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裡,《商業週刊》50強企業在股市的整體表現首次超越了標準普爾500。截至今年3月14日,《商業週刊》50強企業的股價整體上漲了 10.6%,標準普爾500指數僅僅上漲了2.9%,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則是下跌了1.5%。所以有人說,《商業週刊》50強企業更能代表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重工業和石油業:新的霸主
上世紀末,網際網路經濟風起雲湧,科技公司曾一度成為《商業週刊》50強的主體。隨著網路泡沫的破滅,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看看今年的新榜單,我們就能發現空前的分化,在今年《商業週刊》所評出的50家表現最優秀的企業中,重工業和石油業表現搶眼。
由於石油價格的上漲,前十位企業中有五家是大型石油公司。排名榜首的是美國最大的鋼鐵製造商諾可公司(NucorInc.)。
諾可的發展史可以說是過去的20年間美國工業界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了。它是美國僅有的少數幾個可以在全球舞台上和國外低成本公司競爭的鋼鐵企業。
當4年前,美國鋼鐵工業剛剛呈現出下降趨勢時,諾可早已準備好了。這個低成本工業製造商支付了超過11億美元來購買10家鋼鐵廠。去年,鋼鐵業又開始快速發展,諾可也正好收穫成果。大量大型鋼鐵企業的倒閉和中國製造業的興起導致了鋼鐵價格從20世紀90年代的每噸200到300美元急速上揚到了 2004年的700美元。諾可的利潤也從2003年的6280萬美元快速增長到了2004年的11億美元。股東們也感覺良好:在截止到2月28日的 12個月內,公司股票的回報率高達100.5%。有這樣好的表現,坐上排行榜第一的寶座,諾可當之無愧。
IT企業:寶刀未老
比起當年,科技公司的聲勢大不如前。但在排行榜中,還是有12家IT企業入圍。其中雅虎最靠前,排在第八位,而思科和微軟公司在消失一年後再度上榜。
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搜索市場讓雅虎水漲船高,但是雅虎與搜索巨頭Google的單一經營不同,其收入來自多個茁壯成長的業務,其中包括訂閱服務。這種多元化的策略讓雅虎在2004年的收入增長119%,達到了36億美元,盈利增長253%,達到了8.40億美元。到2月28日為止,雅虎的股票回報率達到了 45.6%,在過去三年間的回報率達到了346.3%。目前雅虎的市值為430億美元。
思科公司在今年的榜單上排名第46位。儘管去年思科系統公司收入增長了19%,盈利增長了24%,但是公司股價依然在下滑。這並非思科做得不好。在路由器市場,思科依然處於壟斷地位,此外思科還確立了其在安全軟體市場、網路電話和其它新興市場的領先地位。但是業內分析家懷疑,如果不進入低利潤的領域,思科還能否繼續保持兩位數字的增長率。目前公司的市值為1129億美元,2004年的銷售額將達到236億美元,盈利54億美元,一年間股票投資回報率為 24.8%,過去三年的股票投資回報率為22.1%。
而步入中年的微軟公司在增長率方面已經大不如前了。截至於今年6月份的財年收入預計只能實現單個數字的增長。微軟目前依然依賴於其 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產品在市場的壟斷地位來獲得絕大部分收入。不過在新興市場,軟體巨人也獲得了有限的成功,從視頻遊戲機到小型企業用戶軟體市場,都可以見到微軟的身影。儘管收入增長不盡如人意,但是微軟依然有望在過去12月實現28%的盈利增長。公司首席執行官巴爾默已經加倍努力來削減運營成本。目前公司的市值為2737億美元,2004年的銷售額將達到385億美元,盈利100億美元,利潤空間為26%,一年間股票投資回報率為 6.4%,過去三年的股票投資回報率為-2.3%。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榜單中,蘋果公司的排名攀升幅度最大,從去年的第207位躍居第14位。
