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兩蔣日記出走美國的背後

蔣介石父子的日記都是近代中國史的重要史料,但臺北當局缺乏完善的總統文物管理辦法,亦未設總統圖書館,因此兩蔣日記就變成蔣傢俬產,後又因蔣家後人痛恨臺灣的「綠化」,導致兩蔣日記負氣出走美國。

蔣經國在一九八八年一月猝逝後,其遺物全由幼子孝勇保管,孝勇在九六年十二月病逝後,這批遺物存於他的遺孀方智怡手中,遺物中最珍貴的就是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的日記。蔣介石日記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七二年,蔣經國日記則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七九年。方智怡日前把這批日記原件交給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存放五十年,引起海內外極大關注。

胡佛檔案館於今年二月十六日成立「近代中國檔案特藏史料中心」,舉行簡單而隆重的典禮,蔣家代表方智怡、宋家代表宋子安之子宋仲虎和宋子文的外孫馮英翰、國民黨代表江丙坤、前臺灣行政院長唐飛等人皆與會。有些臺灣媒體甚至調派駐華府記者飛赴加州實地採訪這樁令陳水扁政府、臺灣史學界和臺北國史館尷尬不已的大事。和兩蔣日記一起入藏胡佛檔案館的,還有蔣宋美齡所創辦的婦聯會檔案和國民黨檔案。胡佛檔案館於二零零三年和國民黨簽約、協助國民黨進行黨史數位化(數碼化、數字化)及微卷處理,並派遣技術人員和運送機器赴臺,這項工作將持續數年,原件留臺北,數位化及微卷存胡佛研究所供學者使用。婦聯會亦採取這項方式,原件留臺北,複製檔案存胡佛研究所。

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馬若孟(Ramon H. Myers)和該所研究員、做過臺北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發言人、曾為李登輝擔任英譯的郭岱君女士,被認為是促成蔣家後人把兩蔣日記交給胡佛研究所的兩大功臣。李登輝在去年出版《見證臺灣》一書中說:「……很多人都說他(指馬若孟)和國民黨很好,在美國都替國民黨解釋。有時候他來臺灣,國民黨也會幫助他。我當副總統、省主席的時候,他對我還好,我擔任總統之後,他就開始批評我,對臺灣不好。後來,馬若孟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更加密切。現在他很少來臺灣,跑北京的時候比較多。可能中國大陸知道他和臺灣關係很好,所以也聘請他去,也有可能胡佛研究所和東亞圖書館受中國大陸資助。」

馬若孟是個精明的人,他看李登輝和陳水扁陸續執政後,臺灣政治風氣在變,李、陳和綠色政權都希望淡化兩蔣的遺澤,蔣家後人更是痛恨臺灣的「綠化」,於是郭岱君開始積極遊說,力勸手握寶藏的方智怡把兩蔣日記交由胡佛研究所保管。方智怡在厭惡阿扁政府不尊重蔣家,她本人對臺灣的感情又越來越淡的衝擊下,決定兩蔣日記「乘桴浮於海」,寄存胡佛研究所。方智怡的決定傳開後,臺灣政界與學界同感震驚與失望,甚至憤怒,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陳永發表示,他有一股強烈的失落感。他說,近史所也想仿照胡佛研究所和國民黨合作檔案數位化的工作,但未談攏。黨史學者認為,正常情況下應不會發生兩蔣日記流放海外的情事。

國史館盼日記留臺

兩蔣日記「負氣出走」一事,臺北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最感「郁卒」(閩南方言:心中愁悶不快),他也是從媒體報導才知道此事,「國史館特去函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瞭解到底是怎麼回事,期待兩蔣日記手稿能夠留在臺灣,讓本國人民可以瞭解兩蔣過去做了什麼」。張氏又說,「兩蔣的家人也從來沒有針對此事與館方有所商議和任何聯繫」。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指出,馬若孟和郭岱君私下和蔣家磋商把兩蔣日記送到胡佛研究所,黨史館得知後曾向蔣家建議將日記手稿影印本留國民黨中央,但蔣家未答覆。方智怡說,兩蔣日記將在時機成熟時「永遠保存於中國的土地上」。

臺灣政界與學界對兩蔣日記出走感到悲哀與惋惜是可以理解的。假如毛澤東和鄧小平等人的日記,被後人拿到海外,北京官方和學界會有什麼反應?由於蔣家後人對阿扁政府相當不悅,而臺北當局又缺乏完善的總統文物管理辦法,亦未設置總統圖書館,因此兩蔣日記就變成蔣家的私產,而任由其後人隨意處置,這是臺灣朝野應該檢討的缺失。所幸胡佛研究所乃是第一流的民國史檔案收藏中心,對使用者又很友善、方便,兩蔣日記存放於此,雖使臺灣深感難堪,但史料大家用,天下人同享便利。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蔣日記存放哪裡都一樣,只要能公諸於世就好。

