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成為難民「天堂」
在世界各工業化的民主國家都在重審政治庇護政策,並大幅刪減難民的收容名額時,澳大利亞政府卻決定不刪減2002~2003年會計年度間暨定每年12,000名的難民收容額。據亞洲時報2004年6月12日報導,澳大利亞所以能夠維持目前難民收容名額的其中之一原因是因為:它可能是今日唯一能夠對邊界仍實施實質管控的主要工業化國家,因而它能掌握其移民與難民政策。當其它的工業化國家正面臨持續失控的人口流入,治安與社會基礎建設也受到嚴重地影響,內部並承受到相當的公眾壓力,迫使他們採取強烈行動時,澳大利亞仍能延續實施其一貫的庇護與移民政策。
移民人口之管理是工業化國度今日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利的交通、全球化通訊科技的革新,使得極偏遠的鄉村都有機會看到衛星電視的播送;第三世界國家持久的經濟困境、長年的內部衝突與社會的動盪等這些問題,更加重了未開發國人民所無法擺脫的絕望感,因而導致了全球化的人口移動。其最後的結局便是──導致了大量的非法移民。
這些被移民湧入的工業化國家,則要面對一個愈來愈棘手的難題──如何在大批移民當中去區分「難民」與「非法移民」。根據1951年國際慣例之定義,難民是指逃離迫害的人群,不論是政治上的、宗教的或是種族上的皆然。
在1983年,西歐地區所收到的政治庇護請求總計達73,700件,尚可應付;到了1992年,便達到了692,000件;從1991年至1995年間,西歐全體合計申請庇護的件數達到約240萬件。這些數字當然還不包括數十萬的非法移民,他們則是直接選擇了暗地裡的生活。當難民的申請件數增加時,辦理手續的費用也隨之增加。估計從1990年至1998年間,那些歐洲國家花費約美金400至450億元在管理其政治庇護體制。
澳大利亞身為繁榮的工業化社會之一員,它也面臨著與西歐和美國相同的挑戰;亦即,如何維持對於邊界的掌控。雖然地理上的因素並不能全完排除,但其影響力正形消弱。在現今黑社會活動日益熟練的時代,從中國大陸或印尼走私人口、組織性的船運非法移民至澳洲,已不會比自東地中海沿岸安排相似船運量載送庫德人(Kurds)或斯里蘭卡人(Sri Lankans)至義大利來得困難太多。
澳大利亞能與其它的工業化國家有所區別之處,在於其政治的意向對於進入其國的人皆保持控管。以此為基礎,澳大利亞的庇護政策則根據三項原則。第一,在所定的12,000名難民收容額中,將其中6000個名額配給從國外選出特別需要庇護的難民。所以,世界上任何地區的難民皆可申請到澳大利亞定居,而且還不用親自到澳洲的土地上就可辦理。
接下來的2,000個名額是分配給「上岸者(onshore)」的需求。根據澳大利亞的立法,以合法方式進入澳大利亞的外國人,在其簽證仍有效的期間請求庇護,則可特惠地給其簽證延長期限,期限內尚可看到其案件辦理的進展。若其申請被認可,他就可獲得庇護;如果資格不符,他就必須離開該國。
最後4,000個名額則是給「未登岸者(offshore)」的案件。所有因涉及人口走私而抵達澳大利亞的非法移民會在到達時被逮捕。被拘留的原因不是由於申請庇護,而是因為非法入境。這群人若申請難民身份仍會被接受,但是基於安全的理由,辦理期間仍需被拘留在較寬鬆的環境中。這些案件由於都是屬於「二手客」,若在登岸前被認定出來,便會被轉送到未登岸案件處理中心,亦即到諾魯(Nauru)、馬奴斯(Manus),後來再到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等地。
雖然澳大利亞是近代第一個給予非法入境者寬鬆的拘禁,並留待查核其難民身份的國家,但它並非唯一的。航向美國的古巴難民船,在公海上就會被美國海岸巡防(US Coast Guard)攔截,並強迫登船 。被認定不是難民的人會在12小時內被遣送回哈瓦那(Havana);被認為是難民的人則送到關達那摩(Guantanamo),在那兒他們將被拘禁,並經進一步的篩檢。如果認定並非難民,則將他們遣返古巴;如果他們被認定是難民,就給予除了美國以外第三國的庇護待遇。華盛頓方面另有一併行的措施,即每年定額地從古巴移入人口。美國的此套制度,完善地符合了1951年之國際慣例,因為它的確保障了難民不致再被遣返施加迫害的國家。雖然難民不一定能到心目中選擇的國家去,但也確實獲得了庇護;另前題是,他不能再以難民的身份再移居至較喜愛的國家去。
報導說,正當這種收容中心的想法透過持續的國際間交涉來加速實現時,澳大利亞在給予難民居所方面已躋身世界上在最慷慨之國家之一;在比例上僅次於加拿大。於2000年,澳大利亞每一百萬個居民中有342位難民,挪威是333位,美國258位,瑞典166位,日本則是一個都不到。
大紀元
- 關鍵字搜索:
-
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