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殺死"你 "I sars you" 以SARS之名 華文媒體報導的非典型文字遊戲

新加坡華裔人口約七成半,《聯合早報》是最重要華文報紙,日常報導上除卻非典型肺炎就以「沙斯( SARS )」稱呼新疫症。「沙斯」你,意思就是我「殺死」你,英文的用法也一樣,看誰不爽就「I sars you」。另在「 WHO」條下:誰?原本不少人問「是誰」的機構,終於有了抬頭的一天,在短短几個星期之內吐氣揚眉。這個作者是不是寫得很過癮呢!

非典型肺炎爆發以來,傳媒對新病毒的寫法各自各精彩,有些採全名,有些索性簡寫或以縮稱出之,受眾不免眼花繚亂。沒法子啊,病毒是嶄新品種,公眾缺乏基本認識,傳媒從業員只好「摸著石頭過河」,新知識大都即學即用,五分鐘專家是也。新聞媒體最初只管叫非典型肺炎(英文 Atypical Pneumonia),這是俗稱,學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Severe Acute Respirato- ry Syndrome ,簡稱 SARS ),元凶是冠狀病毒。確實個案以外,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分法,還有懷疑病例( suspected cases)和可能病例( probable cases)之別。

「沙士」還是「薩斯」

傳媒尚未對新疫症中文名稱定於一尊,遑論規範化。中英並列者有之,又中又英者有之,先英後中者更不乏見,端的是百花齊放。近日瀏覽比較好些華文傳媒對「世紀疫症」的不同寫法,綜合幾點心得以供參考。

港報的主流是非典型肺炎,標題又簡稱「非典」,與內地傳媒處理手法同。大陸報刊原來也愛以 SARS 稱之;反而港報內文不流行簡稱「非典」(《大公報》、《文匯報》等親北京報紙除外),往往縮稱「肺炎」(當然,非典型肺炎不等於肺炎,否則何以解釋「非典型」)或音譯「沙士」。《文匯報》等一些港報,喜歡於首次報導時寫「非典型肺炎( SARS )」字樣,隨後以 SARS 稱之,不譯「沙士」

《明報》新聞中凡首次提本病時寫「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SARS ),然後稱 SARS ,例如引述一卡拉 OK 發言人說,「數字反映市民開始擺脫對 SARS 的恐懼」。《信報》、《星島日報》等報的新聞報導除了非典型肺炎、非典和 SARS 交叉互用,副刊和評論文章作者間也寫作「沙士」,顯然較自由。內地新聞媒體不用「沙士」之類音譯,看來當地從業員自覺規範意識較強,有以致之。《蘋果日報》罕見採「沙士」寫法,但圖表則不時用上,例如《「沙士」病人死亡比率》。港報用字方面靈活走位,不囿於遣詞用字規範框框,以表達功能為先。惟須指出,港報不採另一音譯「薩斯」。英國廣播公司的中文網,在「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後面括上簡稱「薩斯」。

「炎」的文章

香港傳媒罕在「非典」上做文章,轉向「肺炎」或「炎」字來發揮文字遊戲精義。例如報紙上有「肺炎專版」、「抗炎戰役」、「奪命肺炎」、「抗炎英雄」、「低密度住宅近期成為買家眼中的避炎新貴」等應時字眼;電視節目更曾有《高度戒炎》之作。彷彿競相「剝削」世紀時疫的剩餘價值,不遺餘力。

講到英文縮略字 SARS ,原來洋人新聞機構暫說不上規範化,例如,英國《經濟學人》週刊和美國主要報刊多採全大寫縮寫的 SARS ;倫敦《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獨立報》、《衛報》和《觀察家報》等,卻都選擇 Sars 這創鑄縮略字,首個字母大寫,其餘細寫,以示其新乎。

