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報告根據大陸較具競爭力的廿四個城市近年相關的標準統計資料,以及專家、居民問卷資料進行分析,得出城市綜合和分項競爭力結果如下:在廿四個城市中,優選的十個最具競爭力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廈門、無錫、天津、大連、杭州、南京。
從區域的角度大致地看出,大陸城市競爭力從強到弱依次是珠江流域、長江流域、閩江流域、環渤海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在樣本城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東南沿海的幾個中等城市,如珠海、東莞、溫州等競爭力竟在一些大城市之上。
在個別項目評比上,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為上海。調查指出,上海地理環境優越,是大陸與世界經濟交互作用的樞紐和平臺,金融、貿易、經濟中心,綜合創新中心。政府部門辦事效率高,執行政策富有創造性和靈活性。
在廿四個城市中,其資本、科技、區位、秩序、管理等競爭力方面均居第一位;在人才競爭力、文化競爭力、聚集力等方面居第二位;綜合競爭力榮獲全國之冠。不過報告中也提出當前限制上海競爭力提升的因素,包括國有企業改革任務繁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不夠快,市民相容心理缺乏,高級人才薪酬偏低等。
「綜合競爭力提升最快的城市」為北京。北京聚集了全國最多、最優秀的知識和技術精英,人才競爭力居全國第一;資本實力、金融控制力均僅次於上海;科技實力居全國之首,高新技術產業及產業區迅速發展。但是北京要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心,還必須改善人居條件,加快制度創新,提高管理水平,用具體措施吸引外地人才。
「開放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為深圳。深圳在實現城市創新和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擁有許多不可替代的、非流動性競爭優勢。深圳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遠高於其他城市,開放競爭力居第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技術先進,競爭力居全國第一,管理競爭力僅次於上海,居第二位。深圳若能迅速建立高水準的教育體系,解決人才、科技資源的引進及遠端使用等難題,深圳最有可能成為大陸高科技創新產業的「矽谷」。
廣州為「企業管理競爭力最強的城市」。廣州綜合資本存量、金融控制力居全國前列,資本競爭力居全國第五。廣州經濟結構在全國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第三產業比重在全國大城市中最高,更是華南地區重要的製造業生產中心。
在管理競爭力方面:其政府辦事效率在全國城市屬比較高之列,政府執行政策較具創造性和靈活性;企業管理競爭力居全國第一,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整體管理形象表現突出。
其他個項評比還包括:廈門的長期平均經濟增長率最高、無錫的輕紡工業競爭力最佳、天津的科技與製造業最具潛力、大連的管理和城市美譽度最高、杭州的環境競爭力最高、南京的人才競爭力最強、東莞的製造業競爭力提升最快、珠海的環境與文化競爭力最強。
青島創造知名企業最多、武漢為綜合區位競爭力最強、福州經濟持續增長最快的省會城市、溫州重商與開拓意識最強、重慶在西部開發中最具競爭力、蘇州的外向經濟最活躍、成都的經濟穩定性最佳、寧波的經濟制度競爭力最強、石家莊的企業平均規模最大、西安的高科技產業競爭力最強、哈爾濱在東北亞最具競爭力、南昌在京九沿線競爭力最強。
工商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