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對這次中國人大開幕以及朱鎔基報告的報導,僅僅一筆帶過。有關報導的主要著墨點,放在胡錦濤和江澤民的關係上。
*朱鎔基臺前作報告胡江幕後較量*
《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人大正式開幕,表情外向的朱鎔基在會場上作報告,然而真正的權力鬥爭舞蹈是在幕後進行的。60歲的胡錦濤和他所取代的76歲的江澤民之間的鬥爭,將決定這個飛速改變的國家未來的前途。
《紐約時報》說,儘管江澤民會讓出國家主席的職務,但是他的廣泛的權力基礎將使他在若干年內仍然是非官方的中國政策決定者,江澤民還將保留權力很大的國家軍委主席的職務。《紐約時報》預計,中國新舊領導人派系的鬥爭,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將會日趨激烈。
中國人大開幕的消息沒有出現在<<華盛頓郵報>>的頭版。在要聞版的第13頁,《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朱鎔基的報告。題目是「總理說中國必須援助失業否則會面臨動亂」。文章強調朱鎔基關於失業問題的談話,說如果城鎮失業問題解決不好,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統治的基礎就會受到動搖。
*九三年金融風暴朱鎔基挽救經濟*
香港<<開放>>雜誌刊登林保華的一篇文章,談到對朱鎔基的評價,特別是一九九三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中國推行的宏觀調控,挽救了中國經濟,挽救了國家也挽救黨,那是他最大的功勞。林保華認為,朱鎔基的這個功勞,鞏固了江澤民的地位,留住了李鵬的面子。但是也正是這個功勞,引起江澤民的猜忌,李鵬也沒有減少他的敵視,而不少太子黨更因為朱鎔基阻擋了他們的財路而憎恨他,這也增加了朱鎔基以後施政上的阻力。朱鎔基還禁止軍隊辦企業,也同軍隊利益集團產生尖銳的矛盾。
*朱鎔基後期退縮有原因*
香港《開放》雜誌文章認為,朱鎔基後期的退縮和妥協,可能有幾種原因:一是他個人撼不動中共這個龐然大物;二是早期的右派帽子使他患得患失;三是害怕退休後受到打擊報復。總之,他是中共黨員,不能同共產黨制度決裂而有他的侷限性。歷史不可能給他太高的評價,他在任期內也沒有動用那口棺材而成為悲劇性人物,因而也不可能萬古流芳。
*兩岸口誤成兩國閉口不談法輪功*
海外觀察家注意到朱鎔基在念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在談到臺灣問題的時候,把「兩岸」念成「兩國」的口誤,以及朱鎔基在他的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到法輪功。這是從2000年以來,政府首次在人大會議上不對江澤民鎮壓法輪功持支持態度。而過去三年的工作報告,都強調要與法輪功進行堅決的鬥爭。
- 關鍵字搜索:
- 海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