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於讓北京瞭解在臺灣問題上的決心
布希總統在「上海公報」將屆三十週年之際到北京訪問,難免勾起臺北過去忍辱負重的傷痛記憶。如今北京的場景或許依舊,但是人事與世局卻起了根本的變化。三十年前,北京曾具重要的抗蘇價值,但是如今前蘇聯瓦解,中共有可能取而代之,成為美國在二十一世紀的最大戰略挑戰者。華府與臺北都由新一代年輕的領導人執政,北京亦面臨第四代接班的問題。此外,世界的政治主流為自由、民主,中共成為少數僅存的共黨國家之一。
自一九七二年以來,美國陸續在三個公報中犧牲了臺灣的利益,希望換取中共的合作。但是北京在經濟、軍事力量逐漸茁壯的過程中,繼續以零和的思維以及武嚇的方式施壓臺灣,並且在反核武擴散的問題上表裡不一,暗中出售敏感的科技與裝備給「邪惡的軸心」國家。經過九一一的重創,布希總統此次的中國行與三十年前尼克松的破冰之旅,揹負著相當不一樣的重任。
在台海議題上,布希總統的處理方式顯現了以下的微妙變化:
一、在布、江會前採取具體行動,化解臺北的疑慮。臺北對美、中高層領導人會晤的疑慮與不安其來有自。布希政府充分諒解,除了在一月派遣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到臺北,強調布希此行絕不會犧牲臺灣人民的利益之外,並在日本國會演講時,明指美國將牢記對臺灣人民的承諾。相較於一九九八年,克林頓在上海說出「三不」,引起美國國會反彈,華府才匆匆派遣卜睿哲到臺北說明,但是對臺灣的傷害卻已造成。
二、對「一中」與「三公報」有新的詮釋。布希總統在東亞行之前雖然重申「一個中國」,但是在北京和江澤民的公開記者會中並未提及「一中」及「三公報」,取而代之說法是美國政府在臺灣的立場多年來並沒有改變,美國相信此議題和平解決,任何一方都不應挑釁,美國將繼續支持臺灣關係法。此一說法,在布希訪「中」前以及在北京時曾多次重複,值得吾人進一步觀察。
三、以「誠實處理」、「公開對話」的方式處理美「中」之間最敏感的臺灣議題。一九七二年尼克松以閃爍迂迴的方式在「上海公報」中布局,逐步撤出在臺駐軍並與中共建交。三十年後,布希總統公開表示臺灣是美國在太平洋的「好朋友」,並且在日本國會演說時指出美國將支持菲、澳、泰、南韓與日本,並且公開將牢記對臺灣人民的承諾。
布希此次中國行的目的在於爭取北京在反恐、人權以及武器擴散問題上合作,但是經過三十年和中國打交道的經驗,美國終於瞭解在臺灣問題上讓步並不能解決美、中之間的歧見。要預防台海危機,要解決核武擴散的問題,唯一之道要讓北京領導人清楚地瞭解到美國防衛台海以及反恐、反邪惡軸心國家的決心。臺北處在世紀之交戰略局勢改變之際,亦應積極研擬應付新局之道。(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