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靜在北京清華大學完成了三年的碩士課程,從去年十一月開始直到現在,她不停地參加企業招聘會,最多的時候一週參加了十八個。去年,像她這樣的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只要待在學校裡,就會有好的企業找上門來。於靜沒有想到,今年找工作會這麼難。
儘管如此,畢業於名牌大學的於靜還是相信自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其他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就沒有這麼樂觀了。官方統計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一百四十五萬人,比往年多出三十萬人,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但整個中國內地市場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總量不但沒有上升,反而略有下降,就業壓力十分明顯。
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後,全球經濟進一步陷入不景氣,導致跨國公司和外資、獨資企業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新招人員名額,尤其是高盛、摩根斯坦利等一些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而麥肯錫等諮詢公司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有些部門甚至不招人。
跨國公司也減少聘人
全球著名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華明和滬江德勤--去年每家公司招收的畢業生都在一百名以上,但今年只有安達信、畢馬威招人接近一百名,其他幾家都在六十至八十名左右。就是中國內地自己的投資銀行,例如中金公司的IBD部門,在招人方面也採取少招新人、把僅有的名額向海外歸來人員開放等措施,IBD招了六個人,其中有五個是海外歸來的。
國有企業的情況也一樣,據北京成偉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書成說,在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儘管國內經濟維持高速增長,但是從微觀上說,企業感受到的經濟環境仍然十分嚴峻。同時由於政府裁員,被裁退的人員也大量衝擊了就業市場。去年到成偉公司應聘的人之中,只有四個工商管理碩士(MBA),今年光是前往應聘的清華、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畢業生就有二十六人,其中還包括經濟學博士。
要求月薪不足千五元
名校名牌專業畢業生求職都這樣困難,更別說這些年來一直持續低迷的文史哲類畢業生了。在上海的一個大型招聘會上,一個小公司的市場調查員工作,竟然也有大批文史哲類畢業生前來搶奪,並且開出的月薪都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元(折合約一百八十美元)以下,可見他們遇到的求職困難有多大。
文科類中,以往「金領」、「白領」輩出的金融、貿易、財會專業,畢業生求職形勢嚴峻;理工類中最熱門的電腦、通訊專業同樣遭遇「倒春寒」。隨?資訊科技泡沫經濟的消減,以及「九一一」後,美國大量資訊科技企業倒閉,大量公司裁員,資訊科技企業的不景氣直接影響了這一原先的黃金行業。中國國內大批資訊科技、通訊公司,例如聯想、恆基偉業、華東科技、北方電信等相繼進行了百分之十至二十五幅度的裁員;一些原本每年都要招聘大量畢業生的公司,今年或者銷聲匿跡、或者把招聘條件定得很高。
最為明顯的就是中國四大通訊公司,往年中興、華為、巨龍和大唐四家是招聘大戶,每家每年都要在上海交通大學招收超過五十名的本科畢業生。然而今年,進校招聘的只有中興、華為兩家,他們把招聘要求定位在研究生,招聘人數也大大減少。其中中興招了三十三人,只有三個本科生,而華為一共只招了三個研究生。另外,一些往年瘋狂招人的跨國通訊公司,今年也沒有露面,例如貝爾、朗訊等,至今沒有動作。
博士爭相報考公務員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公務員也成為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一個熱點,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全國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計畫錄用一千四百名畢業生,但是報名人數超過了兩萬人,報名人數與錄用人數之比到達十三比一,遠高於去年的九比一。其中,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經貿委的報考錄用比例分別是一零二點六七比一和九二點四四比一,甚至從來沒有人問津的公務員職位都出現了數個博士爭相報考的場面,這讓招考人員驚訝極了。
而報考公務員的學生大多認為,在今年的形勢下,公務員薪水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工作穩定,又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感到滿意,並對此職業充滿信心。
隨著就業情況吃緊,大學生和研究生對自己的工資要求也在不斷調整。以往在資訊科技行業,月薪低於三千元人民幣的企業根本無人問津,但是今年在上海,很多學生就開出了一千五百至二千元的月薪要求。北京的高校畢業生甚至連每月一千元的月薪都表示認可;而就在去年,勞動部公布的統計數字中,北京的平均工資已經達到兩千兩百元人民幣。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第一年,就業形勢就這樣緊張,不少人對此有說法。教育部高校司就業處處長陳曦認為,就業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學畢業生過於追求高收入的工作。他建議畢業生對於不理想的工作也要認可,這樣就能緩解目前大學畢業生承受的就業壓力。
入世前已儲備人才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除了全球經濟滑坡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入世」之前,各大公司就已經為此儲備了大量人才,因此「入世」之後人才需求增長不太明顯。
在求職的學生中間,也有不少人認為,如果自己有更高的學歷和較強的實踐經驗,那麼找工作的狀況也許會更好一些。
- 關鍵字搜索:
- 亞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