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他還公布了他在遇到刁難時,寫給某機關一位處長的信。信中說:「我公司認為,你本人違反了作為人民公僕公務員應該遵守的基本職業承諾,不符合黨的十六大精神,惡化了投資環境,損害了政府官員的對外形象,影響了我省一個富民產業的健康發展。本公司作為納稅法人和公民主體,對於人民公僕你的刁難行為表示譴責和批評。考慮到你為吏十幾年的不易和仕途的野心,本函作為私人函告僅對你進行教育和幫助,希望你能迅速改正你的錯誤做法。我公司保留向你上級機關和新聞媒體投訴或公布此函的權利。望你三思。」此後的結果,自然是應該解決的問題得到了順利的解決,那位想揩一把油的處長,則受到了嚴肅處理。所以這位企業家說:「如果我不寫此信,而是靠請客和送禮來疏通關係,那就很可能再『餵』出一個貪官來。」
貪官真的是企業家們「餵」出來的嗎?筆者認為是,但顯然不全是。
其一,是忍氣吞聲者「餵」出來的。這些人就像古代寓言中那個遇盜的牛缺一樣,「求其囊中之載,則與之;求其車馬,則與之;求其衣被,則與之。」該拒絕而不拒絕,該抵制而不抵制,總以為「破財」就可以「免災」,豈不知這正中貪官們的下懷。
其二,是投機取巧者「餵」出來的。市場法則,本來是一種公平法則。但有一些人,總想找條「近路」。於是就挖空心思,尋找突破口。你喜歡喝酒,他就請你喝酒;你喜歡金錢,他就送你金錢;你喜歡美女,他就送你美女。目的就是讓你出賣原則。
其三,是官欲膨脹者「餵」出來的。想做官的人越來越多,想做大官的人也越來越多。有些人憑自己的本事達到了目的,也有些人沒有本事、沒有資格、沒有威信,但又想陞官想得睡不著覺。所以便想到了一個「買」字,誰手裡有「官帽」,他們就去「餵」誰。
其四,是為虎作倀者「餵」出來的。幾乎每個貪官的周圍,都有這樣一些馬屁精。他們雖然不一定親自拿錢「餵」主子,但卻把領導者身邊的門檻筑得很高。而且許多這樣的風聲,都是從他們嘴裡吹出來的:「眼看就要動幹部了,還不趕緊活動活動!」
其五,是官僚主義者「餵」出來的。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給貪官們吃一顆「定心丸」:「沒事,好好幹吧,以後加點小心。」更有甚者,不管別人怎麼舉報,怎麼反映,也不管貪官的問題有多嚴重,仍然照樣提拔,照樣重用。
「餵」貪官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受害者,有一部分是受益者。或者說,小部分是受害者,大部分是受益者。投機者從中得到了財富,買官者從中得到了職務,作倀者從中得到了賞賜,官僚者從中得到了擁護。吃虧的只是國家、集體、社會和百姓。
貪官過市,人人喊打。但「餵」貪官者,就不應該承擔一點責任嗎?在一定程度上說,誘惑、慫恿、放任和幫助別人犯罪,比犯罪者的危害還要嚴重。
《法制日報》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