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學者拉響警報:「第四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

9月7日,俄羅斯歷史學家伊格爾-別斯圖熱夫-拉達博士在其刊登在俄羅斯《消息報》的文章中站在歷史的高度,從當前的世界「南方」越來越窮、「北方」越來越富、與此同時「全世界的軍費總量每5年翻一翻」這個事實出發,向世人發出了震聾發聵的警告:「第四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現將該文的要點譯載如下,供有興趣的讀者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時參考。

  1946--1989年這段時期,已作為「冷戰」時期載入了史冊。這場「冷戰」堪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1946--1989年這段時期內,最具決定性的全球問題當屬蘇聯和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這場蘇美之間的軍備競賽,開始的時候世界各國軍費開支的總和不過是1000億美元左右,而到了結束的時候,這個總和已高達10000美元!並且出現了每5年翻一翻的勢頭!軍備競賽要求敵對雙方的精神高度緊張,幾乎留不下任何一筆資金用來解決其它全球性的問題。然而,就在人們對這段時期記憶猶新之際,今天的未來學家們已經在越來越頻繁地談論著新的世界大戰──「第四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了。

  20世紀70--80年代,全人類的總收入不超過5--6萬億美元。北約各國經濟上的實力,也許還包括技術上的實力,曾經是蘇聯及其盟國的4倍。然而,即便是北約國家,在軍費重負的壓迫下也都叫苦連天。他們不得不把每個美元國民收入當中的16美分耗費在軍事需求上。蘇聯就更不用說了,它不得不從每個盧布的國民收入當中拿出88戈比用以維持同西方國家的軍備均勢,同時支援盟國。由此看來,80年代後期戈爾巴喬夫乞求和平並最終採取投降主義的做法,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即便今天回想起戈爾巴喬夫的可恥行徑,也都令人厭惡不已。

  軍備競賽剛一停止(比較準確的說法應當是:軍備競賽剛一獲得嶄新的性質),最迫切的全球性問題──「貧窮的南方」同「富有的北方」對峙的問題便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20世紀90年代的10年當中,這個問題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以至於有充分的理由指出:下一次世界大戰──「第四次世界大戰」已經孕育成熟。這次世界大戰多半會成為21世紀頭25年的主要內容,甚至很可能是頭5--10年的主要內容!

  問題的本質是:發達國家居民同發展中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正在迅速地擴大。這一點最明顯地表現在居民就業的狀況上。眾所周知,經濟發展的水平越低,失業者在總人口中所佔的百分比就越高。發達國家的失業通常被稱之為「結構性失業」。就是說,一些人寧可領取數額頗高的失業救濟金,而把他們的工作崗位讓給所謂「南方」國家的外來移民──印度人、黑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南斯拉夫人和拉丁美洲人等等。而在一部分或全部的發展中國家內,3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失業者。這些人總數數以億計,並逐漸向數以10億計發展。

  從前的失業者都能「認命」,同時領取微薄的食品,他們並不指望還能過上另外一種生活。現在他們卻受到了年輕人的影響。這些年輕人至少受過初等教育,知道還有「另外一種生活」,並渴望過上那種生活。數千人如願以償了,數百萬人卻仍然過著苦日子。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只有3條道路可走:要麼歸附所謂「極權主義」制度,要麼成為暴徒,要麼加入黑手黨。那樣的話,他們的生存才有「意義」和「前途」。然而,這3種出路都會加劇國際緊張局勢。這就好比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騎著時情況還算正常,萬一停下來,他就得摔倒在地上。

  科威特、巴勒斯坦、車臣、阿富汗,都是新的世界性燎原大火的發源地。正如許多人的感覺那樣,暫時它們還沒有多麼可怕,因為攻、防雙方的力量對比過於懸殊了。然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連年不斷地「流入」上述3種人的手中。

  他們得到核武器的可能性最小,因為核武器太複雜,用起來也太麻煩了。他們弄到化學武器的可能性稍大一些,因為製造並把化學武器運到目的地比較容易。但其殺傷的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除非把它用在大城市的地鐵裡、以期引起居民的恐慌還算可以。

  他們爭取得到細菌武器的可能性則大得多,因為這種武器的威力很大,使用這種武器,巴黎、倫敦、莫斯科、紐約可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就能變成墳場。

  他們爭取弄到所謂「電腦武器」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因為使用這種武器,會使網路癱瘓,整個城市與外界隔絕,甚至使全國陷於混亂。一切的一切電腦化的水平越高,黑客──網上恐怖份子破壞的災難性就越大。

  總而言之,21世紀初期很像20世紀之初那種態勢。當時的乾柴已經積攢了很多,以至於緊隨著1904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年份轉眼就到了。很可能會出現同樣的情況:緊跟著2004年,2014年轉眼就來臨了,如果來臨得不是更早的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