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怎樣變成壞消息的
11月7日中央電視臺午間新聞報導:成南(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未曾竣工,已然暴露出質量問題。工程被層層轉包,提取高額「管理費」,承包費被層層瓜分下來,已經不足以保證施工成本,落實到底層的施工單位(有的根本不具備資格),偷工減料盛行,有的已被迫返工。有關方面又處心積慮地掩蓋事實,掩耳盜鈴。這當然是一個壞消息。儘管我們或許「有精神準備」,但心裏還是難免一驚。善良的人們甚至會從內心但願意它不是真的。然而電視新聞五W俱全,圖像直觀,不合格和正在返工的工程駭然在目,不由你不信。
不料,「好消息」也刊登在同一天出版的報紙上:成南高速公路工程「作為我省惟一一條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的高速公路在建項目」,一、作為「國家規劃的『兩縱一橫』國道主幹線上海至成都公路的一段」,作為「我省目前在建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一條高速公路」,「前不久,亞洲開發銀行官員對該項目中期評審後一致認為,這是我國利用亞行貸款項目中建設質量最好的一條高速公路,並擬把它樹為亞行貸款的樣板工程」;二、「外籍監理組組長阿姆斯特朗先生評價說,質量和進度均得到很好控制」;三、管理得好,堅持實行「四制管理」,「實行了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嚴格按合同執行」。最後的結論是由一位領導率一行領導「赴施工現場檢查」後「指出」的:「整個工程進展順利,質量良好。」
還可以補充一點,《華西都市報》在這之前已敲開了成南高速公路問題的一角,中央電視臺的採訪,地方官員親赴實地檢查工作,都在這之後的幾天。那麼,他們應該都是懷揣著同樣具體的「線索」去現場的,竟至於得出兩個互為黑白的結果,又在同一天被媒體報導出來。這就等於把判別真偽的任務交給了公眾,如果公眾連評說一下的興趣都沒有,也顯得過於麻木了。
也許首先應該感謝這份來之不易的「新聞多樣性」景觀,給了我們選擇的機會。而要作出選擇本身,應該不是難事---這個層面上,起碼應該相信公眾的理性。
誰不希望真正的好消息呢,人們的信心總是要靠好消息來樹立的。而當人們對「好消息」缺乏信任感的時候,就意味著缺乏安全感。
也就是這一天,凌晨4時,一個「壞消息」打了我們一記耳光。四川省宜賓市金沙江大橋,並沒有因為它揹負著省「十大工程」、「亞洲第一大中承式鋼混拱橋」、「交通部優秀設計一等獎」等等「好消息」,甚至沒有因為綦江彩虹橋的「壞消息」使它接受過一次檢查並得出沒有問題的「好消息」而免於垮塌。
遺憾的是,壞消息總是真的。而要獲得一點真實的壞消息,往往需要更壞的壞消息為代價。這次,因為南門大橋的沈重代價,我們才得知,「1997年,穿城而過的岷江二橋先後垮了兩次,致使內宜高速路延期建成。去年,由政府立項、山東魯能集團投資修建的連接南岸區與主城區的新金沙大橋剛開工不久(只建了兩個橋墩)便停下來了」。此前,這些壞消息已經裹在內宜高速公路通車的好消息中,以好消息的名義塞給我們了,至少是「沒有消息」。
老百姓是壞消息的承受者。他們真的有權也很有必要及時知道壞消息的真實情況,以及是誰、是怎麼搞壞的,又為什麼要將它粉飾成好消息。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