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時報:中國的脫貧工程在數字和概念上玩花招
香港─中國政府近年出臺協助弱勢社群的措施,又把扶貧訂置於工作優先的前列;可是,中國官僚訂下的貧困標準,原來是世界銀行定下的標準的13份之一。外界關注到,中國經濟日益提高,其「一人一天收入0.2美元或以下」才算貧民的標準,似乎大有檢討的必要。中國中央電視臺1月8日報導,「2004年中國農村扶貧形勢出現重大轉機,脫貧人口數量達到300萬,創5年來最高」。可是,原來中國的貧困水平是每人每天的收入0.2美元,當中能夠用於消費的更只有40%,即0.08美元。相對之下,世界銀行將貧困標準定為每人每天生活費不低於1美元的水平;換言之,中國的貧困標準是世界銀行定下的標準的13份之一。
根據《國際在線》1月9日報導,中國人的收入中有近40%是實物性收入,實物性收入即是僱主以物質代替工資,僱員因而不能完全支配收入,僱主提供的物質也不一定有用,所以,僱員在實際上只收到60%的工資。工資的20%用於來年的生產性開支,只有近40%用於消費性開支。
世界銀行於2004年3月23日舉辦中外記者招待會,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堅在會上宣布:中國的貧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億下降到目前的2900萬。但是,世界銀行副行長弗蘭妮在同一場合卻表示,中國的貧困人口已由1981年的6.34億下降到目前的2.1億,可見世界銀行計算中國貧困人口的數字,是中國計算貧困人口數目的7倍。
中國政府宣布的貧困人口為2900萬,這個數字是以每人每天的收入為0.2美元計算,但是,如果把低收入的0.3美元定為貧困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就達9000萬,可見即使每天的收入只差0.1美元,已經足以令貧困人口大幅增加3倍。
除了中國的貧困標準與世界的標準沒有可比性外,由於中國的脫貧人口不穩定,計算貧困人口也面對很大困難。中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堅表示,「我國扶貧標準還很低,脫貧人口並不穩定」。根據《新京報》1月8日報導,2003年,中國實際解決貧困人口1460萬,但又有1540萬低收入人口因病因災返貧。如此一來,中國所謂的脫貧人口,其實只是一群徘徊在貧困邊緣的人,一旦生病,或遇到天災,他們隨時有機會再次墮入貧困人口之列。
脫貧的意義,在於令人民得到最起碼的溫飽。中國現行的貧困標準為每人每天的收入在0.2美元以下,但是,即使人民的收入水平已經達到這個標準,這是否代表人民能夠溫飽,實在是一大疑問。
中國的人民,除了溫飽的問題,還要面對天災、疾病及教育的問題。根據《新京報》於2004年11月6日報導,中國衛生部調查顯示,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因為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因病在家裡死亡的人數估計在60%至80%。
脫貧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教育。但是,據西安市城調隊過去五年,西安城市居民收入增長約36.7%,教育支出卻增長160%,教育支出讓8成家庭喊累。貧窮不單單是一家人三餐一宿的溫飽問題,每人每天只有0.08美元消費開支,卻要面對不斷增加的教育支出,人民如何受得了?
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正努力與世界接軌,但是,現時中國的貧困標準,單從數字看,已經與世界銀行的數字相差5倍,若將中國的數字與世界銀行的數字變成可比數字,中國的貧困標準,與世界銀行每人每天消費1美元的標準相比少13倍。中國若要與世界接軌,在貧困標準上,也應該統一指標,而不是在數字和概念上玩花招
- 關鍵字搜索:
-
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