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誰人天生適合民主?──回湘君先生
湘君先生提出的《誰人天生適合民主?》問題,其實是搞民主運動遇到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中國適合搞民主嗎?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否認民主制度的優越性,也並不是說中國不應該搞民主,而是民主在中國能不能搞得成。湘君大概認為民主具有普適性,我以前也持同樣的觀點,但是後來對這個觀點逐步產生了動搖。我提出「中國人的性格不適合搞民主?」的問題,也是自己這些年觀察和學習的結果。
我認為西方人天生具有民主的氣質,而東方人先天缺乏這種民主的氣質。西方的民主體制的起源:古希臘的民主社會是自發產生的,不是從什麼獨裁社會演變過來了;近代美國法國民主革命也是自發產生的,不是來自外國侵略干涉的外部壓力。西方的民主社會和民主運動是來自這樣自發的傾向,中國的民主運動卻完全不同,是在西洋炮艦的威脅下產生的。如果沒有洋人用大炮敲開中國的大門,中國將一直在獨裁的道路上發展下去。沒有強加外力情況下,中國自發地走向獨裁社會。
用術語來講,西方的民主是「原發性」的,而東方的民主卻是「繼發性」的,「繼發性」東西就難免會有適應性的問題。「桔逾淮為枳」,橘子和枳子本為同一物,把它種在淮南就長成大而甜的橘子,把它種在淮北就長成小而澀的枳子,這全是由於土壤和氣候的不同造成的。東西方的社會觀念完全不同,把西方民主思想引進東方,就類似於把淮南橘子引種到淮北,難免變了味道。
以前我寫過一篇《猴性的證明----中國民主之路為何艱難》,提到結群生活的動物有兩種生態,一種以猴子為代表,稱為猴型生態;另一種以大雁為代表,稱為雁型生態。猴型生態是一種特權與等級的生態,猴群裡分為猴王、上等猴和下等猴三個階層,猴王裡還分大猴王、二猴王、三猴王等級別,上等猴和下等猴的階層裡也還有上位和下位的區分。兩隻猴相遇時,立即可以看出其上下等級關係。級別較低的猴目光向下,不能直視級別較高的猴;下級猴要給上級猴讓路,還要給上級猴搓背搔痒。猴群裡的猴王是靠武力產生的,最強壯的公猴打敗其他挑戰者作猴王。猴王有很多特權,美食他先吃,母猴他先挑等等。
與此相比,雁群中的領頭雁不是靠武力產生的。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大雁被推舉為領頭雁,有些類似於人類社會的民主選舉。領頭雁病倒或死去後,雁群中會根據經驗與見識選舉出新的領頭雁,不會出現爭奪領頭雁地位的暴力衝突。領頭雁雖然領導整個雁群,它的待遇卻與其他大雁一律平等,沒有任何特權。雁型生態是一種均權與平等的生態。人類社會中的獨裁體制類似於猴型生態,民主體制類似於雁型生態,所以也有人形象地把獨裁社會稱為猴型社會,把民主社會稱為雁型社會。
猴性和雁性是天生的,那麼中國人是不是因為具有較多猴性,而不適合搞民主呢?很多國家都搞過民主體制的試驗,中國也在辛亥革命時期搞過民主體制的試驗,但結果均不令人滿意。如此眾多民主試驗失敗的原因在哪裡呢?大多數搞民主試驗國家的國民缺乏「民主精神」,卻硬生生地引進了民主國家體制,用舊思想來運作新制度,自然搞不出好的效果。
什麼是「民主精神」呢?所謂民主精神就是民主的思維方式。民主的思維方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原始期。一個原始部落隨著人口的增長,周圍的動物捕殺光了,植物摘採光了,人們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進行遷移。可是往哪裡遷移呢?有人提出往東方遷,有人提出往西方遷,有人提出往山上遷,有人提出往海邊遷,在眾人意見紛紜的情況下,這個部落怎樣做出最後的決定呢?這時人們的思維方式就決定了他們的行動。
第一種想法是大家意見不一致就乾脆「散夥」,願意到東方的人就到東方去,願意上山的人就到山上去,各走各的路。這種思維方式後來被稱為「無政府主義」思想,非洲大陸的原始居民多半持「無政府主義」思想。由於「無政府思想」的人群難於統一行動,無法發展成為巨大的國家,現在山野叢林中散佈的原始部落,大多是「無政府主義」者的後裔。
第二種想法是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願意到西方去的人多就往西方遷移,願意到海邊去的人多就往海邊遷移,少數服從多數。這種思維方式後來被稱為「民主主義」 思想,歐洲大陸的原始居民多半持「民主主義」思想。古希臘城邦就是尊重大多數人意見的民主國家的原型,現代的民主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這與這裡的居民長期以來具有民主思想的傳統,習慣採用民主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有密切關係。
第三種想法是採用部落中最有智慧、最有見識的智者的意見,智者說往東方走大家就往東方遷移,智者說上山大家就往山上遷移。他們認為智者具有常人沒有的「天才」,智者的看法最正確,所以多數的庸才應該服從少數的天才。這種思維方式後來被稱為「獨裁」思想,亞洲大陸的原始居民多半持「獨裁」思想,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堯、舜、禹」就是部落中天才的聖人。現代亞洲國家以獨裁政權居多,這同樣與這裡的居民長期以來的獨裁思想傳統有密切關係。
