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新政未能「錦上添花」不得不順應大勢的三中全會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閉幕。官方媒體自然對會議的成果大吹大擂一番,也對會議的「重要性」大肆渲染一番。然而,實際情況與此相差甚遠。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有三項,一是深化市場經濟的改革;二是修改憲法的部分內容;三是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做報告。這三項內容都被海內外媒體在會議召開之前做了過份樂觀和過高估計的渲染,似乎這三項內容又在為「胡溫新政」「錦上添花」。中共玩弄語言遊戲
過往中共召開中央全會,由黨的一把手或其它重要領導人做工作報告,這是相沿已久的模式,這種模式對一個政黨而言,無所謂存在什麼問題或不存在什麼問題。如今,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首先是由中共媒體吹風,說是今次會議由「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做工作報告」,就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又是「要擴大黨內民主」,要「擺正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的關係」,「是胡溫新政的重大舉措」,等等。好像這真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情,是三中全會的「一個政治亮點」。海外輿論甚至對此做了中共要實施政治體制改革的推論和聯想。
這當然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三中全會閉幕時發表的公報說「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全會充分肯定十六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這兩句話可以說平淡無奇,而且是中共會議公報的套話,絲毫看不出有什麼「新風新政」「改弦更新」之意。實際上中共只是玩弄了一下語言遊戲而已。三中全會之前和三中全會之中,中共的黨內民主沒有絲毫擴大;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的關係依然如故,也即中央委員會根本無法監察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的日常工作和決策過程;政治體制改革當然更談不上。
如果說,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的上述兩句話有什麼「微言大義」的話,那倒是突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這個「領導集體」而淡化了胡錦濤這位「為首」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這倒是符合黨內目前情況的「實事求是」的陳述。因為在江澤民太上皇槍指揮黨的格局下,胡錦濤這位總書記,這位黨的一把手既不是什麼「核心」,也不能真正「為首」。
市場經濟是人民創建的
今次十六屆三中全會的重頭主打戲,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也即人們所說的深化市場經濟的改革。為此,中共在「決定」中強調了「五個堅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這些都是相當八股的陳腔濫調,說不說,意義根本不大。直到今天,一說到市場經濟,中共還是要戴上一頂「社會主義」的紅帽子。好像非如此,發展市場經濟就是大逆不道,就很難說出口。其實,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分別;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經濟。若說共產黨領導下的市場經濟和民主國家制度下的市場經濟的最大區別,則在於共黨集權下的市場經濟被一小撮官僚特權階層隨意扭曲,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結合,造成極大的社會不公和貧富巨差。在這樣的市場經濟中,共產黨的官僚特權是無法無天的,遊戲規則是混亂不堪的,商業行為是弄虛做假、欺騙成性的,正當生意人和廣大消費者是任人魚肉、宰割,自身權益是毫無保障的。現在,中共一說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被人們想到這些;中共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在三中全會的公報中強調「堅持」,誠可悲夫!
中共在三中全會的公報中還強調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這句話從反面揭露了一個歷史事實,也即中國的經濟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多事情中,是人民群眾衝破了共產官僚的重重阻力甚至打擊迫害,自發實行起來的。這就是「群眾的首創精神」。二十多年前,安徽農民實行「包產到戶」,就是冒著被打成反革命的風險,十幾個農民寫了血書幹起來的。中國大陸市場流通領域出現突破,起初也是一群所謂「無業遊民」衝破中共官員的圍追堵截,當了所謂「二道販子」而完成的。中國大陸私營企業更是在中共巨頭江澤民、李鵬當年咬牙切齒的說要把他們「整得傾家蕩產」中發展起來的。所有這一切「群眾的首創精神」都代表了市場經濟必然打敗計畫經濟的時代潮流,中共想壓也壓不住;若硬壓,只能自己完蛋。因此,中共只能順勢,只能厚著臉皮說「尊重」云云。
「以人為本」是個騙局
公報還說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種說法固然動聽,但讓人覺得非常虛偽。什麼「以人為本」?共產黨的集權制度是最不尊重人,最摧殘人,最拿人不當人,最反人性和反人道的。在集權制度下,人的權利、人的尊嚴、人的自由被統治者肆意剝奪,肆意踐踏。作為個體的人和作為群體的人民,都處於無權的地位,任權勢者蹂躪、宰割。在一黨專政制度下,絕不可能做到「以人為本」,只能是以共黨之權為本。若按照社會發展規律,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了,個人和人民能夠真正享有和使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利了,那麼一黨專政也將煙消雲散了。對此,中共非常清楚。因此,他們在掌握絕對權力、壓迫人民的情況下,還要起勁的鼓吹「以人為本」,鼓吹「人的全面發展」,只能是徹頭徹尾的欺騙。
