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調查3247名科學家 1/3科學家學術造假
美國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學術造假行為在科學界大行其道,這可能對科學的嚴謹性與真實性構成威脅。有三分之一參加調查的美國科學家們承認在過去的3年裡至少有一項實驗研究給他們帶來了麻煩。什麼是學術造假
學術造假行為則大致包括3方面內容,即:在臨床實驗過程中忽略次要研究規則,過多借用同行的錯誤實驗數據以及剽竊。
這些行為正「在雷達的監督下明目張膽地風行」,「健康伴侶」研究基金會的布賴恩.馬丁森說。他跟他的同事在9日出版的《自然》期刊上發表了這一研究結果。
在被馬丁森的研究描述為最嚴重的10個問題裡,有不到2%的科學家承認對研究數據進行過造假、曾經剽竊過他人成果或者故意忽略臨床實驗中的重要規則。接近8%的人說自己只是忽略過臨床實驗中的非重要規則。
受調查者多從事生物醫藥研究
馬丁森的調查總共回收了3247名科學家的調查問卷, 其中大約有40%的人早在 2002年就收到調查問卷了。問卷訪問的全部都是享受美國國家衛生學會基金資助的美國科學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從事生物、醫藥或者社會科學的研究,另有一小部分致力於化學、數學、物理學和工程學的研究。
調查顯示,將近13%參加調查的科學家們承認他們濫用了「別人」的錯誤研究數據,同時近16%的人說他們曾更改過實驗計畫、實驗方法甚至研究結果。
學術造假兩大原因
一些科學家辯解說自己這麼做完全是因為「來自資金贊助方面的壓力」。
馬丁森認為,學術造假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科學家們承受著來自其他研究人員的壓力;二是他們還必須承受來自讚助公司施加的壓力。
但美國杜克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致力於生物醫療研究的副所長戴維.克萊頓說,他認為這兩種理由未免有些冠冕堂皇,似乎想要說明學術造假是可以理解的行為。不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行為會更加常見還是漸漸隱退。
馬克.弗蘭克爾是美國發展科學協會科學自由、責任和法律計畫的負責人。他本人並沒有參與這一調查,但他說調查的結果並沒有過多地出乎他的意料。不過弗蘭克爾認為這項調查僅僅涉及了科學家團隊的一部分人,因此不能以偏概全,打擊一片。
- 關鍵字搜索:
-
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