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人言人殊的地方
BBC中文網記者魏城:十多年前月薪56元人民幣,如今年收入高達幾十萬元--對某些幸運的中國白領來說,中國是個令他們"好夢不斷的地方";京城豪華酒店內,富豪美酒佳餚,一擲千金;隔壁廉價餐館中,"川妹"辛苦打工,薪酬微薄;昔日富商大起大落,淪落異國,慨嘆中國是個"累身累心的地方"......
那麼,中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在中國誰能買這樣名貴的轎車呢? (法新社)
崩潰?繁榮?
不同的人,對中國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受。
對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來說,中國是一個"行將崩潰"的地方。章家敦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中國即將崩潰》。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或許有'改變',但並沒有'進步',還有太多結構性問題,所以我才會認爲中國已經沒有時間了。"
但對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來說,中國是一個"爲每個人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的地方。大前研一批駁了章家敦的"中國崩潰說"。他說:"在未來20年內,中國將成爲全新型態的政治與經濟實體,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作爲生產基地,或是市場,中國都將非常具有競爭力,都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對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來說,中國是個統計數位年年出現"里程碑"的地方。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李德水如數家珍:去年中國經濟比前一年增長9.1%,成爲1997年以來經濟年增長率最高的一年;去年中國的人均GDP也首次突破了人均一千美元。李德水說:"這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的消費結構將會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2003年是中國經濟重要的里程碑。"
先富?先窮?
但對從美國"海歸"的國際風險管理有限公司駐北京代表石磊來說,"人均收入"這個詞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毫無意義,中國是個收入差距迅速拉大、社會急劇分層的地方。
他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他家附近有一個小學,每到週六,學生們都去學校補課,而週末休息的學生家長們通常都會接送孩子補課。他路過這所小學時常常看到,這些家長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各式各樣:有開著賓士、寶馬等名貴轎車的,也有開著夏利車或小麵包車的,有推著自行車的,有蹬著三輪車的,有擠公共汽車的,甚至還有步行的。石磊不無憂慮地說:"這些孩子們在校園裡是平等的,但一出校門口,就馬上分出了三六九等。他們幼小的心靈肯定或多或少地烙上了階級烙印。"
但對某些"海龜"來說,這正是中國吸引他們的地方:有自行車、三輪車,才顯出他們開賓士、寶馬的"格調";有大量的廉價餐館的存在,才顯出他們經常出入豪華酒樓的"高雅"。一位從英國回去的"海龜"甚至說,他回國的動因之一,就是想感受一下他在西方根本不敢奢望的"使喚女佣"的感覺。
當然,有些從來沒有出過國的幸運兒,收入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對他們來說,中國的確如鄧小平所說,是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地方。
但對許多參加中國官方網站"新華網"網上論壇討論的網友來說,中國也是個"讓一部分人先窮起來"的地方。
在新華網的"發展論壇"上,有一個題爲"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另一面......"的帖子,其點擊率和跟帖率非常高,是普通論題的十幾倍。此帖結尾一句問話 "改革開放這多年,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呢,還是讓一部分人先窮起來了呢?"引起許多網民熱烈討論。一個署名"養心齋"的網友跟帖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才導致大部分人窮了起來。只有讓大部分人窮下去,才可能保證一部分人富起來。"
但另外一位網友"孤獨的龍"說:"兩級分化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歸宿?客棧?
也許,那些既有海外生活經歷、又有回國種種對比的"海龜"們對中國的看法更有意思。
從加拿大"海歸"的龍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說,就目前來說,中國是一個創業的非常難得的好地方。
即使已經過了創業年齡的山東畫家徐川青,在奧地利度過了十年"找不到北"的生活之後,也"落葉歸根",返回了老家濟南。用他的話說,中國是他的根之所系、靈感的源泉、心靈的歸宿,是他感到能夠"靜下心來畫畫"的地方。
北京重信建築裝飾工程公司運營總監楊帆曾經在美國學習、工作了十多年,他之所以決定返回中國發展,也是因爲他認定,中國是個創業的地方。但令人費解的是,他說,中國不是他的歸宿。
楊帆說:"我認識的一些拿到美國身份後'海歸'的朋友都說,如果他們在中國賺不到錢,他們就會返回美國,如果他們在中國賺到了足夠的錢,他們也會返回美國養老。"原因何在呢?楊帆說,中國貧富差距過大,令人感到不安;整個社會價值評判標準單一,完全以個人財富多少來衡量人生成功與否,使人感到壓力過重;一些有幸先富起來的人大起大落,昨日坐上賓,今朝階下囚,令人感到不寒而慄......
"中國不是一個能夠讓人'善終'的地方。"楊帆說。
中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