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價不斷下滑看中國宏觀經濟病態
北京當局公布,今年頭兩個季度,中國國民經濟呈現強勁增長,第一季度增長率為7.6%,第二季度增長率達8%。然而,與此極不相稱的卻是,物價持續下滑,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去年初,全國物價微幅上漲,當局聲稱通貨緊縮的局面結束。殊不料,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物價再度開始掉頭下跌,迄今,物價連續下跌已經十一個月。以七月份來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0.9%。其中,城市下降1%,農村下降0.7%。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全國物價水平一跌再跌?
其一,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鑒於富人與窮人的兩極分化愈益突出,中等收入者的隊伍未見成長,以及城鄉差距急劇擴大,以至國內消費者構成與消費品結構脫節。比如,當所有消費品都呈現價格下滑之際,僅有服務價格繼續上漲,而服務性行業,恰恰是大款們的日常消費行業。除此服務行業之外,針對其他商品,富裕階層消費飽和,中等收入者消費有限,窮人階層消費不起。之所以如此,正如一些專家所指出的那樣: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嚴重失衡。不參與創造GDP的要素分配過多,參與創造GDP的要素分配不足。
其二,下崗失業人數繼續增加,民眾普遍缺乏消費信心和消費熱情。長假旅遊消費熱潮減退,使所謂「假日經濟」淪為泡影,便是一個明證。受此影響,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價格也大幅下降。
其三,經濟結構不合理。人民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工業方面,呈現兩難境地,即一方面,多年低水平重複建設形成大量過剩生產能力,另一方面,產業升級換代才剛剛起步,這種兩難局面又剛好與消費結構轉型相伴,惡化了供求關係。其四,當局政策失誤。國內市場內需不足,是由來已久的問題。當局的一貫做法,僅僅是大舉國債,盲目增加貨幣供應量,試圖以擴大政府投資,來刺激就業與消費,然而,經濟結構的深層次弊端卻從未得到改造,舉債的結果,只是徒勞地積累了更多呆滯、空轉的資本,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其五,外力作用有限。據瞭解,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出口增長和外商投資所拉動的。到7月份,出口年比增速升至28.1%,而1到7月份,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年比增長22%,計算下來,上半年,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國經濟增長,是由出口增長和外商投資所構成的。
然而,外因從來主導不了內因,經濟體制的沉□,大面積的官場腐敗,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政策,均使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變得積重難返。再說,加入WTO之後,關稅降低,國外廉價商品漸漸湧入,使國產貨相形失色,也難免國產貨面臨價格下調的壓力。
所有這些表明中國經濟仍然深陷通貨緊縮的嚴重危機,呈現於一些大城市的表面繁榮,代替不了整個宏觀經濟的停滯和病態,更代替不了廣大農村的赤貧與動盪。高位數的經濟增長,與連續不斷的物價下滑,本身就構成了中國經濟的荒謬與矛盾。
- 關鍵字搜索:
-
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