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資料價值嚴重被低估 明年中國物價可能大漲
中國的物價走勢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官方和半官方的觀點大多認為物價不會繼續上漲,而以國外大投行為代表的市場機構則傾向於物價會進一步上揚,亞洲開發銀行甚至預測2005年我國CPI將上漲4.9%。上述觀點的分歧,實質是對推動今後物價上漲的主導因素有不同的認識。前者主要看老的因素(投資膨脹和糧食漲價),後者則看重新的因素(國際油價)。實際上,本輪投資過熱和物價上漲,有一個深層次的背景:中國的要素市場化進程嚴重滯後。包括土地、資金、勞動力和資源在內的生產要素價格被嚴重低估是導致投資過熱的重要誘因。如這種狀況得不到徹底改變,市場自身就不能對投資過熱進行有效抑制,宏觀調控就永遠走不出行政手段的迷宮,就會造成事實上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並存。實際上,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將是下一步改善宏調和改革的著力點。從中央傳遞出的各種政策信息來看,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資金市場化、勞動力保護和資源市場化已經或正在被納入下一步的政策重點,這必然對要素價格、進而對物價總水平產生巨大的影響。
首先,國家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在土地資源稀缺性日益突出的情況下,這必然使土地價格有較大幅度上漲。
其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全國性的「民工荒」,並已經導致勞動力價格的上漲。珠三角和蘇錫杭等地企業相繼調高了民工工資,幅度大致在10%到30%之間。就「荒」字而言,勞動力短缺不可能成為一個長期現象。但今年出現的「民工荒」已折射出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開始出現變化,這會促進勞動力價格向其真實價值的調整,並推動政府勞動力保護政策的到位。民工工資上漲的趨勢很可能向全國蔓延,並波及到其他行業。伴隨物價上漲,出現輕度的「價格工資螺旋」可能不是危言聳聽。
再次,資源類公用事業產品的提價仍會呈加速態勢。由於存在通脹壓力,今年初國家限制地方政府對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的提價。但下半年,這些提價措施已陸續展開,並導致居住類價格明顯上漲,已對CPI形成新的上升壓力。儘管政府可以在某一個時期進行控制,但資源緊缺的根本矛盾決定了這些產品的價格必然繼續上升。據有關國際機構預測,整個世界初級產品市場價格在2005年也將持續上升。這無疑都將加速國內資源類公用事業產品的提價進程,並導致居民煤、電、油的消費價格繼續上漲。
此外,明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維持較高價位的可能性在增加,國內現行的石油定價機制又在今年暴露出種種弊端。因此,不排除明年我國石油市場化改革會提速,明旯
- 關鍵字搜索:
-
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