擴招帶來了學生素質的良莠不齊,學校人文精神的流失,學校風氣的浮躁,悲劇發生的時候,很多學校逃避了自己的責任。
造成自殺的精神疾病成了公共衛生問題的一部分,心理干預門診成瞭解決社會心理問題的對口部門。
而對高校中的自殺者來說,心理干預門診和大學的心理諮詢中心是最近的救命稻草。問題是如果這根稻草抓不住,或者這根稻草不管用,他們的希望在哪裡?《瞭望東方週刊》記者李瑞先、黃泓,實習記者柴愛新報導
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指對處於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關懷和短程幫助的一種方式。他能夠幫助抑鬱症患者正確理解和認識自己的危機,由於患者通常無法看到生活中發生的困境與自己心理障礙之間存在的關係,所以心理治療者可以通過傾聽、提問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釋放被壓抑的情感。-
近年北京高校自殺不完全統計
2003年12月6日 中國人民大學一男生留下遺書,赤裸跳樓身亡
2004年4月16日 北京師範大學一名研究生跳樓自殺
2004年5月18日 中國政法大學男生半夜跳樓自殺
2004年7月1日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墜樓身亡
2004年7月15日 北京大學醫學部一名大二女生從宿舍樓九層跳樓身亡
2004年8月30日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樓前一女研究生墜樓身亡
2004年9月15日 北京理工大學經管學院一新生在教學樓跳樓自殺
2004年9月22日 北京大學女博士從13樓墜下身亡
2004年11月7日 北京林業大學18歲女大學生先割腕後跳樓自殺身亡
2004年11月11日 北京師範大學一畢業生不堪就業壓力自殺
2004年12月19日 中國礦業大學 一名21歲的女子在科技樓墜樓身亡
2005年2月18日 中國傳媒大學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樓身亡
2005年4月22日,北京大學一女生在理科2號樓跳樓
2005年 5月3日,紫竹院南路4號院內一來京找工作的女大學生從五樓跳下身亡
2005年5月7日,北京大學數學系博士跳樓身亡
2005年5月13日,北京大學醫學部大三學生張金金在成都雙流機場跳天橋自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近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