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登月計畫緣何失敗 四十年後真相終於大白

在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白熱化的太空競賽中,蘇聯人一度佔盡了優勢,似乎總是與一連串的「第一次」聯繫在一起:第一次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次拍攝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員上天,等等。但是,出乎當時人們的意料,最早登上月球的卻是美國人。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了載人登月的「阿波羅」
11號飛船,率先跨出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步」。

  人們不禁要問,當美國人緊鑼密鼓地實施「阿波羅計畫」的時候,曾號稱世界頭號航天巨人的蘇聯難道在打盹嗎?率先實現載人登月這一「光榮與夢想」的,為什麼不是蘇聯人?長期以來,這都是一個不解之謎。近日,這個謎最終解開了---蘇聯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就悄悄地在做載人登月的準備,只是由於其N1號登月火箭存在致命的設計缺陷,連續數次發射失敗令蘇聯載人登月的夢想化為泡影。

  從登月服到登月車,蘇聯人為登月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加加林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太空旅行後,蘇聯就把目光聚焦到月球上,力求再創造一個「第一次」---率先實現載人登月!為此,蘇聯科學家做了充分的準備,不僅發射了環繞月球飛行的人造衛星,還研製了大量的登月工具,從由地面遙控的無人月球探測器到無人登月車,再到宇航員的登月服,應有盡有。

  1958年到1976年間,蘇聯科學家完成了人造衛星、登月車的試制、試運行,並且發射了無人飛船環繞月球飛行,實現了無人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的登陸和漫遊。其中,1966年至1969年,「聯盟」號飛船和「宇宙」號衛星在地球軌道上完成了登月飛行器的測試工作;1968年9月,首次實現無人飛船繞月球飛行並成功返回地球;1970年至1973年,研製成功了由地面遙控的無人月球探測器,3部無人月球探測器不僅從月球表面採集了土樣,而且將它們送回了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研製的無人登月車分別在1970年和1973年兩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與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車相比,蘇聯的無人登月車體積只是前者的一半,重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自動對月球地貌進行拍照並分析岩石、土壤樣品,不像美國「阿波羅計畫」那樣,要靠登月宇航員親自完成。

  N1號火箭屢屢出事,蘇聯登月計畫最終化為泡影

  蘇聯擁有了繞月亮飛行的人造衛星,研製出了登月車以及登月服,可謂是「萬事具備」。但為什麼蘇聯人還不登月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只欠東風」---蘇聯人始終沒能製造出像美國「阿波羅計畫」的「土星」5號那樣功率強大而且性能穩定的運載火箭。

  蘇聯為登月計畫而設計的火箭名為N1號,共製造了10枚。設計這種「巨無霸」式的N1號火箭的最初目的,是將代號為「蘇聯月亮」的人造衛星送入太空。說N1號火箭是「巨無霸」絕對名副其實,其第一級發動機是由30臺使用煤油和液氧作燃料的大功率火箭發動機組成的,但是,從空氣動力學角度來看,一枚火箭使用這麼多發動機無疑存在著致命的缺陷:一方面,發動機組的眾多發動機之間根本無法做到助推力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為這些發動機分別添加燃料更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極易出現事故。結果,這種承載了蘇聯人太多期望的「巨無霸」,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總共試射了4次,每次都以悲劇和災難收場。

  1976年,耗資巨大的N1號火箭項目被迫下馬,蘇聯太空署署長黯然下令將剩餘的N1號火箭硬體設施全部拆毀。可是,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是被陰差陽錯地保留了下來。也許是歷史開了個玩笑,到了1997年,94臺未被銷毀的N1號火箭發動機被賣給了美國的一家公司,它們最終又被組裝進了美國研製的新型火箭中。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