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解讀印度洋地震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26日上午8時發生強烈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多個國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美國地質調查局已經根據震級把此次地震列為有記錄以來的第五大地震。為什麼會突然發生震級如此之強、波及面如此之廣的地震?就這個問題新華社記者採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張曉東說,這次地震是發生在板塊邊緣的逆沖型地震,它所釋放出的能量在近幾十年來是較大的。逆沖型地震的成因是地層斷層的上部上移。蘇門答臘以北地區位於印度板塊邊緣,板塊邊緣的一個長距離破裂帶通過長時間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最後這些能量在26日集中釋放出來,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
雖然此次地震震級很高,使周邊地區都有震感,但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是這次地震引起的海嘯。在這次地震中,斯里蘭卡東部和南部、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南部地區等都受到海嘯的侵襲。地震中的絕大部分人員傷亡都與海嘯有關。
張曉東介紹說,地震是引發海嘯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地震中斷層移動導致斷層間產生一個空洞,當海水填充這個空洞時產生巨大的海水波動。這種波動從深海傳至淺海時,海浪陡然升到十幾米高,並以每秒200米的速度傳播。海浪衝到岸上後,造成重大破壞。據26日晚的統計,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強烈地震已造成6300多人死亡。
張曉東回答了此次大地震後人們關注的三個問題:
首先,今年全球大地震未見增加,但印度板塊運動有增加跡象。除了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強烈地震,24日澳大利亞與南極洲之間的海底發生了裡氏8.1級地震,26日印度尼科巴群島西南海域也發生了7.5級地震,這些地震的發生地點全部在印度板塊的邊界上。但張曉東指出,8級以上的大地震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少見,一般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多時一年還會發生幾次,今年全球地震的次數還略少於歷年的平均水平。
其次,減少海嘯危害依賴預報。目前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不錯。當地震發生後,有關部門將地震的位置、震級和類型輸入電腦,即可分析出它是否會造成海嘯、海水波動程度及其傳播方向,然後就可盡快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預警,通知居民撤離。另外,在易受海嘯侵襲的沿岸地區可提前構筑能阻擋海浪的防護設施,以減少損失。
第三,由於發生此次地震的海域與中國之間有陸地相隔,因此海嘯不會波及到中國。另外,由於中國大陸以東有一系列島嶼組成的天然地理屏障,可阻擋海嘯,因此太平洋地區的海嘯對中國大陸沿岸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博訊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