無政府主義、民主主義和獨裁都是從原始人類中誕生出來的不同思維方式,不是什麼偉人特別設計發明的,也不存在誰先誰後的問題。中國現在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馬克思的社會進化論,認為民主體制是從獨裁體制進化發展而來的,民主體制比獨裁體制更先進,民主取代獨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種說法顯然誤解了民主和獨裁的本涵,人類最早的民主社會並不是從獨裁社會進化演變而來,民主並不比獨裁更先進,民主取代獨裁也不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發展規律。另外馬克思只是提出社會經濟制度的進化學說,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進化發展,但他並沒有說從獨裁體制向民主體制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民主和獨裁的最根本區別反映在人們的思維方式上:我們應該服從多數?還是應該服從精英?民主的思維方式贊成服從多數,民主思想認為人與人的智力差別有限,每個人都有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所以應該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針。民主投票時人人平等,不管博士還是文盲,都是一人一票。獨裁思想則認為人與人的智力差別很大,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一個天才和一個蠢才作出的判斷有完全不同的價值。獨裁思想認為大部分人都是愚人和庸才,他們無法自己領導自己,所以需要智者為愚者做主,需要聖賢和精英對普通民眾進行家長式的獨裁領導。中華思想就是典型的獨裁思想,因此中華思想本身就是反民主的。
也正是由於民主產生的機制不同,所以中國人和西洋人對民主的「感覺」完全不同。西方人把民主人權視為空氣、視為水,是每時每刻也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而中國人卻把民主人權視為大衣、手套這樣的道具,天氣不好時暫時披上一件民主的大衣,天氣好轉就把大衣拋到一邊了。現在一些人反對中國搞民主,反面例子就是俄國搞民主把國家搞窮了,經濟搞砸了。他們看來如果民主不能富國,何必要搞?中國人對民主的期望值究竟在哪裡呢?
湘君:再談誰人天生適合民主--回林思雲君
自打開始上網,就讀到林思雲先生的文章,很欣賞林先生淵博的學識和理性的壇風。
現在,很高興能夠有與林先生面對面討論問題的機會。
湘君同意林先生的說法,民主制度發源於西方,沒有辦法從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中生發出來,如果沒有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也許中國的歷史會沿著專制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可是,如今,中國的國門畢竟打開了,西方的意識形態也進來了。而民主政治,從制度的層面來看,只是一張皮,一套遊戲規則而已,西方有現存的民主制度在著,我們若要用,也用不著再去摸索五百年,拿來用就是,別人能玩的遊戲,我們也能玩。同屬儒家文化圈的韓國,臺灣就在玩著,雖然有些東方特色,但你不能說那不是民主或者說是民主的失敗,至不濟也可以說是民主的變種。而且我們也可期待,這樣的民主還在不但的完善之中。所以,湘君覺得,中國至今未能形成民主政治,不是適合不適合民主的問題,而是我們有沒有內在的民主要求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湘君同意林先生意見,國人習慣了專制政治,缺乏要求民主的內在衝動,沒有外在的壓力,那層皮根本拿不過來。
然而,如果按照林先生的思路走下去,得到的結論便是中國人不適合民主,所以在中國毫無民主的可能。而這一點,卻是湘君不敢苟同的。民主政治的精義並不是最高領導人大選或多黨制,也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民主政治的精義在於權力制衡,也就是三權分立(加上新聞制約,也有人稱為四權分立)。有了成熟的權力制衡,最高領導人
如何產生,倒不是最重要的。韓國,臺灣是多黨輪替,而日本基本屬於一黨執政,但都可稱得上民主政治。而中國,即使在一黨執政的情形下,也未必不可建成民主政治。
做一個假想,如果中共黨內有民主選舉,而選出的黨的總書記可自動成為國家主席的候選人,交由人大通過。同時,人大,政協都從黨委系統中獨立出來,真正發揮對黨和政府的監督作用,這樣的一種政治模式,不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民主政治嗎?中國人玩民主,並不一定要照搬西方,也可以有自己的玩法。湘君一直認為,中國的民主進程,不應該照搬西方,一步就跨到領導人普選和多黨制,而是應該從現有的國人都能適應的現狀出發,從人大政協的逐步改革和鬆動開始,希望有更多的獨立候選人能夠競爭人大代表,使人大能夠逐步代表各個利益價層,逐步脫離橡皮圖章的現狀,對政府形成真正的制約,這樣,我們的民主政治,便逐漸形成了。
對那片故土,湘君一直是充滿期待的,畢竟民主制度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現在開放了,期待著會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具備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制意識,中國的民主政治會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和發展。二00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林思云:答湘君,中國老百姓不太喜歡民主
和湘君這樣的理性朋友交談,實為一件爽事。
湘君說中國搞民主有可能,我也其實希望中國民主早日實現。可是問題是,這樣的「民主」是英明領導或民主活動家恩賜給老百姓的,並不是老百姓自發訴求的。
中國老百姓最不滿的是裁矗課頤看位毓(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也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