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三件沒想做的事 (1)
康熙帝做了許多對中華民族有利的好事。其中最主要的是,初步奠定了中國遼闊疆域的版圖。這也許是他對中華民族歷史最偉大的貢獻。這些暫且不說,我想換一個角度去看看他。其實,他的在中國皇帝序列中執政時間最長的62年的歷史,頗堪玩味。仔細考量,這位偉大的皇帝,在漫長的62年的執政生涯中,有三件他沒想做的事。
這三件事是:一是沒有妄殺功臣;二是沒有迫害士子;三是沒有大興土木。
先說他沒有妄殺功臣。
作為一個皇帝,錯殺個把人或一些人,本不足怪,是其份內應有之事。即使是錯殺了一些功臣,亦不足怪,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說的是妄殺,或叫嗜殺,就是有計畫分步驟地濫殺,而且矛頭直指功臣。
開國皇帝大都有這個癖好,或者叫惡習。其中,以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表現得最為突出。朱元璋是中國皇帝中惟一一位貧苦農民出身的。他是由農民起義領袖而變成封建國家皇帝的。他的皇位的取得是非常艱難的。這位貧苦農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貧苦。而是窮到衣不避體、食不裹腹的程度。全家9口人,一次飢荒就餓死了5口。家裡養不起,朱元璋只得於17歲時出家當和尚。誰知寺上也養不起,他只好走出寺門,作了一介雲遊僧。這一流浪,就是3年多。雲遊僧和窮乞丐沒有什麼區別。他嘗盡了人們的白眼,飽受了世間的飢寒。他是由社會的最底層一躍而為人世的最頂端。一個地獄,一個天堂,這個天淵之別,在他的心裏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他深知,他所享受到的一切榮華富貴,都是因為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要想子子孫孫永享富貴榮華,只有保住皇位。有了皇位,就有了一切;沒了皇位,就沒了一切。皇位就是一切。這個看法,應該說是正確的。但是,怎樣才能保住皇位呢?他的回答卻出人意料。他認為,只有把和他一同打天下的勛臣故舊斬盡殺絕,皇位才能保住。因為他對這些勛臣故舊瞭若指掌,深知他們在智慧、才氣和能量方面,都遠遠地高過他的子孫,因此,他便向他們下手了。
到71歲朱元璋死,功臣宿將幾乎被他殺光了。
朱元璋有一個理論,睡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別人還有一個理論,修正主義分子就在你的身邊,你怎麼辦?警惕性之高,有異曲同工之妙。朱元璋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殺人就不必手軟了。真可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但是,康熙帝沒有妄殺功臣。康熙帝的曾祖父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祖父皇太極建立清朝,這兩朝是在東北。父親福臨進駐北京,在位雖18年,但死時也只有24歲。所以,康熙帝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是,他實質上是不是開國皇帝的開國皇帝。然而,他所實行的卻是開明寬鬆的政策。
康熙帝不濫殺人。對結黨擅權的輔政大臣鰲拜的處置,就是一個明顯的實例。康熙帝智擒鰲拜後,立即宣布鰲拜種種罪行,最後總結說:「貪聚賄賂,姦黨日甚,上違君父重托,下則殘害.生民,種種惡跡,難以枚舉。」康熙帝既然作了明確表態,康親王傑書等議政大臣便以極左的姿態,毫無顧忌地上了一道奏折,列出鰲拜的欺君擅權、結黨亂政的30條大罪,並提議對鰲拜等予以嚴懲。對鰲拜一族,鰲拜本人,革職立斬;其親子、兄弟亦立斬;妻和孫,罰為奴。家產籍沒。其族人有官職及在護軍者,一律革職。對鰲拜的同黨,如輔政大臣遏必隆等列出姓名的24位高官顯宦,則建議分別立絞、立斬或凌遲處死。
面對這一要求立即嚴懲的奏折,康熙帝並沒有頭腦發熱。他再次召見鰲拜,儘可能地弄清事實真相。本著「法外施仁,區別對待」的原則,康熙帝對鰲拜一案作出了出人意料的處理。鰲拜,以功免死,終身軟禁。其兄趙布太、其子那摩佛,從寬免死,加以拘禁。遏必隆,「無結黨之事,免其重罪,削去太師及後加公爵。其原有一等公,仍准留與伊子」。過了幾個月,又「特為寬宥,仍以公爵,宿衛內廷」。有幾位還免罪留任,如山陝總督莫洛、山西巡撫阿塔、陝西巡撫白清額等幾位封疆大吏,就都留在了原任。內外滿漢文武官員,當時由於畏其權勢而不得不依附者,也公開宣示,不予查處。此一大案,僅處死了9人。
為防止株連,對互相揭發告密的,公開制止。同時,又對被鰲拜迫害的官員,一律平反昭雪。一場大案,只用十天就處理完畢。從中不難看出,康熙帝舉重若輕的處理複雜問題的才能。當然,他其時只有16歲。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肯定是起了關鍵作用的。
康熙帝對三藩中尚藩的裁撤,也是很講策略的。平南王尚可喜坐鎮廣州,轄廣東。吳三桂反叛後,尚可喜沒有跟著造反,依然忠於清廷。那時,西邊的吳三桂反,東邊的耿精忠反,尚可喜腹背受敵。但他毫不動搖,堅決聽命於朝廷。後來,尚可喜病故。其長子尚之信跟隨吳三桂反叛。再後來,吳三桂病死,尚之信又投降了清朝。最後,康熙帝處死了尚之信,但對忠於清廷的尚可喜則加以優恤。對他的妻氏和兒子都給予寬免。這種區別對待的策略,使他輕鬆地裁撤了三藩。
終其一朝,62年來,康熙帝始終沒有濫殺功臣。
- 關鍵字搜索:
-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