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九二共識」---無原則就是原則

【看中國報導專稿】看來中共對臺灣的招數確是越來越少了,否則就不會又推出汪道涵先生重提「九二共識」。這是中共的又一次鴕鳥秀。

「九二共識」這東西,民進黨和民進黨的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它。在旁觀者看來,好像是在賴帳。要討論這個問題,不能假設它不存在。如果不存在,就沒有討論的基礎了。現在假設它存在,看看應該怎麼看和怎麼辦。

根據汪先生的官方版本,所謂「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兩會在1992年達成共識,各自以口頭表述方式表明「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立場與態度。在臺灣,這個共識稱為「一中各表」。

這真是一個充滿了政治智慧的表述。不過這個表述最能表明的倒是它的發明者的原則:沒有原則。如果無原則也算是一條原則的話,它倒是有一個很實際的功能性的原則:讓對方上當。

這個充滿了政治智慧(實際上應該叫做欺騙)的表述十分深奧,必須逐字剖析才能明白。

第一個問題是:誰共識?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言而喻,其實不然。「兩岸」是什麼?是兩個地方。兩個地方怎麼能談判?怎麼會有共識?明明是雙方你不承認我,我不承認你。互相都不承認對方的存在,卻談起判來了,有什麼比這更滑稽的嗎?

其次,如果說那是共產黨與國民黨達成的共識,那麼民進黨完全有理由不理會這個共識。因為在大陸,國民黨是被共產黨用槍桿子趕下臺的,共產黨沒有繼承國民黨的任何政策。在臺灣,國民黨是被民進黨用選票趕下臺的,選票本身就說明,臺灣民眾不喜歡國民黨的政策,既如此,民進黨憑什麼要繼承國民黨的政策呢?

第三是「兩會」,據說是民間組織。什麼公司或者什麼學術機構。兩個這樣的組織一起喝喝茶,聯絡聯絡感情,很超脫地談天說地,有共識也好,有分歧也好,沒什麼關係。但涉及兩岸人民命運前途的大事,由兩個清談館去做決定(至少表面如此),似乎也是個笑話。

第四,如果說「九二共識」不是「兩會」的共識,而是一個中國的大陸政府和過去臺灣政府的共識,要求現在的臺灣政府信守過去臺灣政府的承諾,有政策的連續性,那豈不是掉進「一國兩府」的陷阱了?

第五,如果兩岸的政府都按汪先生的版本各自表述「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用不著說,一說倒說出麻煩來了,因為國民黨政府和共產黨政府多年來都是這麼干的,就連現在的民進黨政府也這麼幹。共產黨政府的表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表述是「中華民國」。合起來:兩個中國。汪先生,您可是分裂祖國的罪人啊。

第六,「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如何努力?打還是談?打,從大陸的角度看,海陸空全出動,炸平臺灣,拿下臺灣得了,費什麼唾沫星子去「表述」?所以不用談。從臺灣的角度看,既然不聽中共的就要打,談有什麼意義呢?等著挨打或者聽您吩咐得了,所以也不用談。宋楚瑜先生就說過,不懼怕談判,但絕不在懼怕中談判。可見,談,應該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和平。應該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使用武力,這才體現了骨肉同胞之間的談判。以打促談就不是真談。談,就又要談到「國家」,這國家是什麼?是「中華民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國」?這下可又壞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成了談判的內容而非前提了。

第七,如果臺灣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是不是真如江澤民所說什麼都可以談?開放報禁能不能談?實行多黨制能不能談?軍隊國家化能不能談?實行普選能不能談?重寫憲法能不能談?……而且不止是談,還要你做來看看。怎麼辦?我的天!

所謂原則,應該是繞不開的。在繞不開的問題上繞開了,卻居然創立了什麼「原則」,結果當然只能是無原則的原則。這種「原則」很具有汪先生圓滑腦門兒的特色,不過它除了給歷史留下些笑料,恐怕不會有更多的東西。為了兩岸人民的福祉,需要的倒是兩邊都常指責對方缺乏的那個東西:善意和誠意。這個,不知道汪先生在閉門獨處,面對上帝的時候,問問自己:有沒有?

在兩岸關係上,善意和誠意真的比什麼都重要。什麼葉十條江八點,說來說去不外是給臺灣設陷阱。有了善意和誠意,不用十條八點,僅此一點就夠了。有了善意和誠意,需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所以實行起來極其容易。這不做什麼就是不打。不打,就可以談起來。談,可能會談得樂顛顛,也可能會談得氣沖沖,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總比打好啊。不談呢,也行,也比打好。要獨立,要打嗎?也不打。因為既然是骨肉同胞,分開各自過日子,有什麼不可以呢?兄弟鬧分家,終究還是兄弟呀。用不著喊打喊殺。這樣,可以少買和少造多少軍火,省卻了兩岸多少財力,挽救多少中國人民的生命啊,如果中共把臺灣人民也算成中國人民的話。

汪道涵先生,為什麼不這麼想呢?

阿江和阿扁,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