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終於低頭:承認做帳掩飾投資虧損
「(編者按:慈善機構將基金再投資,賺錢並不為過。但賺取的利潤是否用於慈善事業?對投資油無監督?這是問題根本所在。希望工程如果不能滿足所有失學兒童就學問題,那麼,其投資行為也是不妥當的)法新社星期三報導,[希望工程]管理部門終於決定公開帳目--只怕公布的是另一本帳!
北京威廉亚洲官网 一期《三聯生活週刊》(下稱《三聯》),發表題為「青基會的贏與虧」封面文章,全方位報導希望工程主管機構,青基會涉嫌違規投資風波,並引述青基會法人代表、常務副理事長徐永光首度承認掩飾投資虧損。
而在3月21日,廣州《南方週末》曾試圖報導希望工程涉嫌違規投資事件,但遭當局勒令停止發行。日前,《三聯》發表多篇環繞希望工程捐款涉嫌違規投資的報導。
報導引述徐永光承認,目前青基會累計赤字達1800萬元。他還承認,蘇州熱療儀、北海房地產等多個投資項目虧損,但他因為虧損「形象很不好」,而採用了「平帳」手法,即將虧損項目轉移到其他較好投資。《三聯》引用財務專業人士的話,質疑這種手法不符合慣常的財務操作。
在此之前,徐永光和青基會秘書長顧曉今一直強調,「投資增值是不得不為的事」,是為瞭解決工作經費。但徐永光在接受《三聯》訪問時承認,在1993年之前,青基會一直違規提取5%捐款作經費。而當時青基會的工作成本只需2.9%,根本不需要投資。
對於徐永光的辯辭,《三聯》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批評徐永光的這種「宏偉理想」。毛說,「慈善本身就不是以逐利為目的,這是公益事業的一個理念問題。」「如果考慮工資和回報,為什麼要做慈善呢?」
《三聯》的報導,令人對希望工程捐款涉嫌違規投資事件,有更深入的認識,包括掩飾虧損的會計手法。報導引述青基會法人代表徐永光承認投資蘇州醫療儀、紹興中青、北海房地產等多個項目皆失利,但這些虧損全部採用了「平帳」的手法,「包在(有)盈利的項目裡面,帳就平掉了」。
明報報導說,青基會今年2月底發表「聲明」指過去10年利用暫存款6200多萬,賺取近7000萬,「增值」1.12倍。徐永光在《三聯》記者追問下,終於承認了總投資超過1億元,而7000萬回報中,有2200萬靠國家外匯政策「坐收增值」,實際投資回報只有4000多萬,故1.12倍的說法不實。自命「投資家」的徐永光還透露,青基會目前的赤字達到1800萬元。
對於青基會從未對外交代投資內容,《三聯》引述(不具名)「更公允的研究者」指出,將自己的投資操作長期置於暗箱裡面,顯然是有問題的。青基會秘書長顧曉今則辯解,這是因為擔心公眾無法接受,因此只要保證自己「不要在其中有貪污行為」即可。
《三聯》的報導指出,由於缺乏監督機制及制度性安排欠缺,中國不少慈善組織也是這樣的操作。但也並非全部如此,並舉出中華慈善總會從成立伊始,即請外國會計公司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進行審計。
報導引述財務專業人士質問,「更重要的問題是,青基會為什麼從未公開說明自己的投資?」「更公允的研究者」則指出,「以信譽為生存最重要前提的基金會組織,將自己的投資操作長期置於暗箱裡面,顯然是有問題的。中國的基金會組織自己也需要反省。」
對於希望工程的違規投資,有人認為是缺乏社會監督機制業務主管單位要對基金會的行為承擔責任,而業務主管單位一般是政府機構,所以一監督就監督到政府的頭上了,而政府機構會有意無意地運用手中的權力壓制監督。其結果就是,公眾無法強制基金會遵紀守法,正如公眾沒有能力強制政府一樣。
內部治理結構畸形和外部監督失靈的結果就是,一方面公益機構不可能對社會負責,另一方面要想不出問題全靠自律。但是,自律是靠不住的,因此這類機構幾乎不可避免地要出問題,而且一出問題就是「大問題」,就給機構帶來「毀滅性的後果」。試想,如果有外部監督,例如新聞監督,公益機構稍有閃失立即就會受到指控,它們就會引以為戒,不至於一錯再錯。否則,問題得不到及時披露、遏制,日積月累,一旦紙包不住火,就將毀於一旦。所以說,社會監督是一種防微杜漸的機制,是公益機構健康發展的保護神。
- 關鍵字搜索:
-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