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薩斯別動隊

美國有這樣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出現突發疫情或生化武器襲擊事件,都可以迅速到位,處理危機。這就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屬下的疫病情報小組(Epidemic Intelligence Service,EIS),一支應對疾病爆發危機的的快速反應部隊。

這支特殊的醫療部隊成立於冷戰開始後不久,其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監測和控制傳染病,並作為可能發生的細菌戰的預警系統--這些使命在今天看來仍然有效且更加緊迫。組建近半個世紀以來,疫病情報小組一直默默無聞,乏人問津。「9/11」改變了這種狀況,尤其是在美國遭受炭疽菌襲擊之後,疫情小組開始走進公眾的視野之內,它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中所顯現出來的不可或缺性也開始得到美國政府的肯定。為了提高疫情小組的應急能力,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長湯普森(Tommy G. Thompson)近日給它增加20名工作人員(疫病情報小組在各州及地方衛生部門原有167名職員)。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今年7月份宣布要建立一個類似的部門。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疫病情報小組經手完成了一萬多次傳染病疫情調查和醫療行動,其中包括在全球發起根除天花和小兒麻痺症(polio)運動、探尋愛滋病毒傳播途徑、研究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和SARS病毒、到幾內亞比索醫治霍亂以及赴烏干達抗擊埃博拉病毒等等。他們最近的一次「戰鬥」就是參與追查策劃炭疽菌襲擊的恐怖份子。

疫病情報小組的工作地點是全球性的:也許這一天他們會在一間美國監獄裡檢查某種突發病毒感染情況,而第二天則要乘上飛機遠赴衣索比亞參加抗擊梅毒的任務。「我們更像地球村居民。」前疫情小組駐中國和非洲工作人員金(Robert Kim-Farley)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

在遭遇疾病突發事件的時候,疫情小組第一步即要確定病毒或病菌的來源,這並不容易。趕赴各地發病現場的疫情小組工作人員先將病人的血樣和其他樣本收集起來送往當地醫院化驗,然後將結果報告給在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總部。由總部來進行綜合分析並最後確定傳染源之所在。

疫情小組偵察傳染源所採用的手法其實無異於一般的偵察手段,包括對目擊者和感染者的詢問、製作疫情爆發點地圖以及實驗室化驗等等。以1985年爆發的李思特菌(Listeria)食物中毒事件為例(該事件導致142人感染,48人死亡),疫情小組發現此次的疫情有一個特徵:感染者大多是西班牙裔的孕婦。那麼,西裔孕婦和非西裔孕婦有何不同之處呢?疫情小組這樣追問。結果他們發現二者在飲食習慣上存在差異。於是他們以此為線索,找到了傳染源:一種被污染的墨西哥乳酪。

2001年10月份,當一家超市購物導報的圖片編輯被發現感染炭疽菌後,疫病情報小組官員24小時全天候跟隨聯邦調查局特工一道追查炭疽菌來源,最後查出炭疽孢子被藏於報社信件收發室內。在這以後不久,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一位工作人員在處理郵件的時候,發現其中的兩封信件攜有炭疽菌。這兩件事情讓調查人員意識到恐怖份子的襲擊目標是媒體的信件收發室,其所用的襲擊途徑則是郵件。這樣一來,雖然策劃者仍未查出,但已可以通過對郵件進行處理達到保護公眾的目的了。

「炭疽」事件說明美國公共衛生監測系統存在著漏洞。其中之一就是聯邦、州和地方公共衛生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這降低了政府應對襲擊的動員能力,致使公眾接受到各部門相互矛盾的信息,從而造成了恐慌,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接受了這個教訓後,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動手創建了一個更具協調能力的全國性應急網路,並加強了與其它涉及衛生和安全的政府機構--如聯邦調查局及地方消防和警察部門--的聯繫與合作。

此外,如上文所述,對在此次「炭疽」事件中表現突出的疫病情報小組的建設工作也加強了,它現在所受重視的程度即使不是絕後,也是空前的。

劉見林,《華盛頓觀察》週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