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购物区(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4年11月21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肖然报导)随着川普重回白宫,美中贸易战2.0逐渐提上日程,川普在任时发起的贸易战被许多人与1985年的广场协议相提并论,认为中国可能步日本的后尘,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的“失去三十年”。时评人多伦多方脸近日在他的自媒体节目中深入探讨了广场协议的历史背景、经济影响,以及中美贸易战2.0的挑战和可能的未来。
广场协议:经济繁荣的起点还是危机的伏笔?
1980年代,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使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迅速扩大。1979年至1985年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增长近10倍,达到460亿美元。这一现象不仅引发美国的不满,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美国认为日本通过“操纵汇率”和限制进口获得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与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于1985年签署了广场协议。协议的核心是通过外汇市场干预促使美元贬值,特别是推动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在协议签署后的几年内,日本经济并未出现明显的衰退,反而经历了一段繁荣期。广场协议后,日元兑美元从260升值至120,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短期内却未能有效抑制出口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和日本制造业的技术优势。
然而,日本政府为了对冲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采取了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大幅降低利率。低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投机行为,资产价格迅速飙升,形成巨大的泡沫:
-日经指数飙升:1985年至1989年间,日经指数从1万点涨至近4万点。
-房地产泡沫:东京房价指数在5年内增长了7倍。
这一时期,日本表面上看似实现了经济奇迹,实际却埋下了严重隐患。
泡沫破裂与“失去的三十年”
1989年,日本政府意识到经济过热的风险,开始提高利率以抑制泡沫。然而,因政策转向过于激进,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迅速崩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随之而来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成为日本“失去三十年”的根本原因:
-企业和家庭债务沉重,大量资源用于偿还贷款而非投资或消费。
-股市与楼市的崩盘摧毁了社会信心,投资意愿和消费需求双双萎缩。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的困难。
广场协议并非直接导致日本经济衰退,而是错误的政策应对加剧了问题,使日本陷入长期低迷。
美中贸易战2.0与广场协议的异同
相似之处
1.贸易顺差的根源问题
广场协议和中美贸易战2.0的共同目标都是解决巨额贸易逆差。日本与中国同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出口占GDP比重高,消费占比低,巨额贸易顺差成为矛盾的核心。
2.美国的施压方式
广场协议通过汇率调整间接干预贸易,而中美贸易战通过提高关税等直接手段削弱中国出口能力,两者虽手段不同,但意图相似。
3.全球经济背景
在两场贸易争端中,涉事国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日本在1980年代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中国在21世纪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不同之处
1.中国的全球化地位
相比日本,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更大。中国不仅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对欧盟、东盟等其他国家也有大量贸易盈余。其出口产品覆盖范围广、依赖程度高,这使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远大于当年的日本。
2.应对策略的差异
日本在广场协议后主动调整经济结构,试图扩大内需。而中国政府的策略更多依赖于继续扩大出口,通过降价倾销维持贸易顺差。这一策略可能引发更多国家的反制措施。
3.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广场协议时期,美国和日本的矛盾相对集中,其他西方国家更倾向于协调合作。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技术竞争,国际环境更为不确定。
中国的挑战:如何避免“失去三十年”?
内需不足与消费疲软
中国的经济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仅为40%左右,远低于日本1985年的45%-50%。低收入水平和高储蓄率限制了消费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多伦多方脸提出,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的办法有:
-提高收入水平:通过税收改革和收入分配调整,增加中产阶级的购买力。
-完善社会保障:减少公众的储蓄需求,激励消费。
-鼓励消费金融: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消费贷款渠道。
房地产与债务危机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早在贸易战之前已经形成,并在近年来逐渐破裂。房价下跌、债务违约等问题正在拖累经济增长。
-降低房地产依赖:加速产业转型,减少房地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有序化解债务:通过债务重组和政策干预,避免大规模金融风险。
出口导向模式的困局
持续依赖出口难以为继。随着美国、欧盟等主要市场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或实施技术限制,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出口导向的可持续性。
-优化出口结构: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拓展新兴市场:增加对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降低对美国和欧洲的依赖。
人口与老龄化问题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将对消费、投资和劳动生产率产生长期影响。
-延迟退休政策:缓解劳动人口减少的压力。
-鼓励家庭消费: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提升家庭对子女教育和健康的支出。
未来的机遇与希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仍拥有巨大的潜力。与日本不同,中国尚未完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城镇化、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为未来增长提供了空间。
-技术创新的动力
中国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出口,中国可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其在全球贸易中提供了新机会。这些合作框架有助于中国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多伦多方脸认为,广场协议的经验表明,错误的政策应对可能对经济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战2.0虽然与广场协议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的应对策略将决定其最终走向。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内需和推进改革,中国完全有机会避免日本式的长期停滞,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中国是否会“失去三十年”?答案并不取决于外部压力,而在于自身的选择。