十六屆三中全會有關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定中最令人注目的有兩點:一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有事業及其它行業。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它企業享受同等待遇。」二是中共首次提出了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
私營經濟始終處於不安之中
決定中所說的「非公有資本」就是私營資本。但中共對此總是「猶抱琵琶」、吞吞吐吐,玩弄文字遊戲。改革開放已經實施了二十五年,中國也加入了WTO,但中共對「私營」「私有」還是不能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面對。這說明兩條:一是中共還是未能衝破傳統意識形態的教條束縛;二是中共對「私」字還是懷有「敵意」。有這兩條存在,私營資本、私有經濟在中國大陸就始終處於或明或暗的不安與危險之中。不知哪一天,中共又會對私營資本、私有經濟「舊恨新仇一齊湧上心頭」,手起刀落,大肆砍伐。
中共允許私營資本進入以往嚴禁的「基礎設施、公有事業及其它行業」,這不是什麼「英明決策」和「德政」,而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在中共政治腐敗、化公為私之下,早有不少中共領導幹部或其家屬,巧立名目,把搞到的財富以私營資本的名義進入「基礎設施、公有事業及其它行業」,繼續大撈特撈。當這一情形成為現實之後,中共又為此作出了一個堂而皇之的「黨的決議」,並把這一切「推薦」給「憲法」,企圖通過修憲將這一切合法化!
中國已經加入了WTO,許多「基礎設施、公有事業及其它行業」必須對國際資本、私營資本開放,對此,中共已經沒有選擇。三中全會上做出相關決定,只是順應大勢而已,個中並沒有什麼「破舊立新」「思想解放」的政治意義。
建立產權制度別無選擇
說到建立現代產權制度,這也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來的頗遲。中共過去一直講「公有制」「集體所有制」「私有制」,不講產權制度。這些東西是共產黨意識形態裡的特有名詞、特有概念,既不準確,也不科學,是為計畫經濟和共產黨控制一切社會資源服務的。中共一直用這樣的抽象、空洞的概念來掩蓋將一切社會資源據為共產黨所有的事實。
改革開放後,外資湧入,市場經濟確立,私營企業大發展,所有這一切都要求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歸屬清楚,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可以說,沒有現代產權制度,就不會有「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經濟。
對此,海內外經濟學界早有呼籲和作出過科學的論證,但中共一直相當抗拒,把它視為「西方資產階級的經濟理論」,是「在挖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牆腳」,「不符合中國國情」等等。然而,事物發展的規律不以中共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中共既然要改革開放,既然要建立市場經濟,既然要加入WTO,既然要和「世界接軌」,就要按「西方資產階級經濟理論」所揭示和研究出來的遊戲規則辦事。
「三個代表」入憲毫無意義
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還通過了一個《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此建議將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
中共要修憲,是近半年多來被炒熱的一個政治話題。主要有兩個內容:一是要把「三個代表」寫入憲法;二是要把「保護私有財產」寫入憲法。但是會議公報並未提及這兩條是否已寫入有關建議中。然而,公報中有一句話似乎已經做了明確的暗示:「把十六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寫入憲法,有利於憲法更好地發揮國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眾所周知,中共十六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就是帶有江記烙印的「三個代表」。看來,把「三個代表」寫入憲法,已經成為中共中央全會的決策。以人大「橡皮圖章」和「舉手機器」的功能而論,「三個代表」入憲已成必然之勢。
其實,「三個代表」是否入憲,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中共建立的是一個權力至上的體系,有了權力就有一切;沒了權力就沒有一切。江澤民只要掌握槍桿子,掌握黨國最高權力,他那個「三個代表」怎麼說,怎麼寫,寫在哪裡都可以,都一樣。有一天,他若喪失了權力,他那個「三個代表」怎麼寫,寫在哪裡都沒有用,都會被人一下子拿掉,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關於「保護私有財產」入憲的問題,看來也能成事。因為中共已經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中,強調建立歸屬清楚的現代產權制度。若私有財產不能受保護,現代產權制度就建立不起來。既然要建立現代產權制度,那麼保護私有財產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有關決議,她不能把「保護私有財產」寫進去,因為她要為「共產主義而奮鬥」,而憲法則可以寫進去。這就是三中全會的公報只提「產權」不提「私有」的原因。
(《爭鳴》2003年11月號)
- 關鍵字搜索:
-
胡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