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導,百餘年前,八國聯軍中的英國人將天津塘沽大沽口炮臺的一口古鐘帶回樸次茅斯。這口流失在英國的鑄鐵古鐘,100多年前曾經懸掛在天津塘沽的大沽口北岸防禦要塞--大沽口北炮臺(俗稱 「石頭縫炮臺」),鐵鐘高80厘米、直徑60厘米,上面鑄有「大沽鑄造」、「海口大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樣。
最快7月抵達中國
英國樸次茅斯博物館負責古鐘歸還事宜的保羅.雷蒙先生告訴記者,即將歸還中國的這口大鐘將空運回來,但目前還未起程,最快7月份抵達中國。保羅先生說,英國遺產辦公室已經口頭同意將大沽古鐘運回中國,由於程式上的考慮,「最終獲得許可證需要幾個星期,比如兩個月,也可能更短。」
同時,有關方面還在準備裝運技術資料等。保羅先生透露說,為了確保大鐘完好運回,博物館將會準備一個特別的箱子來裝運。保羅.雷蒙先生介紹說,據他本人瞭解,此鐘的歸還是樸次茅斯市首次向外國政府歸還文物。
大沽鐵鐘成聯軍戰利品
根據大鐘上的銘文,這口鐵鐘鑄造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曾被懸掛在大沽口北炮臺。
保羅先生介紹說,1900年大鐘被英國奧蘭多炮船將士帶到英國。因為此船上士兵多為樸次茅斯人,所以,這口大鐘來到了樸次茅斯。
據記載,1900年6月17日凌晨,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聯軍軍艦開始攻打大沽口炮臺,大沽守軍頑強抵抗,但最終失守。英軍佔領北炮臺後,把上面鑄滿銘文的一口鐵鐘掠回英國。
1902年這口大鐘被樸次茅斯博物館收作保護文物,保存在樸茨茅斯市的維多利亞公園。公園裡建起了一座中式石亭作為戰利品把大沽鐵鐘掛在亭子裡,以紀念在大沽和中國華北地區戰死的英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防止這口鐵鐘被納粹德國的空襲炸毀,古鐘被移開。二戰結束後,英國忙於恢復和建設,鐵鐘曾一時不知去向。1960年,樸茨茅斯市一家晚報開始追尋鐵鐘的下落。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終於在樸茨茅斯市的另一個公園發現了這口古鐘,並把它重新掛到維多利亞公園的亭子裡。
100多年間,這口被掠至英國的鐵鐘歷經磨難,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和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以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歐洲的動盪,有幸被保存了下來,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流失海外文物 回歸難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就有中國文物精品不下百萬件。雖然國際公約規定被掠奪的文物應歸還原屬國,但是許多國家至今未在這些公約上簽字,致使流失海外文物難以回歸。
另外,出於某些原因,這些國家博物館主觀上並不希望歸還其收藏的中國流失文物,甚至對參觀、拍照都嚴格限制,使得政府出面交涉異常困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流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