臺灣官民不約而同以 SARS 表達非典型肺炎,不光中央通訊社電訊 SARS 連篇,就是《中國時報》、《聯合報》版面上,均無 SARS 不歡,漪歟盛哉;兩家大報在疫情報導上實行華洋「兩條腿走路」,間中在標題和內文使用「煞」字代 SARS ,例如抗煞、防煞,好一個煞字,表義功能等於同期港報上的抗炎、防炎,亦即臺港分別找到單字作為非典型肺炎代稱,似較內地的「非典」來得自然些。臺報甚至將煞字當成特定動詞使用,如「煞死」表示死於 SARS 。我找臺灣唯一教育專業報紙《立報》五月一日的社論做統計,發現標題和內文用了十次 SARS ,而「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只有一次。在中央社電訊中,凡首次寫 SARS 時加括註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臺灣一向將 syndrome 譯作症候群。

臺報愛用英文縮稱並非新鮮事,估計與社會崇洋(美)風氣有關。 SARS 之外,像以下的中英夾雜式新聞標題刊諸報端,讀者見怪不怪:「 WHO以中國臺灣登錄疫情」、「 LCD業面臨有單可接無地生產」,當中 WHO是聯合國屬下世界衛生組織英文縮稱,而 LCD是新興電腦行業術語,即液晶顯示屏。

我「沙斯」你

回到非典型肺炎寫法,在東南亞多華裔聚居國家的報紙也不拘一格。新加坡名列五大「非典肺」重災區之一,早階段隔離措施做到較快較狠較準,才不致淪為受世衛組織旅遊警告打擊之國。新加坡華裔人口約七成半,《聯合早報》是最重要華文報紙,日常報導上除卻非典型肺炎就以「沙斯( SARS )」稱呼新疫症。該報作者吳慶康於五月一日發表《沙斯詞典》一文,開宗名義這樣說沙斯:全人類威廉亚洲官网 詛咒名詞。我「沙斯」你,意思就是我「殺死」你,英文的用法也一樣,看誰不爽就「I sars you」。另在「 WHO」條下:誰?原本不少人問「是誰」的機構,終於有了抬頭的一天,在短短几個星期之內吐氣揚眉。這個作者是不是寫得很過癮呢!

與新加坡北鄰的馬來西亞,華裔佔總人口逾兩成,刊行華文報紙超過五份,當中以《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市場佔有率最可觀。《南洋商報》採用非典型肺炎寫法,標題則常用「非典」這個簡稱,與中國大陸傳媒寫法相近。競爭對手《星洲日報》卻似乎愛與臺灣同行看齊,報導時愛以英文 SARS 代表非典型肺炎,現舉《星洲日報》兩個相關新聞標題為例:「韓總理致電溫家寶.慰問中國 SARS 疫情」、「李顯龍: SARS 來襲.準備面對工資續凍結」。《星洲》報導中的 SARS 無處不在,

乍看與臺灣《中時》或《聯合報》恍若一對孿生兒!

如果「非典」是內地對新疫症叫法的最愛,則「薩斯」恐怕是北美不少華裔(尤其非廣府話居民)鎮日掛在口邊的新詞,當地華文新聞網站「多維」所發表文章,不少都譯非典型肺炎為「薩斯」。看不見的病毒有助加強家庭凝聚力,使大眾更重視公共衛生之道。華人雖在「正名」上受病毒「分化」,在亞洲儘管叫「沙士」、「沙斯」,橫越太平洋則轉化為「薩斯」,那絕對無損矢志戰勝瘟疫的決心。

全球華人媒體寫法多種多樣,並非囿於畛域之見或受政治成見所蔽,各師各法不過各有喜好,名稱取捨常取決於本地智慧,以受眾喜惡為依歸;音譯意譯都好,全名簡寫縮稱也罷,總之受眾知情權大過天,重視以全面疫情資訊號召公眾拉響作戰令,遇隱形強敵殺你沒商量,「一個也不能少」哪管有幾多個叫法和縮稱。

明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