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社會價值是一個社會存在的基礎。所以:①是否存在(共同的)社會價值是區分社會與非社會的標準。②而是否存在社會主體價值是區分無主體價值社會(即原始社會)與主體價值社會(其它社會形態)的標準。③而社會主體價值是什麼,又是區分各主體價值社會的標準。
這裡的第二點,也就把原始社會劃分出來了。從第三點看,我認為,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加上今後的一段時期,有兩種社會主體價值:一個是「權力」, 另一個是「資本」。所以,也就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權本價值社會(權本社會)和資本價值社會(資本社會)。權本社會,就是以權力的價值為社會的主體價值的社會。資本社會,就是以資本的價值為社會的主體價值的社會。關於「資本」及資本社會的內容和特徵,請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資本(主義)理論》。
當然,主體價值社會中,以社會各階段的不同特徵(主要特徵或特別的、與眾不同的特徵)作為劃分標準,就可以劃分為更為具體的社會形態。所以,權本價值社會又可以分為四種社會形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公本社會和前資本社會。奴隸社會,就是以奴隸主對奴隸的人身佔有(奴隸主對奴隸的人身所有權的專權)為特徵的社會。封建社會,就是在權力的個人分封和個人專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公本社會,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基礎,以公法人、公權力為基本、主導的社會。公本社會又俗稱「社會主義社會」(公本社會包含於社會主義社會當中),也就是我國從一九四九年到「文革」結束的那段時期的社會形態。前資本社會,就是從權本社會到資本社會的過渡時期的社會,包括物產資本社會和後公本社會兩種。物產資本社會,是封建社會到資本社會的過渡階段;後公本社會,則是公本社會到資本社會的過渡階段。「資產階級專政」時期的社會(國家),就是物產資本社會。我國社會從「文革」結束到現在就是屬於後公本社會。前資本社會,是屬於權本社會的一種社會形態。資本社會也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一般的資本社會(後資本社會、多元資本社會),後一階段是「福利資本社會」。實質上,馬克思所夢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屬於「福利資本社會」的一種形態,或者更明確地說,共產主義社會就是資本社會「提前」發展到福利資本社會的一個階段。共產主義社會已經到達了福利資本社會,但是,它的這種到達是「提前」的。而這種「提前」,就是因為有了「共產」(即全民共有資產)的存在和發展。所以,才會定義出 「共產主義(社會)」這個概念。關於福利資金、福利資本和共產主義等的具體內容和定義,請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共產主義(社會)理論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實質》。福利資本社會的形成是人類社會的一個質的、飛躍性的巨變,它是一般資本社會發展到福利資本社會的變化,也是人類社會由物質文明社會發展到精神文明社會的變化。而且,由於社會價值的多元化,這一階段又開始向「無主體價值社會」轉化了。至於這一階段以後的發展變化,我們現在暫時無法用理性想像得到。
原始社會向權本社會的轉化有一個過渡時期,就是從公權力(或公法人)的產生到國家的產生這一段時期。權本社會向資本社會的轉化也有一個過渡時期,就是「前資本社會」時期。過渡時期的社會形態一般劃歸到前一種的社會形態中。原始社會向權本社會的轉化、形成和權本社會向資本社會的轉化、形成都有其固有的標誌。權本社會側重於其政治特徵,所以,其標誌以政治上的轉變為主(為準);資本社會側重於其經濟特徵,所以,其標誌以經濟上的轉變為主(為準)。公權力(或公法人)的產生,是原始社會在政治上開始向權本社會轉化的標誌;而國家的產生、形成,則是權本社會在政治上正式形成的標誌。個人或家庭私有制的產生是原始社會在經濟上開始向權本社會轉化的標誌;而個人或家庭私有制的完全形成,則是權本社會在經濟上正式形成的標誌。物產的資本化,是權本社會在經濟上開始向資本社會轉化的標誌;而勞動力的普遍資本化,則是資本社會在經濟上正式形成的標誌。(中產階級,即知識勞動力階級的形成和知識經濟的形成,其實也是資本社會在經濟上形成的標誌)。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是權本社會在政治上開始向資本社會轉化的標誌;而民主的形成,則是資本社會在政治上正式形成的標誌。
