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改快人快語作風
近日,朱鎔基在汶萊參加東盟和中國的國際會議和訪問印尼期間,曾兩次接受香港電子媒體訪問,當被問及對香港特區經濟情況的看法時,他都不表示意見,只是說:從上次後,我不會公開提,免得引起社會很大討論。我看沒有必要,我有意見會在內部提建議。
在記者一再要求下,朱鎔基僅勉強說了一句:我看香港是有希望的。
朱鎔基為什一改往日快人快語的作風,而如此謹言慎行起來?他所指的「上次」又是怎回事呢?
●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風波
原來,朱鎔基在九月初在愛爾蘭接受香港傳媒訪問,在講到香港特區政府時,說了一句「我看不能老是在議而不決、決而下行」,這分明是他對香港特區政府特首和決策層的批評,這一句話引起了香港特區社會上的紛爭。
● 北京對風波感到驚訝
朱鎔基一句「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在香港引起風波,中聯辦就香港社會的反應及時向國務院作了匯報。朱鎔基、李嵐清、錢其琛等部感到驚訝:這句話怎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
北京對香港特區政府司、局級官員的反應、對工商金融界的反應、對外國商會的反應特別重視。從錢其琛對香港國際經濟大都市的基礎的概括,即:一法(基本法),一基柱(特區政府公務員班子),二大支柱(工商、金融界,外國商會所代表的外商外資),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 朱鎔基的自我批評
這一事件在政治局會議討論時,朱鎔基作了自我批評,說:我完全沒有想到反應會這大,沒有想到會給特區政府和董建華先生帶來壓力。我當時的出發點是想支持、鼓勵特區政府、特首要大膽些、果斷些,不要受各種意見干擾,不要遲疑不決,失去時;如果錯了,發現了就改過來,有中央做後臺,有什麼天大困難就講出來,不要老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結果引發了各種不同解釋,成了批評特區政府、批評董建華先生了。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教益,以後對香港特區政府有關工作上、政策上發表意見,要謹慎加謹慎。
● 「地方官員不准批評指責香港特區政府」
中央政治局在這次會議上又重申了對香港方針、政策的指引:中央和地方要堅持在基本法下,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的施政和工作;要堅持、掌握特區政府自治範圍內的問題,一般少發表公開意見,以鼓勵、支持、協助特區政府工作為主;中央是有權利、責任,對特區政府施政、工作和某些決策,提出意見、建議的,省一級地方黨政部門及官員,不准對特區政府和特區官員發表指責、批評的意見,包括私下和特區官員會晤時發表批評、指責的意見;中央的立場是明確、一貫的,無保留地支持以董建華先生為首的特區政府,中央對目前的特區領導班子高度評價。
● 編後語:從「金蛋」到「零蛋」的後果
在九七回歸之前,中央領導人曾經在不同場合強調香港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只能是一個經濟城市。這個對香港回歸中國後的角色的介定,除了眾所周知的政治因素之外,是因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對資金的大量需求)。
九七回歸後,香港從過去不斷生金蛋的肥壯的鵝,變成不但生「零蛋」,還要向中央政府乞求輸送「養料」的營養不良的醜小鴨。變化如此之大、之快,故然有其歷史的和外在的原因,但是在錯誤的時間推行錯誤的政策,卻是香港從「金蛋」淪為「零蛋」的催化劑。
最近除了中央領導人朱鎔基對香港特區政府公開批評之外(身為政府之首的董建華當然要負上最大的責任),內地一些地方的大小官員也開始批評香港,公開對香港人說三道四了。可以想見,如果香港經濟繼續以「零蛋」示人,那麼,被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盛行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員「一沉百踩」,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動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朱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