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評析中國新農業政策

(美國之音記者葉凡/ 華盛頓報導) 在除舊迎新之際,中國糧農似乎進入了吉祥如意的一年,除了去年中國糧食價格大幅度提高之外,中國政府今年還引進了直接農業補貼和減少農業稅收的新政策。不過,一些分析人士對中國農業的前景並不樂觀。

*提糧價.補貼.減稅*

2004年,中國農業經歷了風調雨順的一年,糧食產量達到將近4億7千萬噸,比2003年提高了百分之9,一改連續四年產量下跌的局面,而2003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更是下跌到了13年來的最低點。

同時,中國的糧食價格也出現了幾年來第一次上浮,使得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此外,中國政府今年引進了直接農業補貼和減少農業稅收的新政策,力圖提高糧食產量,緩解農民對城鄉差距的巨大不滿。

*補助得起?*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農業仍然面臨艱難的挑戰,專家懷疑中國政府是否有能力提供足夠的農業補貼。美國智囊機構「中國集團」的總裁克魯克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中國不太可能像美國、歐盟國家和日本那樣,為農業提供大量補貼,因為中國正在集中精力建設公路、港口和水壩等基礎設施,同時還在為2008年的奧運會大興土木。

中國政府宣布,今年直接為糧農提供14億美元的補助,而且在今後5年裡減少農業稅收,直至完全取消。觀察人士指出,這點補助實在是少得可憐。

*杯水車薪*

旅美學者何清蓮表示,中國至少有9億農村人口,那麼14億農業補貼,每個人只能攤到1塊5左右,等於是杯水車薪。何清蓮說, 中國政府的農業補貼嚴重滯後, 每年都在講,可是每年都不見效。而取消農業稅收也是很多年前就有學者提出過,可是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採納。

她說:「關鍵是統治策略的考慮,因為從農村徵收的稅基本上是用來維持龐大的基層政權, 因為中國的財政體制分5級,到縣一級為止,以下的鄉鎮一級只有幾個政府幹部屬於國家財政供養,其他的都不屬於國家財政供養,所以鄉村幹部的隊伍越龐大,農民的負擔就越重。」

何清蓮說,中國農業是一個歷史問題,各個朝代都面臨著人多地少的激烈矛盾,而共產黨政府把土地收歸國有後,農業更是走進了一條死胡同。

*有出路*

不過,也有專家提出不同看法,認為中國的農業仍然有出路。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人類學系主任黃樹民說:「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太多,地太少。所以最好還是繼續有效地把農村人口慢慢轉移出去,讓年輕人和有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到城市和沿海去投入工業和建築行業裡,這樣可能可以發展一條新的道路出來。」

觀察人士指出,目前棉花價格的偏低,可能暫時把農民吸引到種植水稻、小麥和衩椎攘甘匙魑鋟矯胬礎2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