關於社會形態的劃分,另外,還有三種次要的方法。第一種是:把整個人類社會劃分為自然社會和政治社會兩個階段,政治社會中又可劃分出「國家社會」階段。公權力(或公法人)的產生,是政治社會產生的標誌;國家的產生,則是國家社會產生的標誌。政治社會先於國家社會產生。第二種是:除原始社會(無主體價值社會)外,把人類社會分為專權社會和民主社會兩種。專權社會也就是階級社會階段。專權社會其實也就是權本社會,因為以權力為本,就必然會形成專權。所以,專權社會主要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公本社會和前資本社會四個階段。民主社會只有資本社會正式形成後,才可能形成。第三種是:把整個人類社會分為物質文明社會和精神文明社會兩種。精神文明社會是達到福利資本社會(包括共產主義社會)後,才形成的。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公本社會→前資本社會→資本社會→共產社會→福利資本社會(開始精神文明社會),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理論上的各階段。到現在,世界上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基本上已經進入了「資本社會」階段,具體的時期大約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隨著「知識經濟」的出現和「中產階級」的形成,基本上表明瞭「勞動力的普遍資本化」。而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中國進入了公本社會階段。「十年文革」,其實質就是堅持「完全的公本主義(社會)」與倡導「發展資本經濟的公本主義(社會)」的兩大集團在政治上的鬥爭的具體表現。「文革」過後,中國就開始了發展資本經濟的道路,這也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了「前資本社會」階段(具體就是「後公本社會」階段)。雖然,由於政治上、社會思想上、文化教育上的大力「反資本主義」,維護「公有制」、「公本主義」,以及經濟上的「公本(經濟)主體」的原因,中國進入「前資本社會」的特徵被徹底掩蓋了。但是,中國社會的轉變,卻仍然是不可否認的。而且,為了把「文革」後的這段時期與「文革」前的那段時期進行區別,我就把「文革」後的中國社會稱之為「後公本社會」階段。中國的「後公本社會」發展至今,在社會上、政治上已經出現了「私產入憲」的呼聲,這就表明瞭「對私有財產的保護」的開始,也就表明瞭中國在政治上也開始向資本社會轉化了。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後,世界各國進入了「前資本社會」階段,就是「物產資本社會」階段,也就到了「資產階級專政」的時期,這也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和鬥爭的開始。馬克思的「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鬥爭」的理論卻是在1948 年才算產生的。中國「文革」結束後,也進入了「前資本社會」階段,就是「後公本社會」階段,也就到了「公權階級專政」的時期,其實,這也是無權階級與公權階級的矛盾和鬥爭的開始。只不過,由於沒有正確理論的解釋和指導,再加上共產黨的竭力掩蓋和政治教化,這種矛盾和鬥爭就顯得非常隱蔽和分散了,其具體表現為:「反腐敗」、「越級上訪」、「民眾圍聚某某政府鬧事」、「農民抗稅」、「民運」、「人權」,等等。關於無權階級與公權階級的矛盾鬥爭理論,請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階級(矛盾和鬥爭)理論》。
我的這套理論,對於我們認清中國現在所處的人類社會的階段,對於我們認清中國社會的各種狀況,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國現在是公本(主義)社會、是專權社會,比資本社會要落後,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希望大家要敢於承認這一點。正所謂「承認錯誤,才能改正;承認落後,才能前進」。我們對中國的真正改革,也需要對國家的各種狀況的正確認識。雖然,我國較為落後,但是,我國的確還是有一個隱性的「優越性」存在的,那就是現有的「國有資產」。這個優點對於我國今後能夠 「提前」進入「福利資本社會」(即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是非常有利的。然而,這只是「隱性」的優點,如果不明白這個「隱性」優點的性質,不懂得運用和利用的話,這個「優點」就會成為缺點。我國的「國有資產」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乃至現在就成為了「腐敗」的資源。對於這個問題(有關「國有資產」的改革和發展的問題),我另有兩篇文章《我的所有制理論》和《公有制的問題和我對公有制的改革建議》,可以具體說明和解決這個問題。請各位查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吳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