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民企給民工以低下的工資待遇和簡陋的工作環境時,中國民企在全球產業鏈中也扮演著類似民工的尷尬的角色。
對比一下中國民企在全球產業鏈和貿易體系中的境遇,會發現與民工在民企中的待遇非常相似。中國民企在全球產業和貿易體系中,獲得的僅僅是低下的利潤,雖然與民工一樣獲利極低,但仍然是「享受」著惡劣的待遇,燒鞋和扣鞋事件只不過是民企頻繁遭受的諸如反傾銷、貿易壁壘、暴力威脅以及搶劫等不公平待遇中的典型體現而已。
作為中國第一民企大市的溫州,其打火機的總量雖佔世界市場70%以上,但在歐洲,溫州產的打火機只能賣到2歐元一隻,同樣的打火機外國人買回去貼上牌子再拿到歐洲去賣,價格都在20歐元以上。作為全國出口重鎮的寧波,從電器、服裝到打火機,2004年共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價值120.6億美元的上百類商品,儘管總量大,但出口產品多為代加工等處於產業鏈條底部的業務,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利潤率均低於10%,有的甚至不到5%。
再如在蘇州由中國企業貼牌生產的芭比娃娃,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是10美元,但在中國的離岸價格卻只有2美元。這2美元還不是最終利潤,其中1美元是管理費和運輸費;剩下的1美元中,0.65美元用於支付來料費用,最後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國企業所得。
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朱峰認為,一些出口民企為了擠入國際市場,多以低價策略為先導,而且沒有長遠打算,不注重產品開發,最終使中國鞋在國際上戴了一頂「低價帽」。目前溫州鞋業所遭遇的阻擊是世界性的,從西班牙的埃爾切,到義大利羅馬,甚至到非洲的奈及利亞,中國鞋受到當地政府、法律機構以及製造業者的普遍敵視。
不僅僅是最近的扣鞋事件,其實溫州鞋近年來在海外已屢遭重創,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溫州鞋曾在俄羅斯因灰色清關多次被查扣; 2003年和2004年,溫州鞋又先後在義大利和西班牙被焚燒;2004年2月12日,俄羅斯內務部又出動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場華商貨物,中國商人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等等。
最近的俄羅斯扣鞋事件,溫州民企可謂損失慘重,22家溫州鞋商的貨櫃被俄羅斯強行扣押,損失超過1億元。中國鞋商在世界範圍內損失也已達數億元,如果中國民企繼續沿續低成本、低價格的發展路線,損失還將擴大。和溫州鞋業民企一樣,中國各類民企在全球產業鏈和貿易體系中日子也不好過,同樣「享受」著刻薄的待遇。
在全球產業鏈和貿易體系中,中國民企不但獲利極低,並且其生存和貿易環境也不容樂觀,從1995年到2003年,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僅2004年上半年,世貿組織內共有16個成員發起了101起反傾銷調查,其中針對中國的有23起,佔22.8%,中國仍然是反傾銷的第一對象國。而在受到反傾銷的企業中,民企佔了90%以上,在民企大省浙江受到反傾銷困擾的民企尤甚,使得浙江成為我國遭受反傾銷的第一重災區。
中國民企何以成為「民工」
被喻為中國經濟發展希望、中國經濟發展生力軍的民企,其實力壯大的速度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為何在全球產業鏈和貿易體系中卻落得個民工的身份呢?
考察全國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的民企生存狀況就會有所瞭解。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主是農民出身,而在他的生產條件極其簡陋的企業裡進行生產的工人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的農民工,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得出什麼結論?結論無疑是這個企業的產品肯定是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很低的產品。不幸的是作為民營經濟第一大省的浙江的90%以上民企、甚至是一些全國知名的大民企都是這樣的生存狀況。瞭解到這樣的情況,你也許會明白中國民企何以成為全球的民工了。
無疑中國民企所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多為仿製產品、缺乏或是沒有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開發能力,在高端市場上形不成競爭力是民企給全球賣苦力的基本原因。
一個國家或地區依靠低成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是正常的,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都必然經歷這樣一個階段。但這條路是有盡頭的,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如果不及時調整發展模式,必然會發生衰退,使自己的生存和生產狀況越來越惡劣。因為利潤很低,所以沒辦法再投資用於建立自有品牌以及進行自主研發上,也沒辦法建立自有品牌所需要的銷售渠道等,這樣在全球產業鏈和貿易體系中獲利極低。這又反過來迫使他們拚命壓低民工的工資,去追逐更低的利潤,而民工工資低下又使得民工難以有資本去提高自身勞動素質,職工素質不高又會制約民企的升級,這樣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民企落得個類似民工的境遇。
第三產業落後也是中國民企賣苦力的重要原因。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產品總成本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同產品的物理、化學變化有關的成本,即轉型成本;還有一部分是交易成本。在現代社會,交易成本有可能佔到所有成本的3/4,而生產鏈只佔到1/4。而服務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但遺憾的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在我國卻是短板。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只佔35%左右,不要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就是與經濟比中國落後的印度相比,第三產業比重也相差近20個百分點。