成立日記審閱小組

兩蔣日記內容目前仍未公開,胡佛研究所將成立一個小組(蔣家可能派員參與)仔細審閱日記內容,再決定開放程度。胡佛研究所先行挑選了數則日記展出,方智怡說她自己沒看過日記。馬若孟表示他看過兩蔣日記後,印象最深的是兩位蔣總統對中國統一時刻不忘,可以用「執迷不悔」來形容。馬氏說,中共取得政權後也在賡續推動統一問題,可見這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模式,也是中國領導人執著之處。胡佛研究所所陳列的少數蔣介石日記,屢見「雪恥」二字,九一八事變後三天,蔣在日記提要上寫道:「雪恥,人定勝天」。郭岱君說,蔣在一九四八至五零年的日記中經常寫著一個「恥」字或「雪恥」,可見當時蔣個人和國民黨的處境。

胡佛研究所亦展出了一些蔣經國日記,七九年四月十三日,蔣方良生病,蔣經國巡視外島,日記上寫道:「妻多病。見其病中之苦痛,甚為之憂而愁。四十餘年來,我妻為了養育兒女四人所付出的心血之多,可愛可敬。彼愛我家亦愛我國,夫妻同甘共苦。今已步入老年時期,感慨殊深。」臺灣媒體最感失望的是蔣經國日記只寫到七九年,無法看到蔣在晚年曆經江南案、解嚴、黨外民主運動、開放探親大陸、政治改革以及提拔李登輝的心路歷程。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分別在七二、七九停止寫日記,可能與健康有關,尤其是蔣經國晚年飽受糖尿病折磨,視力極差,兩腿無力,常年臥床。郝柏村的《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和《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以及前臺灣駐美代表、外交部長錢復剛面世的回憶錄和李登輝的《見證臺灣》等書,可以彌補蔣經國晚年日記的闕如。

著有《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的史家黃仁宇說,蔣「開始作日記於一九一五年,以後即未間斷。據說只有最前三年的業已散失,那麼自一九一八年至他去世前五十多年的記錄都應當存在」。黃表示他無從確定蔣日記「現藏何處」,他說蔣日記「因仍屬蔣傢俬有,唯暫交臺北國家安全局保管。至於傳聞某人曾見此日記……大概所指為抄件。此抄件原屬《大溪檔案》。」

張炎憲表示,國史館這幾年出版了許多關於兩蔣的檔案,如俗稱《大溪檔案》的《蔣中正總統檔案》等,已全部掃瞄建檔完成。張氏又透露,陳誠之子陳履安去年底已移交相關文物,國史館已掃瞄其中重要部分,並計畫在三月五日舉辦《陳誠回億錄》發表會,同時亦預定於三月二十日舉行《謝東閔先生全集》發表會。

胡佛檔案館和哥倫比亞大學手稿圖書館,是美國東西兩岸搜藏最多中國近代名人檔案的兩大中心。兩館內容各有千秋,哥大以口述歷史取勝,除了有哥大校友顧維鈞捐贈的龐大檔案,近年又獲少帥張學良捐出的日記、文物和口述歷史。胡佛研究所擁有陳誠、宋子文等人的檔案,去年又得宋子文家屬再捐出一批檔案,亦把過去不開放的宋氏文件公開,吸引不少人參觀。

孔祥熙文件贈胡佛

當年孔祥熙檔案本擬捐給胡佛研究所,因故作罷,改捐少數檔案給哥大,但仍有極多檔案存在孔家後人手中。努力不懈的胡佛檔案館一直沒有放棄,不停遊說孔家後人把檔案捐出來,賣力終於有了代價。孔祥熙的長女孔令儀本來答應參加二月十六日的胡佛研究所典禮,但因病未去,她寫了一封信給胡佛研究所所長雷森(John Raisian),鄭重表示將把孔祥熙文件捐贈胡佛研究所。日後胡佛研究所如真的獲得孔祥熙文件,將是最完整的蔣、孔、宋三大家族的檔案保存所在,而成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重鎮。

在美國各大檔案館中,哥大管理最嚴,口述歷史和文件只能看複印本,看原件則需在一玻璃房內,有人監視,可以用電腦或鉛筆抄錄文字,不能用原子筆,亦不得影印。國家檔案館的原件可以影印,借閱亦方便。胡佛檔案館最有效率,閱覽室放了不少文具免費使用,原件可影印,去年五月筆者專程到胡佛研究所閱看宋子文檔案,即親眼看到一名日本老學者私自將裝釘好的文件撕下影印,這是使用者不尊重館方亦不自重的弊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