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緊抓新聞媒體 改革之路遙遙無期

 2003-07-08 06: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近來甚囂塵上的新聞改革傳言,迄今仍未明朗化,然而透過部分改革方案的周邊訊息與中共當局對香港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態度看來,所謂的新聞改革將著眼於市場化競爭需求,在中共仍緊握新聞媒體作為宣傳統馭工具的前提下,真正的新聞改革和政治改革一樣都是緣木求魚。

  今年五月份以來,中國大陸推動媒體改革的訊息逐步浮出,六月二十日晚間中央電視臺發布的一則消息:「中宣部、新聞出版署和國家郵政總局決定,除了科技期刊外,其它報紙期刊的出版單位至二零零三年九月底,暫停二零零四年度一切報紙期刊的征訂活動」,被部分新聞學者形容為「中共改革媒體的先聲」。

  其後,媒體報導宣傳部門將在九月前整頓國家新聞機關體制,僅保留黨機關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及「求是」雜誌;至於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僅保留一份單位機關報,其他報章雜誌一律脫離原單位,轉由政府監管成立的法人團體管理。

  北京傳播學者認為,從淘汰黨及機關報、開放私有企業及外資投資的角度來看,新聞媒體可能隨著這些促進市場化的手段,爭取到較寬鬆的新聞自主空間;但是,從中共宣傳部門加強對新聞編輯的控制權來看,在「黨指揮媒體」原則下,宣傳機器角色將更難掙脫。

  學者認為,中共推動所謂「新聞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著眼於愈來愈白熱化的媒體競爭,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跨國媒體集團亟欲進入大陸市場的龐大壓力。為了持續掌握媒體宣傳機器的力道,中共當局不得不採取這種「斷尾求生」的方式,淘汰大量依賴公家預算生存的黨報或機關報,藉以加強宣傳管制。

  如此一來,由中共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等單位推動的「新聞改革」,不但能減輕政府過去為了支持這些媒體所承擔的財政支出,也能透過更有效率的方式實施媒體審查與管理,有效控制生存下來的新聞媒體。

  事實上,中共宣傳部門對媒體推動市場化改造的目的,並非改革媒體、賦予更多新聞自由,而是透過股權控制、編輯控制等更具市場化競爭力的方式,持續控制媒體宣傳內容,確保媒體扮演國家宣傳機器的角色。

  中共當局控制媒體的措施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改變,中共中宣部副部長李從軍日前在電視訪問中即強調,媒體集團必須「注意自己的意識形態特徵及導正輿論方向的責任」;中共廣電局長徐光春也表示,未來的改革中有幾點不會改變,包括媒體作為「導正輿論方向」的角色,以及中共對媒體管理、對媒體人事的掌控。

  這樣的態度同樣表現在對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態度上,這項引起香港五十萬民意反彈的立法,包括對媒體的控制條文,引起香港傳媒強烈批判。長期以來中共從來就視控制媒體輿論為確保政權的必要工具,如今想將控制媒體的手伸進香港,這只是邏輯上的必然,不會因為輿論反彈就停止。

  由此可知,中國目前推動的媒體改革並非放寬媒體控制的信號,外界過度期待只會和「七一」政改一樣落空;雖然傳媒極力爭取新聞自由,但要脫離中共宣傳體系控制的努力仍舊遙不可及。

中央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