吳敬璉認為,全球現代產業價值鏈的重心已經轉移向兩端,其附加價值高、利潤高,而作為中間的加工環節則附加價值低、利潤低,即一般所講的微笑曲線 「V」。在兩頭,一頭是研發、設計,另外一頭是供應鏈管理、銷售,都屬第三產業。2004年機械行業協會作過一項調查,表明兩端的利潤率是20% ∼25%,加工這一段只有5% 。而中國民企所從事的恰恰是中間的一段即加工生產段。
因為微笑曲線的兩端即高利潤端基本上都是第三產業,而我國的第三產業又相當滯後,這樣中國企業就只能給世界人民賣硬苦力了。
中國民企賣苦力,不僅使得民工的工資和待遇低下,而且極大地犧牲了中國自身的資源和能源。2004年我國GDP佔世界4%,但中國的消耗跟 GDP在世界的份額是不成比例的。去年中國的石油消耗佔全世界消耗的7.4%,燃油消耗佔41%,鐵礦消耗佔30%,鋼材消耗佔21%,氧化鋁消耗佔 25%,水泥消耗佔40%。
從資本資源來說, 美國、德國、法國、印度GDP中用於投資的佔10%到20%,我們是40%到45%,每增加一塊錢的GDP,那4個國家需要一到兩塊錢的投資,我們最近3年要5塊錢,投資5塊錢才能增加1塊錢。這樣使得中國民企的投資和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如何突破「民工」身份
「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規則」,制定世界行業規則對中國絕大多數民企來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中國民企應該爭取從靠低成本競爭轉向靠高技術高質量結合的產品競爭,這是中國民企突破民工待遇的一大利器和捷徑。
「必須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從量的擴張到質的增長轉變,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浙江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分析,中國民企產品要「走出去」改變賣苦力的狀況,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即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有關專家指出,溫州鞋產品在海外頻頻碰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缺乏品牌知名度,一般情況下只能依靠低價優勢進入國際市場,直接影響噹地鞋商的利益而導致各種貿易摩擦頻發。因此,加大品牌研發力度,以科技和質量取勝, 才是中國民企走出低價經營模式、突破民工身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為此,民營企業要制定適合於自身特點的經營戰略,發展核心競爭力,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企業管理革命,積極改變家族管理制度,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同時,要發揮企業自治組織,如同業公會和商會的作用。近兩年,浙江連續發生的應訴土耳其對溫州眼鏡反傾銷案、溫州打火機企業對歐盟CR法案的交涉遊說等著名的貿易壁壘遭遇戰,都是由當地民間商會(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的,並取得了成效。
民企還可以借道出口或者直接到海外投資設廠,設立實體性企業,與當地的文化、勞動力、稅收等逐漸融合後,可有效地防範一些壁壘和不公平待遇,進而突破民工形象。如康奈鞋業,在法國、義大利等歐美發達國家開出80多家品牌專賣店,直接在高端鞋業打開局面。還有一些企業與制鞋強國進行合作,借道進入國際市場,如奧康集團,與義大利第一品牌GEOX成功合作,注意打造自己的品牌,通過提高品牌的附加值來提高產品單價,從而把量降下來,把品牌提上去,利潤也隨之大增。
實力強大的民企,還可以通過國際兼併或收購,取得在國際市場的強勢地位。如聯想和TCL一樣,兼併國際品牌公司,在所在國設廠開店,擺脫低價劣勢,取得在國際市場的領先優勢。
教育的投入、提高企業主和勞動者素質對於中國民企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為此,首先要提高企業家的素質,企業家的素質有多高,企業就有多大。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多為農民和下崗工人出身,素質不是很高,但他們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過人的膽識與勤奮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但是要繼續做大企業,企業家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民企老闆,一旦企業做大了他們就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在提高企業主素質的同時,產業工人的素質也要加以提高。
「店大無人欺」,迅速成為全球行業的大企業,也是中國民企擺脫民工身份的有效途徑。民營企業應該通過股份制合併與兼併、在國內外上市,把企業做大。一個地區,一個行業,必須要有帶動一個行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大企業。沒有這種大企業,談不上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也談不上創名牌。
制定國際行業規則,無疑是企業發展的最高境界,使企業迅速升格為全球一個行業的領軍者,這對中國民企來講雖然有點奢望,但並不是沒有可能。 2004年9月,溫州康奈集團與國際頂尖研發認證機構SATRA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約,這樣,中國民營鞋企首度主動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中國入世談判首席專家龍永圖認為,這是中國企業的「破壁」創舉。
針對中國第三產業落後的狀況,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認為的,走一條新型的發展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這樣會減少中國民企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交易成本,也會提高利潤獲取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