現在不再有任何人懷疑斯蒂夫.喬布斯的回歸能否為蘋果公司重塑輝煌。由於音樂媒體播放器iPod的成功,蘋果在2004年確立了其在快速成長的數字音樂市場的壟斷地位。蘋果的盈利幾乎增加了4倍,截至到2月28日,其股價暴漲了275.1%。此外分析家還將希望寄託在蘋果最近推出的迷你 iMac電腦上,分析家預期蘋果的台式機市場份額有望在今年增長2%。2004年蘋果電腦收入為98億美元,盈利5.08億美元。目前公司的市值為363 億美元,去年股票投資回報率為275.1%,過去三年的股票投資回報率達到了313.5%。
出局的明星
總有一些公司,我們似乎已經習慣於在榜單上看到它們,如通用和輝瑞,這次卻沒有出現。其實這並不奇怪。即使是美國最好的企業,要想每年都有好的表現也是很難的。這就是為什麼榜單經常會有那麼多變化。而今年,排名前50名的公司60%都是新上榜的。
通用公司曾經3次出現在榜單上--分別是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在傑克.韋爾奇執政的最後的那段光輝歲月裡,它的股票升至每股60 美元。但是它股價的跌落(最近通用的股價大概是35美元)並不僅僅因為韋爾奇的退休。通用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從對動力機輪的空前建設中獲利,這也使得通用的動力系統成為它最大的強項,但這個泡沫在傑夫.伊梅爾特接手後就破滅了。
通用未上榜還因為《商業週刊》50強榜單的另一項衡量標準--負債資本比率:它以77.1的比率只列S&P500公司的第458位。
雖然伊梅爾特花了很多時間來把投資組合調整到高增長的行業,如生物工藝,但最終,他們賣掉了價值150億美元的資產,而所獲得的新東西花費了超過600億美元。
信用卡巨頭MBNA在20世紀90年代末巧妙地利用了消費者對於擁有更多信用卡的熱望迅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它那些成百上千的會員計畫,使它6次登上《商業週刊》排行榜。
但在2005年,當MBNA成為第一家發行AXP卡的銀行,它的銷售增長低於預期,而且股票也低迷。如今信用卡的增長已經趨於平穩,這對於MBNA來說的確是個壞消息。
家得寶公司在這幾年好像坐上了過山車。首席執行官納代利在2000年接管公司以後,調整家居產品零售商的艱難工作導致公司的股票價格在 2003年的早些時候大跌。這家總部在亞特蘭大的連鎖店在近5年間仍然3次上榜(2000年、2002年和2004年),而它總共上榜5次。
現在,納代利已經將公司拉回軌道。一系列行動包括:國際擴張、打入城市市場和強化安裝服務。在去年,家得寶將銷售進展推進了13%,達到 730億美元,利潤攀升了16%。但這還不足以收復今年在《商業週刊》50強排行榜上的位置,這主要因為三年間對股東的總回報率降低了18%。在股票戰線,家得寶仍然還有一些修復工作要做。
作為世界最大的醫藥公司,輝瑞一直是《商業週刊》50強排行榜的中流砥柱,它在過去的8年間在榜單上出現了5次。輝瑞開發「重磅炸彈」式藥物(國際藥學界通常把年銷售額在5億美元以上的創新藥物稱為「重磅炸彈」式藥物),並以大量的廣告為它造勢的套路一直很有效。但是在去年,它卻遇到了阻礙,因為新產品的途徑已經開始枯竭。
熱銷產品如偉哥由於大量競爭者進入市場而銷量減少。而如今人們普遍關注的Cox-2抑制劑對心血管的副作用,也給輝瑞價值33億美元的Celebrex和價值13億美元的Bextra這兩種藥品投下了濃重的陰影。
當《商業週刊》50強排行榜在1997年創立時,英特爾公司是榜上的第一名。泡沫破滅之後,如同其他的科技公司一樣,英特爾也摔了個跟鬥。但是它從2001年起,又開始了穩健地復甦,甚至在去年又突然出現在榜單上--這是它第5次上榜。
2005年英特爾從原先的37位跌到了55位。這是由於它經歷了工廠混亂和執行的失誤。
這些麻煩反映在了股市上,它的股價下跌了17.2%。但是領導層很快採取了行動:重新分割、生產新的晶元等。去年公司的利潤提升了33%到達75億美元;銷售提高了13%,達到342億美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