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禹守陵四千年 142代子孫隱藏驚天秘密
圖:大禹第一百四十一代孫姒紹品在禹陵前。 按:一部千年家譜,埋藏了一個千年的秘密。在紹興市的市郊,一個家族四千多年來一直以活化石的姿態頑強地證明著大禹存在的真實性,他們的職業是為大禹守陵,從公元前一九二三年,一直守到今天。每一次戰爭、瘟疫及其它自然災害都給他們帶來滅族之災,最淒涼的時候闔族只剩下父子三人。至今這個家族在全世界也只不過一千餘人。他們創造了一個英雄家族悲壯的史詩。中科院把這個家族作為重點研究對象。有外國史學家驚嘆:這是只有偉大的中國人才能創造出來的最偉大的人間奇蹟。
古老神秘祭禹儀式
會稽山,就在紹興城東南六公里處。據先秦典籍記載,華夏始祖黃帝的玄孫、偉大的治水英雄大禹就埋葬在這裡。禹下葬後一百年,這裡就叫禹陵村了。
每年的六月初六,會稽山下禹陵村的村民們都要舉行古老而神秘的祭禹儀式。據大禹的第一百四十一代孫姒紹品、第一百四十二代孫姒大牛講,儀式是禹的兒子姒啟當政時創製的,一直流傳到今天。
相傳農曆六月初六是禹王的生日,祭祀從這天夜裡開始。夜幕剛一垂下,禹陵前立即變成人的海洋。香菸繚燒燭光飄搖之中人們跪在地上,無論是白首的老者,還是黃髮的幼童,神情都是那麼肅穆。他們一聲聲地呼喚祖先禹王的名字,吟誦著流傳了四千多年的「經文」--「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姒大牛說,此歌名叫《五子之歌》,為禹的五個孫子所作,歌詞大意是頌揚禹的功德。歌聲字字含淚句句傳情,一直唱到次日凌晨三時。那一夜,會稽山的山上山下瀰漫的是上古時代的遺風流韻。
世譜中記載禹姓姒
姒氏家族的人向記者出示了一部《姒氏世譜》,這是一個備受中科院關注的珍貴文獻。該譜曾被南宋著名文學家王十朋修正過。王十朋官至龍圖閣學士。龍圖閣為宋代名閣,其中主要珍藏皇帝御書、典籍和全國各姓的世譜等。紹興的姒氏族人請他幫助修復世譜,主要是因為他能夠飽覽一般人難以見到的各種世譜和文史資料,從而補充姒氏代代相傳的世譜的不足。果然,王十朋拿出了一部珍貴的皇家藏本《姒氏世譜》。官本與民本的合一,這就是現在記者看到的被中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姒氏世譜》了。
譜中記載,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他從舜那裡繼承王位後第十年,即公元前二○二四年冬天,他也像堯舜那樣從首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或太原市或河南安陽)出發向東南狩獵巡視。他來到了妻子女嬌的故鄉茅山,隨從們按照他的要求在山上給他造了一個極其簡陋的行宮,即一個草房子,院子的正中樹了一桿巨大的龍旗,龍旗之下,插著一柄象徵王權的玉鉞。他就在行宮裡住了下來,並傳令四方諸侯,務必在次年的春天來到茅山,他要考核大家的政績。春天到了,禹在茅山上大會各路諸侯,對政績突出的進行了封賞,同時也殺了一個不守政令的防風氏。為紀念這次成功的「幹部考核」,禹將茅山改為會稽山,會稽即會計,就是考核功績的意思。
禹病逝葬會稽山
秋天到了,這位白髮蒼蒼的八旬老人對臣下說道:「我恐怕要死在妻子的家鄉了。把我葬在這會稽山上,使用蘆葦做
- 關鍵字搜索:
-
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